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探討
時間:2022-11-03 04:28:36
導語: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活動建構教學論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探索。讓教學成績成為課堂教學的自然結果。形成“構建動場—自主學習—交流探究—綜合建?!钡幕菊n堂教學程序。
關鍵詞:農村;活動建構教學論;課堂教學
1問題研究的背景
1.1《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數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2目前,在農村的一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仍然以傳授—接受性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意識與技能薄弱,探究能力不足;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不理想等。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能力薄弱。教學過程不是以活動來設計,而是以知識和練習題組織教學。
2問題研究基本思路
運用活動建構教學論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讓教學成績成為課堂教學的自然結果。
3問題研究具體目標
3.1四種能力建設目標。四種能力是指課程標準中具體課程目標的選擇能力;教材重點、難點內容的選擇能力;教學目標的設計能力;教學過程中活動的設計能力。
3.2課堂類型建設目標。以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類型、以情境體驗為主的課堂教學類型.以實踐活動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類型。
4課堂教學問題研究主要內容
4.1加強四種能力建設,逐步改變教學設計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學設計的基礎首先是教師對課程標準,尤其是對課程標準中具體課程目標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其次是對教材重點、難點內容的選擇,除了確定知識類重點、難點之外,還要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確定能力類、方法類、情感類的重點、難點內容;第三,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在上述兩個基礎上進一步具體化,教學目標達到具體、準確、可操作、可評價。
4.2建立以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逐步改變傳授—接受性的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建立以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逐步實現:用教學的活動化代替“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
4.3提高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能力:教師基本理解、掌握活動的基本程序,教學活動有活動的目標(價值)、教學活動的步驟(程序)、教學活動的組織措施(實施策略)、教學活動的評價交流等四要素構成。教師首先應明確活動目標,這個目標與教學目標高度一致,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活動。教學活動要分步驟,每個步驟有主題,步驟之間有緊密的銜接?;顒拥慕M織措施主要是以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的教學策略?;顒拥淖罱K階段是評價與交流,評價的主要形式是當堂檢測等,交流的形式有同桌、小組、重點交流等多種形式。
4.4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活動的設計
(1)依據教學目標、并且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或者多個活動,體現活動建構教學論的五大主張。(2)體現“構建動場—自主學習—交流探究—綜合建模”的基本程序。(3)活動設計體現教師運用活動建構教學論中有關教學類型的主要教學策略。(4)教學過程體現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流程,禁止以單純的知識演繹代替活動。
5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5.1教師的教
5.1.1教學理念(10分):體現活動建構教學論“因學定教、生活重建、多維互動、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基本主張,杜絕“以教師講為主或以練習為起點”的教學。從“教”必須要為“學”服務的關系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各教學因素的多維互動,促進學生可能生活的合理建構,把關注學生知識、情感形成置于思維發生過程中,使知識、情感在過程中生成。
5.1.2教師素質:板書、作圖、解題及表述是否科學規范,數學語言的使用和轉換是否合理,重視數學語言教學。教學形象(服飾、儀表、精神面貌、親和力等)。教學機智。關注教師的應變和調控能力強,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的疑點或思維火花,及時追問、調整教學,課堂上有精彩生成。
5.1.3教學組織形式:數學問題、情境設計是否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展開?是否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評價設計是否緊緊圍繞目標,促進目標達成,每個教學環節是否都扎實有效?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好,收放自如,組織有序;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因材施教,關注學困生;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到位。
5.1.4教學媒體運用:使用多媒體技術熟練。媒體(板書,課件等)呈現合理恰當、有效輔助教學。相關內容的學習能否充分利用幾何畫板等專用軟件豐富學習過程。
5.1.5教學程序:體現“構建動場,自主學習,交流探究,綜合建?!钡幕境绦颉!皹嫿▌訄觥?,即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學條件;“自主學習”,即在教師指導下,“雙基”教學任務能夠讓學生自主完成;“交流探究”,即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各學習小組匯報交流,圍繞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體現“動態生成”;“綜合建模”,即通過系統反思、實踐,來升華學習成果。
5.2學生的學
5.2.1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思維活躍,學習興趣高,有效信息交互量大;不同層次學生參與面廣,關注學困生的參與度。
5.2.2呈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生能夠獨立地思考與學習,具有獨立性和競爭性;學習呈現互助、合作、交流。在合作學習中科學有序、全員參與、合作效果好;能提出問題并針對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學習中,能否對師生提出的觀點大膽質疑,提出不同意見。
5.2.3學習效果評價:學生清楚這節課的學習目標,能對照目標說出數學知識、技能、方法思想等方面的收獲.感受數學的價值,在感悟體驗中獲得能力的發展和精神品格的提升,促進發展;師生有較強的總結歸納意識,積極建構知識。
作者:李蕓 單位:濟南市歷城區董家鎮中心中學
- 上一篇:初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
- 下一篇:初中數學對話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