淺議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
時間:2022-01-27 09:54:44
導語:淺議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實施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符合數學學科特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是推進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展開主動的探究,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精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運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興趣;實踐
數學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先進的教學理念,倡導要為學生構建活力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展開自主探究,這樣才能讓數學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變得更加精彩。而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系統性,這一特點決定了我們不能再采用傳統枯燥而封閉的教學模式,將數學課上成枯燥而機械的公式與定理課,而是要將數學教學置于寬廣的生活空間,植根于生活的沃土,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讓數學教學更加生動,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更加有效,這樣的數學教學才能更加精彩,促進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整體提高。那么,如何開展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呢?對此,我有如下幾點見解。
一、以豐富的生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滋生厭倦情緒,學生不僅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相反還會認為數學抽象而枯燥,對數學學科徹底失去興趣。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中的頭等要務。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開展數學教學,能以熟悉的生活來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調動生活經驗來學習枯燥而抽象的知識,讓整個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而積極。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時,我們可以出示平時所學用的三角形教學具,然后讓學生幫助教師再來制作一些三角形學具,要求形狀一樣,大小各異。一聽說要幫教師制作教學具,學生都積極踴躍地參與,積極動手。學生對于大小各異可以理解,但如何才能保持形狀不變呢?這一直困擾著學生,同時也激起了學生更大的探究熱情。這樣的探究是建立在學生樂學愿學的基礎之上,可以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來參與教學,這樣,學生就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實踐證明,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將學生帶入豐富多彩的生活之中,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教學真實可信而親切,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對數學學科的喜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以集中的注意力與活躍的思維來展開快樂而主動的學習,從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生活情境,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新課程改革提出要用學生的生活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展開主動探究,從豐富的生活中來抽象出數學原型,讓學生理解知識形成與發展的全過程,深化學生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是就知識本身來進行機械的講解,而是要與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豐富的生活素材中獲取信息,展開認真的思考與分析,展開深入的探究,引導學生從知識的形成過程來加深理解。如在教學關于“線段、射線與線段”的內容時,枯燥的講解使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們可以用多媒體來演示學生所熟悉的手電筒射出的光以及車燈所射出的光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特殊功能,讓學生意識到射線是直線上一點和它們的一旁的部分,有一個頂點,只能向一邊無限延長;在多媒體中將直線無限延伸,直線沒有頂點,可以向兩邊無限延伸;展現地圖兩點之間的距離,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線段是直線上兩點之間的部分,有兩個頂點,不可延伸。這樣的教學不是就概念本身來講解,而是將概念的講解寓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熟悉而直觀的生活事物中理解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認知過程,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形象而深刻的理解。
三、在實際運用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以致用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理念。教學不能只是局限于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將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要從封閉而狹窄的教學視野中走出來,走向寬廣的現實生活空間,讓學生用所學的教材知識來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在實際運用中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與實踐水平,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講解完知識點后,我們不要機械地布置教材上的習題,而是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為學生創編富有實踐性的習題。這樣的設計才能實現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解決習題來加深對抽象知識的形象認知,提高實踐能力,能夠將知識靈活地用于實踐生活之中,更好地為生產生活服務,充分體現數學的實用價值,讓學生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更能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如在教學“利用軸對稱設計圖案”時,我們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富有操作性與個性化的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來展開設計。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而富有個性化的,給予學生展現個性的舞臺,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學生想到了剪紙,將紙張對折,然后剪下圖案,再將其打開,這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紙片;有的想到了墨跡。方法很多,但學生都可以得到一個軸對稱圖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就過程展開交流,讓學生可以多方面地了解,這樣自然就可以實現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本質的理解與認知。總之,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脫離生活的教學就只能成為空洞而機械的理論灌輸,教學枯燥,沒有生機,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益低下。只有植根于生活的沃土,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來展開教學,才能讓數學教學富有生機與活力,才能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使學生在探究中自主地構建知識,學會數學思維,實現有效教學,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劉俠南.初中數學的生活化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6).
[2]張虎.淺議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數理化學習,2014(4).
[3]周鐵權.淺談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學教學參考,2012(20).
[4]袁健風.關于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
作者:肖婭 單位:重慶市綦江區羊叉學校
- 上一篇:保險公司預算控制分析論文
- 下一篇:財產保險費率市場化的生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