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時間:2022-10-26 09:32:06
導語:數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研究的主要目標在于探究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策略。主要的研究方法為文獻研究法,通過梳理相關文獻了解到當前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運行狀況、課程結構。結合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的特點以及現代數學教育觀念,從課程結構、專業課程設置、新課程構建、課程實施方式四個層面闡釋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在雙高計劃實施背景下職業教育三教改革已經成為其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三教”,即教師、教材與教法,課程作為學生縮影學習的學科及其進程與安排,是教師、教材與教法的有機結合體,課程結構反映了不同課程內容在學生學習中所占的比重,高等師范專科學校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結構的設置應以學生未來的就業創業為導向,因此課程結構勢必要與學生未來教學技能相契合。專業課程的設置反映了對數學專業的觀念、對數學基礎的掌握,學生未來要想從事數學教學及研究相關工作,就必須從基礎學起,因此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的設置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新課程是對前沿、先進數學思想、理念、方法的總結與凝練,在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課程的實施反映了教師的教學勝任力及學校教學質量,唯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培養出知行合一、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數學教學與研究領域人才。
一、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現狀
文章該部分以某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為例。該學校數學專業課程分為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及專業選修課四大板塊。其中,專業必修課程板塊以高等代數、中學數學教學法、計算機程序語言等課程為主,約占本校數學專業課程總數的18%。該板塊課程設置的主要目標在于使學生掌握數學專業必需的知識、理論與技能;專業選修課程板塊下劃分了基礎數學、數學教育、數學研究三個子板塊,共包含十門課程,約占數學專業課程總數的33%,學生可以結合自身興趣以及實際的學習需求靈活進行選擇;公共基礎課程板塊除了設置常規的思想概論、思想政治教育等課程以外,還包括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凸顯師范類院校特點的課程,約占數學專業總課程的35%;公共選修課程并不針對數學專業,學生可以從校級一百余門課程中選擇7門課程,約占數學專業課程總數的14%。該課程模塊設置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該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內,專業必修課程板塊學時約占總學時的41%;專業選修課程板塊學時約占總學時的17%;公共必修課程板塊學時約占總學時的33.79%;公共選修課程板塊的學時約占總學時的8%。由此可見,該校數學專業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二、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現存問題
從以上論述可知,該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豐富,并且較為契合師范類院校的特點,除了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輸以外,還滲透了安全教育、文化教育、情感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元素,對于學生的培養較為全面。但從微觀層面來看,該學校現行數學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結構設置、課程內容選擇兩個方面依然存在較大的問題。
(一)課程結構設置問題
該學校數學專業課程結構設置中最大的問題即為學科專業課程比例過高。除了專業必修課程以外,專業選修課程,如基礎數學子版塊下的初等數論、離散數學,數學研究子版塊下的線性規劃、數學建模等都屬于數學學科專業課程,而與數學教育相關的課程僅在公共必修課程板塊中有所體現,如教育學、教育科研方法等,并且并非針對數學教育,更側重于籠統的理論。與此同時,該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內選修課比重過低,僅占總課程學時的25%。必修課開設較少意味著學生可以靈活、自由選擇的課程較少,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除此之外,該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內教育專業課程比例較低,尤其是實踐類的教育專業課程少之甚少,學生在校期間雖然掌握了數學專業必備的知識經驗、技能與方法等,但在未來就業后會出現實踐能力薄弱、教育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
(二)課程內容選擇問題
