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數學課堂教育體系提升教學效率

時間:2022-12-23 11:18:00

導語:完善數學課堂教育體系提升教學效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完善數學課堂教育體系提升教學效率

每位數學教師總希望自己的每堂課都是成功的好課.有時聽了名師的優質課或看了名師的優秀教案后,總想親自實踐一下,然而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在于課堂教學中沒有把教授最優化與學習最優化相應地融合在一起,換言之,如果只注意教師教授的最優化,而忽視了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學習習慣及思維方式,就達不到學習的最優化。本文根據筆者的實踐,最優化的課堂教學過程可如下步驟來操作:

一、了解學生,精心備課

課堂教學系統的設計是否最優化,主要看教師的備課是否下功夫,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只有當構成教學系統的諸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處在優化的組合狀態,才能保證最優化的教學系統真正得到落實。

備課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諸如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而最關鍵的是如何結合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為基礎,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進行備課,因為只有了解、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制定教學要求、組織教材、確定重點難點、選擇教學方法及組織教學時才有了既合情又合理的依據。

二、培養興趣,情感投入

興趣是學習的內部動力,只有當學生對學習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才能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教學質量才有根本性的提高。

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主要是依賴教師對教學系統的合理設計,教師的學識水平,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是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等,而教師“教”的能力又直接制約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講課時,不僅應做到語言清晰、準確簡練,具有科學性與邏輯性,還切不可忽視語言藝術性與趣味性。優美的語言不僅給人以優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授課藝術效果。

在課堂教學系統中,師生間通過語言交流,建立在融洽的情感交流基礎上的良好師生關系,能促進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發展與持久,要使學生潛心于你所教的學科之中,必須有“情感”這座橋梁來聯系教師與學生。教師的主導地位,首先應該表現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刻苦學習數學的興趣,變被動的學習為積極的、主動的學習,以充分發展學生潛在的積極向上的內驅力,使他們始終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學習、探索、研究數學知識之中。

三、及時反饋,調控合理

由于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會事先設計好一系統有利于理解所學知識,深化所學知識內容,但是由于教師的調控對象不是僅僅只會接受信息的機器,而是具有一定分析與處理信息能力的思維活躍的人,他將會對輸入信息作出不同的反應。教師必須根據所收到的反饋信息作出及時調控,不斷的因勢利導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積極的途徑上來,否則教師的教學設計將受到干擾,基礎被破壞,從而影響優化教學過程的實施。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只有當教師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相統一,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處于最優化的統一狀態,如在講銳角三角函數時,有位學生舉手問:“大于90°的角的三角函數值怎樣求呢?”顯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是沖著對所學知識有質疑或是學生想考考老師,但無論學生處于何種心態,教師都必須立即自我調控,決不能大動肝火,而應當首先肯定學生的勤學好問,勇于質疑的精神,然后可啟發學生:這個問題限于我們現有的知識還無法解決,我們繼續學習到高中就能解決這些問題,通過這樣的處理,花費時間不多,又能調整課堂氣氛,同時又不使學生失望。

四、思路同步,教為不教

學生由于受年齡、知識、家庭、社會等影響,思維方式的提高必定跟不上知識學習層次的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既要借鑒教材的思路,又要受教材思路的約束,更不能受優秀教案、優秀課等的束縛.而應該根據自己學生的學習特點,形成一條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為核心,既符合科學性,又合乎邏輯性,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學生能力,既有主導作用,又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優化的教學思路,換言之,這是一條以教師思路為主導,以學生思路為軸心的優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