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研究

時間:2022-02-17 03:15:32

導語:全民健身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民健身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研究

摘要:全民健身不僅僅能夠提升全國人民的身體素質,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全面健身有著多元的功能,其對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簡要分析了全面健身對和諧社會構建的意義,并探討了在和諧社會構建背景下全民健身的具體要求,旨在進一步促進全面健身的發展,推動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

關鍵詞:全面健身;和諧社會;構建

前言

近年來,全民的健康問題逐漸受到重視,體育的發展標志著社會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政府與國家體育總局的推動下,全民健身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體育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社會的構建堅持社會環境和人的協調發展,全民健身堅持以人為本,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

1、面健身對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意義

1.1、證人民健康,維系社會活力

隨著近年來的發展,我國整體步入小康階段,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時,人們對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重視。(1)環境變化引起的健康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環境污染、空氣質量下降、生態平衡破壞等都會給人帶來各種各樣的疾??;(2)當前社會生活節奏較快,競爭激烈,人們的精神壓力普遍較大,這也是引起健康問題的一大源頭;(3)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交通工具實現現代化,手機等智能設備興起,家用設備電氣化,這些都導致人們體育活動機會的減少;(4)當前我國人民的食物結構正不斷發生改變,動物脂肪的過量攝入使得人們身體中的熱量增加,這就導致了營養過剩、生活能力下降等問題,甚至由于食物攝入不均衡引起高血壓、肥胖癥等疾病。全面健身能夠有效的增加人們的體育運動,增強人們的體質,強健的體魄是人們不斷前進的基礎,是保證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基礎,是維系社會活力的基礎。

1.2、調節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安定

我國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市場處于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巨大的狀態下,如果心中的負面壓力過大而得不到宣泄,很可能使人產生心理問題,例如抑郁癥等,嚴重的還會引起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全民健身運動能讓人們的身體器官得到刺激和運動,且體育運動有著輕松愉悅的氛圍能夠有效緩解人們的精神壓力。通常來說,許多社會矛盾,例如打架斗毆等都是不良情緒的宣泄,而體育運動也可以作為一種情緒和精神壓力的釋放方式,體育健身能夠有效的調節人們的身心健康,掃除負面情緒,這對于社會安定的維護有著重要的意義。

1.3、陶冶人民情操,改善精神風貌

精神文明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社會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人會對社會造成影響,使社會風氣發生改變,同時社會現象、社會風氣也會對人的精神文明造成影響,而精神文明建設的本質在于人。體育運動中有著明確的規則和禮貌要求,體現的是人本主義、人文主義,是社會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體育運動中,人們往往會沉醉其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情感,這是體育運動獨有的精神內涵,例如在馬拉松運動中,有許多參與的老年人,他們雖然跑的不快,但貴在堅持、貴在參與,倡導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運動中陶冶情操,改善精神風貌,再例如,在奧運賽場上,運動員為國爭光,當五星紅旗升起、國歌奏響的那一刻,億萬中國人為之動容。全面健身活動的開展能夠讓人們沉浸在體育精神中,保持著熱愛生活、激昂向上的精神狀態,改善了人們的精神風貌,鍛造了高尚的情操,振奮了進取精神,這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至關重要。

1.4、加強人際互動,改善人際關系

全民健身是讓所有人都參與到體育健身運動中去,為了提升覆蓋面,全民健身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家庭體育健身、社區體育健身、單位體育健身、學校體育健身等等,這些健身方式都是群體性的,一些集體的健身項目還能夠培養成員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通過在體育健身運動中的交流能夠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人民團結、建立了人們之間的友誼,有效改善了社會風氣,從而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促進作用。例如家庭體育健身運動能夠改善家庭關系,促進家庭和睦,社區體育健身項目(例如社區廣場舞等)能夠加強鄰里關系、提升社區團結風貌,學校體育健身運動(例如校園籃球賽等)能夠提升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培養學生開拓進取的精神,單位體育健身運動(例如戶外培訓項目等)能夠促進單位團結,提升企業單位凝聚力,鍛煉員工意志品質等。社會的和諧歸根結底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全民健身能夠加強人際間的互動,有效的改善了人際關系,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從而促進社會和諧。

1.5、帶動相關產業,促進社會經濟

經濟的和諧發展是和諧社會建設重要內容,全民健身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全民健身能夠促進體育產品的消費,從而拉動體育相關企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體育健身有著競技、娛樂、休閑、健身等多種功能,因此其也就能夠帶動體育相關的其他產業發展,例如旅游業、交通、餐飲業等等,人們在健身運動中加大了相關產業的消費,從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2)全民健身對相關產業的帶動還能夠提升就業率,產業在全民健身熱潮中實現發展必然會擴大規模,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也就增大;(3)推動基礎建設,為了支持全面健身活動的開展,國家投資建立了許多的基礎設施,例如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相關體育設施建設等等,這為全民健身的有效開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從而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提升了社會經濟。

2、和諧社會背景下全民健身的要求

2.1、組織建設要求

健全的全民健身制度和體制是和諧社會建設背景下,全民健身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就目前來看,我國全民健身主要由行政主導,但這種主導方式資金有限,很容易制約全民健身發展的持續性和全面性,今后全民健身組織建設的發展策略如下:(1)激勵補貼政策:政府可以實施激勵補貼政策,對一些符合社會和諧發展要求的體育項目要積極倡導,同時降低行政對全面健身的干預,完善體育設施、體育組織、體育指導、體育監測、體育信息等服務網絡,建立長遠的全民健身規劃;(2)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健身的對象是人,其中既包括老年人又包括青少年,既包括干部職工又包括普通員工,既包括城市居民又包括農村居民,因此,全民健身應當發揮其全面性,堅持以人為本,保證全體人民健身的權力,確保健身運動中的良好服務。

2.2、宣傳工作要求

應當積極加強全民健身的宣傳工作,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健身氛圍,例如可以通過海報等形式來宣傳健康運動知識、體育文化知識以及體育項目介紹,以此來提升人們參與全民健身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通過相關活動的舉辦來刺激人們參與到健身中來,例如社區運動會、學校運動體育比賽、廣場舞比賽等等;同時,還可以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多媒體形式進行宣傳,確保宣傳效果。

2.3、工程建設要求

良好的工程建設是全民健身實現的物質基礎,因此應當完善相關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當前我國體育健身工程建設主要有健身活動中心、活動基地、雪炭工程、健身路徑工程等四種模式,這四種健身工程的建設能夠實現全民健身的多元化功能,政府應當積極倡導,不斷擴展,有城市發展到農村,實現全民化。

2.4、體育教育要求

我國教育提倡的是全面發展,因此應當將體育、健康納入到教育中,全國社會及事業教育機構應當對全體人民進行終身的體育教育,從小就培養人們的健身意識,以此來促進全民健身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3、結論

綜上所述,全民健身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對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諧社會構建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全民健身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本文簡要研究了全民健身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旨在保證人們身心健康,促進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陳燕,秦愛民,林錦蛟,楊肅非,齊利海.論和諧社會背景下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J].體育與科學,2007,04.

[2]田儒.新時期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運行機制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4.

[3]房繼昌.和諧社會背景下全民體育健身發展的研究[D].吉林體育學院,2013.

[4]彭青松.全民健身運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J].懷化學院學報,2009,08.

[5]肖毅.全民健身運動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和作用[J].閩江學院學報,2008,02.

作者:馬桂明 單位: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