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例題挑選原則
時間:2022-05-10 11:24:35
導語:初中數學教學例題挑選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例題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例題不但涵蓋了本節課的知識點,而且還能旁征博引、舉一反三,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更好鞏固和掌握。
【關鍵詞】例題;數學模型;講練結合
恩格斯說“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們的實踐生活密切相關,它來自于生活,又服務于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應用問題出發,挑選出具有趣味性和實用性的事物,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進而構建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大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培養他們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題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例題不但涵蓋了本節課的知識點,而且還能旁征博引、舉一反三,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更好鞏固和掌握。
一、例題的挑選要注重課堂,重視課本,堅持講練結合
作為一名一線數學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必須精心選擇實例。課本教材中的例題是數學專家與一線教師根據學情精心設置的,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典型性和引導性,我們要把這部分例題作為重點來講解,從而達到對相應概念的理解和知識的掌握。在例題選擇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地了解你的學生,對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認知能力準確掌握,另外也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專業水平,不僅能夠清楚講解課本例題,還要舉一反三,能夠在茫茫題海中甄選出師生所需要的例題。通過精選例題,再加上以上練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學生即鞏固了重點知識,又將知識引向深入,有效解決了難點。若習題與例題的聯系不緊密,產生脫節現象,這樣學生連基本的知識都不能掌握,教學的有效性就無從談起。因此,課堂上精選一個或幾個同一類型的例題重點講解,同時,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習題,有的放矢,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例題的挑選要把教材的整合和學生能力的培養相融合
例如在《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這一小節教學過程中,心里始終存有教學疑點,譬如九年級數學教材涉及的一道例題:“百貨商店服裝柜在銷售中發現,某品牌童裝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為了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商場決定采取適當的降價措施,擴大銷售量,增加盈利,減少庫存。經市場調查發現:如果每件童裝降價1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多售出2件。要想平均每天銷售這種童裝盈利1200元,那么童裝應降價多元?”解:設平均每件衣服降價X元,則每件童裝可盈利(40-x)元,可賣出(20+2x)件,依題可得:(40—X)(20+2X)=1200解之得X1=10,X2=20答:每件童裝降價10元或20元,才能使平均每天的盈利達到1200元。對于教材及教師給出的解決方案,有不少思維活躍的同學存在疑問:(1)一部分學生認為應該每件降價10元,每天銷售40件,同樣能盈利1200元。這樣既能減少庫存還能增加盈利,而且剩余的部分還可增加盈利,所以最好只取X=10。(2)另有部分學生認為應該每件降價20元,因為降價越多減少庫存越快,應選最優的方案。所以答案只選取X=20。學生能給出的不同取值方案,說明學生能積極鉆研、善于觀察并及時總結,我在肯定的同時給予鼓勵;數學就是要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勇于向教材和老師質疑,問題來源于生產生活,同時服務于生產實踐,如果問題改為“為了盡快減少庫存,該降價多少元?”師生一起分析,大家暢所欲言,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探究、認真分析對比得出:第一道題目的兩個答案都符合題目要求。第二道題根據題意“為盡快減少庫存”,只選取降價多的那個答案(這與資料中的答案相吻合)。講完這兩道題目后,同學們小組合作找出兩道題目的相同與不同,最終進一步總結得出:如果題目明確要求對答案進行取舍,應只選取降價多的答案。若題中沒有特殊要求,那么兩個答案都符合題意。這兩道例題在選擇與講解順序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將學生能力的培養放在了首位。
三、例題的挑選要把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講授互相融合
教師要以學生觀察、猜測、探究、歸納等活動為主線,重視學生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注重習題的選擇與處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水平的差異,從基礎的直接應用法則,到實際問題的解決,再到對題目本身某個分式的約分簡化運算,步步落實,不斷提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努力提高習題的有效性。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大家都希望課堂能呈現出一種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例題的挑選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又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注重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張廣祥著.數學中的問題探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何燕青.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位一體的校本教研模式的實踐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2,(33):15.
作者:何麗君 單位:白銀市第十一中學
- 上一篇:淺論電力調控大數據集成及管理
- 下一篇:高中數學史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