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快樂參與

時間:2022-07-07 04:15:01

導語: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快樂參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快樂參與

摘要:快樂教學是新課改所提出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能讓學生以飽滿的狀態展開主動的學習,更加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更能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用圖文并茂的現代信息技術動態展現,以直觀的操作來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快樂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快樂參與;現代信息技術;生活;操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快樂的源泉,學習的動力。傳統教學的一大弊端就是無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將學生視為教學的附屬品,被動的參與者,機械的接受者,這種沒有感情的認知活動會在無形中帶給學生消極的情感,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相反還會造成學生厭倦情緒滋生,而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科徹底失去興趣。新課改非常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與培養,倡導快樂學習,趣味教學的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能再將學生作為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要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與情感體驗,引導學生作為生命個體來展開快樂而主動的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才能在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以使得學生得到身心健康和諧全面的發展。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學生的快樂參與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

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這與傳統的黑板與粉筆教學相比,更加富有新鮮感,更具直觀性,更有趣味性,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確實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更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帶入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之中,這尤其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更能改變以往教學的枯燥無味、呆板沉悶,更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進而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快樂的學習。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我們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動態地展現學生所熟悉各類車輛的車輪,以使學生對圓形有初步的認識。接著讓學生來思考,能不能將車輪換成其他形狀,如正方形、橢圓、三角形,然后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模擬各種形狀車輪的行駛,接著再讓學生展現圓形車輪,但車軸一個在在圓心位置,另一個不在圓心位置。這樣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直觀而動態地演示自然就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而深刻地理解圓形的性質。整個教學是在愉悅而寬松的教學氛圍之中展開,圖文并茂、聲像俱全,所帶給學生的全新的感受、直觀的刺激,更能激起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徹底改變以往學生的被動參與與機械接受,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展開主動的探究,在探究中獲取知識,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用豐富生活搭建通往數學殿堂的橋梁

數學學科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是一門植根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學科,如果割裂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只能陷入機械而空洞的理論講解之中,盡管教師講解得再詳細,但學生并不能深入知識本質加以深刻地理解,學生不僅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且始終是徘徊于數學世界之外,并不能真正地走進數學探究的殿堂。新課改非常重視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明確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理念。數學教學不能再是機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將教學引向寬廣的生活,從生活中收集更多的數學素材,引導學生自主地去發現,提煉出數學問題,這樣更能讓學生從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來理解;同時又要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這樣才能帶領學生真正走進數學探究的殿堂,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從生活走向數學,提高學生理解水平。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素材,引導學生從豐富的感性材料中上升為理性認知。如在學習“正負數”時,可以讓學生來回憶天氣預報中如何來記錄零上與零下溫度,低于地平面的盆地如何來表示,收入與支出如何來表示,進而在豐富的感性生活素材中認識負數。2.從數學走向社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高準則。學生的數學活動不能只是學,更為重要的是用,要引導學生用書本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生在實際的運用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學習了“統計”后,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來統計班中男生與女生數,統計班中學生課外書籍情況,統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等。

三、在直觀的操作中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生活潑好動,這是小學生的天性,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就必須要順應學生的天性,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符合學生的天性,能夠換來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與活躍的思維狀態;同時也符合數學的學科特征,是新課改所倡導的做中學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更能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深刻理解。引導學生在親身操作中學習這正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激活學生數學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手段。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積極的操作中動手動腦,手腦并用,讓學生的雙手成為思維的工具。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傳統教學以講為主,盡管教師講得非常透徹,學生當時也聽懂了,但只是浮于表面,并沒有深入本質的理解,并不能靈活地用于實踐問題的解決中,而只能是機械地套用。而采用動手操作,讓學生事先準備一些圖形圖案,引導學生親自動手來折一折,更能讓學生從操作中獲取直接而豐富的感性材料,這樣才能上升為理性認知,深入事物本質真正地理解。學完后,再讓學生運用軸對稱來設計圖形,開展圖形創意設計大賽。這樣的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創造性于一體,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此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更能展現學生的個性,釋放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展開富有個性化的創造活動。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操作的樂趣,學習的樂趣,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更大的關注,更濃厚的學習興趣。總之,在新課改下我們要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興趣的培養,要對教學進行全面改革,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來開展數學活動,打造專屬于學生的數學課堂,這樣才能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探究,享受學習的樂趣。

作者:石小青 單位:河北省遷安市建昌營鎮第三中心完全小學

參考文獻:

[1]蔣月珍.讓學生在參與中快樂學數學[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8).

[2]孫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實現快樂教學[J].教師,2015(32).

[3]黃秋社.激趣,讓學生在數學快樂的天空中飛舞———小學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淺談[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