該學校數學專業課程中內容選擇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課程知識覆蓋面狹窄,相同類型的課程較少、一門課程側重于講解理論與定義,缺乏對理論與定義歷史的溯源以及產生與發展狀況的總結與分析,尤其是缺少對統一觀點的比較以及辨析,導致學生數學及教育視野狹窄、無法選擇自己喜歡并且符合自身認知的課程;其二,課程內容落后。當前該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內基礎數學課程較多,大部分為介紹18、19世紀應用廣泛的數學觀點、理論等,缺少對現代數學知識、教育理論的滲透與整合,導致學生無法通過學習數學專業課程獲得新的啟示;其三,課程內容龐雜,主要表現為課程內容重理論、輕實踐,雖然其中涉及中小學數學內容,但是與當前中小學數學教學標準、數學學習需求等脫節,學生需要在未來就業后通過實踐進行探索,延長了數學教學人才的成長周期;其四,課程難度較高。高等師范專科學生與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在學習動因、學習成效、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課程內容一定要具有適宜性。但當前該學校數學專業課程內容側重于數學理論的證明、推導等,學生學習負擔較大。
三、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一)優化數學專業課程結構
基于當前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學校單獨列出教育類課程,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并且使學生明確未來從事教師職業應當具備的教學技能及方法。例如將教育課程分為教育理論、教育技能、教育實踐三大模塊,其中教育理論與教育技能課程劃分為選修與必修兩大類,教育實踐課程則作為學生必修課程。與此同時,建議在保證學生能夠通過課程學習掌握數學基本知識、理論與技能的基礎上適當降低數學學科專業課程比例,將選修課程比例提升至25%,保證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興趣、未來就業需求靈活選擇課程,繼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調整數學專業課程設置
數學是一門時刻處于發展中的學科,隨著數學理論及原理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數學家們已經為我們構建了堅實的數學基礎。秉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理念,高等師范專科數學專業課程的設置也應當與時俱進,重新梳理現有的專業必修課程,并且對其進行整合與優化,例如將初等代數及初等幾何兩門課程整合為一門課程;將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整合為一門課程等,在壓縮專業必修課課時的同時能夠避免課程內容混亂或重疊。
(三)豐富數學專業課程內容
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現有數學專業課程內容存在窄、舊、繁、難的問題,因此建議學校以學生未來就業為引導建立數學專業課程集群,依托區域內數學教育發展需求優化傳統課程內容、增設新課程,以保證學生能夠及時獲取前沿、先進知識與技能。例如當前數學教育對數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可以開設文獻檢索、課件制作、微格教學等必修與選修課程。與此同時,還可以增設活動組織、值周班主任、小組作業、教學中人際交往等技能學習與技能應用類課程,使學生掌握教學、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四)增強課程實施的實效性
在數學專業課程實施中,一方面要注重理論課教學的創新,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允許學生對數學觀點提出質疑與新的見解,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正是自身的觀點或反思自身的不足,以此培養學生創新創造精神;另一方面要注重實踐課程實施的改進,學校需要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積極引入現代教學技術與設備,如虛擬仿真實驗室、交互式教學體驗室等,為學生營造更具真實性的教學實踐場景。與此同時要構建“雙師型”“創新型”教學隊伍,引中小學教師進入師范學校為學生講解課堂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方式、學生情緒安撫方式等,推薦優秀學生進入中小學進行課堂觀摩或試講,以帶給學生更為豐富的實踐體驗,切實提高學生教學及教育管理實踐能力。
結語
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結構設置及課程內容選擇上存在較大的問題。為此,建議學校優化原有課程結構,注重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數學學科專業課程與教育課程比例的優化配置。同時要調整數學專業課程設置,適當減少基礎數學類課程。此外要豐富數學專業課程內容,以學生就業創業為導向吸納前沿、先進知識。最后要增強課程實施的實效性,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統一,以培養知行合一、高素質、高技能的數學教育及研究領域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江.以專業為導向重構高職數學課程體系———以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為例[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3):41-42.
[2]龔羅中,曾玲玲.地方性本科院校師范類數學專業課程實踐訓練體系改革探索———以長沙師范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40(5):123-124.
[3]連穎穎,李波,郭亞梅.地方師范院校專業綜合改革探討———以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27):13-15.
[4]任麗麗,趙緯.地方綜合性高師院校數學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2,32(1):76.
[5]葉緒國,龍偉芳.轉型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大學數學課程體系改革現狀與思路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9):16-18.
作者:周艷華 單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 上一篇: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 下一篇:高等數學專業課程結合教學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