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計算公式教法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5 09:24:00

導語:面積計算公式教法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積計算公式教法分析論文

教學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我曾聽過三種不同的教法,現分別簡介過程及稍作評點。

〔第一種教法〕

(1)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2)讓學生自學課本中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

(3)教師邊用教具演示,邊要求學生回答:

①拼成的圖形近似于什么圖形?想一想,如果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會怎么樣?

②拼成的圖形與原來圓的面積相等嗎?

③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什么?它的寬相當于圓的什么?

(4)教師要求學生說出由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可按課本說)。

(5)揭示圓的面積公式。

〔評:這種教法,看起來是引導學生自學,并結合演示讓學生回答問題,似乎學生學得較主動,實際上學生未有實踐、思考的過程,只是“依樣畫葫蘆”,對其中的道理不能弄懂、弄通,這屬于機械的學習。〕

〔第二種教法〕

1、導入新課。

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時,是用什么方法推導它們的計算公式的。(用割、拼法拼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進行計算,教師出示割、拼教具分別作簡單的演示。)接著,出示一張圓形硬紙片,問:“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揭示課題)教師指出:我們仍可用以前學過的割、拼法,把圓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運用此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

2、實際操作。

要求學生拿出圓面積的割拼圖形學具,在教師的指導下,邊操作,邊回答以下問題:

①把一個圓平分成兩半,每一個半圓形的哪一部分長度相當于圓周長的1/2?再把每一個半圓形平均分成8等份(如課本的切割圖),那么哪一段的長度相當于圓的半徑?

②想一想:能不能把這些等分出的圖形,拼成近似于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怎樣拼?(要求學生動手實踐,并指名演示拼出的幾種不同的圖形。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

③所拼出的圖形面積與原來圓面積相等嗎?

3.推導公式。

先以拼出的近似長方形的圖形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弄清,若平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進而,教師要求學生據圖回答:割拼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寬相當于圓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從而

由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得圓的面積=πr×r=πr[2]。

然后,出示拼出的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或梯形,再次推導看能否得出上面的圓面積公式(略)。這樣就得到了證實,使學生確信無疑。

〔評:這種教法比第一種教法有很大的改進,教師首先通過復習舊知,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把新舊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明確了本課中心內容,然后讓學生親手操作割拼成幾種已學過的圖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推導,其間不囿于課本中的推導方法,讓學生思維得以發散,從而強化了轉化思想,多渠道地推得圓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這種學習是有意義的學習,不僅使他們“學會”,而且使他們“會學”,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能。〕

〔第三種教法〕

1、引入新課。

教師開導:圓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及科學實驗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圓的周長計算,但仍不夠,還要學會計算圓的面積。如計算一個雷達圓形屏幕的面積,一個圓形花圃的面積等。怎樣才能算出它的面積呢?(揭示、板書課題)。

2、創設情境。

教師用幾張相等的圓紙片,運用折紙、剪紙的方法,分別折剪成正四邊形、正八邊形、正十六邊形,然后再分別與原來的圖紙片疊在一起,見下圖:

(附圖{圖})

折四等份剪成折八等份剪成折十六等份剪成

正四邊形正八邊形正十六邊形

引導學生觀察、對比三個內接正多邊形與圓的面積差(陰影部分)誰大誰小,并啟發學生歸結出:折成的等份數越多,剪成的正多邊形邊數越多,它就越接近圓。其中正多邊形的每等份(三角形)就越接近圓的每等份。

3、推導公式。

師:同學們現在要計算圓的面積,選用哪種正多邊形為好?為什么?

生[,1]:選正十六邊形為好,因為它較接近圓。

生[,2]:選邊數越多的正多邊形更好,因為它更接近圓。

師:回答得很好,根據現有的右圖,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請大家思考以下問題:

(1)圓的面積相當于多少個三角形面積之和?

(2)這些三角形的底邊之和相當于圓的什么?

(3)每個三角形的高相當于圓的什么?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正十六邊形的面積=S[,三角形]×16

=底邊×高÷2×16

=底邊×16×高÷2

↓↓

圓的面積=2πr×r÷2

=πr[2]

最后讓學生自學課本中的推導方法,質疑解難。進而教師小結:推導圓的面積公式與以前推導有關圖形面積公式一樣,把圓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進行計算,同學們課后如有興趣,還可將圓割拼為平行四邊形、梯形,看是否仍能推出S[,圓]=πr[2]。

〔評:這種教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導入新課開門見山,使學生感到學習圓的面積是實際中的需要,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在推導圓面積公式前,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領悟隱含于直觀演示中的初步“極限”思想,有助于發展學生空間想象力和空間觀念,從而為推導公式作好鋪墊。這是前兩種教法所不及的。

3、運用“整體-部分-整體”,分割求和的方法推導圓面積公式,新穎獨特,學生易于接受,又以課本中的方法及其他方法作驗證,使學生加深理解,記憶牢固。

4、小結中能促使新知與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觀念建立起聯系,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學習。

總評:教學圓面積公式的推導,要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不僅使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把教材本身的內在聯系揭示出來,促使學生運用已學知識主動地去獲取新知;既使學生“學會”,又使學生“會學”,讓他們在學習中同時學到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后兩種教法是可取的,且教法三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