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學為主體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時間:2022-03-05 11:28:31
導語:淺談以學為主體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應以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閱讀自學、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數學的方式,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使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把學生認知與情感激活、教學與情境融為一體,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高效課堂實施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因此,高效課堂應是動態的一個轉化過程,從追求高效的理念轉化成實現高效地教和學的教學狀態。要實現高效課堂,教師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激發興趣,吸引學生“樂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提高效率的法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在的魅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苦學”變為“樂學”。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能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效果必然差,甚至可能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數學課堂要提高效率,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求知火花,引發學生求知欲望,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喜歡數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開啟學生心智,給學生探求知識、學習方法的新穎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而讓學生怎樣學?這是教學方法問題。現在教法很多,歸納起來主要采用“先學后教”和“先教后練”。“先學后教”就是讓學生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目標。凡是學生自學能解決的問題就要讓學生自學,教師不急于講解;不會的問題可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教師再加以點撥,教師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讓學生說,學生回答錯了也不要緊,教師可以糾正,但一定要給學生學與說的時間和機會。“先教后練”是一開始就由教師講,講概念、講例題,講完之后讓學生練習鞏固。采用這種教學方式的教師有一個基本假設:今天是新授課,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是一無所知的,所以我要從最基本概念開始講起。課堂上不要怕學生看書,不要怕學生浮躁、不認真,而應跟上檢查措施。“三分教學、七分管理”,先進教法沒有管理做保證就落不到實處。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學”
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數學在數學應用和聯系實際方面需大力加強。教師應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發現數學的規律和問題解決的途徑,使他們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性質、特點,通過實驗、故事、前景呈現、設置懸念等引出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或復習舊的知識、導出新的知識。教師要在最短時間內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教材的內容,可以用可以不用,也可用不同方式進行使用。在教學中,教師教什么和怎樣教是關鍵,“學生會的堅決不教,學生不會的盡量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要少講精講,只作點撥性和引導”。教師不要就題講題,或只給答案,而是要尋找規律,真正使學生知其然。做到三講: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三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自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但學生還是學不會的不講。提倡“自主式”學習,“教”要讓已會了的學生先講,如果學生能講對,教師就肯定,不重復;如果講得不完整、不到深度,教師來補充;如果講錯了,教師來啟發學生更正。這樣一來,教師講的就少了。課堂教學全過程還給了學生,幾乎全是學生自學。但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設計、引導、點撥。教師從“一線”退到“二線”,成為學生自學、思考、討論、答疑的好“參謀”,創設條件盡可能讓學生“有為”,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自學者,真正成為高效課堂的主人。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的事項:1.情境的素材要有針對性。創設問題情境時,必須基于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的全面的、科學的分析。要深入地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所蘊涵著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的知識,利用這些知識作為情境素材來創設問題情境,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2.問題要有方向性。教師通過問題情境,要把問題設在學生有疑之處,這樣的問題才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與共鳴,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而問題一旦得以解決,學生就會有“柳暗花明”的感覺,有極大的成就感,從而激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3.問題要難易適度。所謂問題難易適度,是指教師提出問題既有一定的難度,又要學生經過努力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是引起學生探究,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條件。如果問題過于簡單,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反之,問題過難,又會使學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從何做起,因而,可能會失去探究學習的興趣。
三、通過小組合作鼓勵學生“互學”
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一節課學生要學什么,學多少?既然學生是主體,課堂教學就要看學生學習的效果了。在學生自學、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使用小組合作學習,從課前的預習開始,到課內的探究和課后的幫教,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積極性,對學習中薄弱的環節教師進行監控、幫助、調節、補救、反思,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小組組建時要關注學生差異,個性特質,合作氛圍。并通過適當的評價制度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及時地激勵,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實現高效學習。討論和質疑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方法,“問題”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問題”在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沒有問題就無法誘發學生求知欲,沒有問題就感覺不到學習的存在,學生就不會深入思考,這樣的學習就是膚淺的和形式的。而“質疑”過程,實際上是學生積極思考的過程。所以提倡“先學后教”,就是讓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合作探究。學生自學能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學,教師不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合作還不會的教師可以點撥,教師必須退到最后一步:讓學生先說,學生回答對了,通過;錯了,教師糾正,一定給學生自學和闡述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需要時間的保障。總之,學生是高效課堂的主體,高效課堂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是樸實而簡易的課堂:學生沒有的認真自學,不新授;學生沒有充分的思考,不交流;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不講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思考中探究,在討論合作中探究,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高效課堂是探究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
作者:袁蘋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高中數學概念圖教學研究
- 下一篇:班級教育教學綜合管理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