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8 09:29:00

導語:獨家原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摘要】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蔓延全球,其影響也在一步步地擴大,從金融業到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在這場金融危機中,企業如何才能熬過這次危機的“寒冬”,如何管理企業的第一資源——人力資源將顯得特別重要。

【關鍵詞】人才;金融危機;企業;策略

說起金融危機大家都應該不陌生了,有很多大公司有的采取了降薪的舉動和取消經貼的舉動,有的公司則是采取了裁員的方式弄的員工都惶惶不安的,找工作也是難上加難,那企業面對金融危機下,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應對策略才可以挽救金融危機呢。面對金融危機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挑戰及應對措施。針對金融危機日趨嚴重的今天,給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據國際知名管理咨詢機構新近對中國職業經理人所做的一次調查表明,在“困擾中國職業經理人的10大管理難題”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績效考評、薪酬管理和留住人才。企業讓員工明白的是每天不再是混混日子,等8小時下班的10號等著發工資了,而是要努力工作才能繼續留在這個崗位上面。可見。在金融危機之下,企業要的不是混混日子等下班的人。而是要一個可以真正為公司服務的人才。

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

1、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薄弱。

不管是生產規模,還是人員、資產擁有量以及影響力都要小于大企業。這使得大部分的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都不夠。而且,一般來講中小企業的穩定性比大企業差,不管內部還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比對大企業的影響大的多,所以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而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更為必要。

2、人力資源管理更復雜。

企業,行業分布廣,地域性強。企業分布在各行各業中,從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業到高科技技術產業,包括一些不適合大規模資金運作的領域。所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更具多樣性和復雜性。企業往往活動范圍不廣,地域性強,尤其是人員的構成更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企業,員工是多樣和多層次的。企業經營中,有高層管理人員,營銷人員,公關人員,技術人員,還有大量生產經營一線的工人,由于企業資源有限,不同員工的資歷和接受培訓的時限和機會有顯著的差異。由此共同構成了企業人力資源的復雜性。

二、企業采取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

1、薪酬預算

中小企業首先要控制運營成本。運營成本不但要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實施有效控制,當業績增長放緩,銷售業績下滑,為了安全度過經濟環境低迷的經濟周期,保證利潤不下滑,企業所采用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在成本控制上尋找壓縮空間。而成本控制中,削減人力資源投入成本也是重要的對策之一。

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中小企業應該對已經完成的2009年薪酬預算進行一定的調整。各中小企業應該根據本行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和企業績效,對薪酬預算進行適應的調整。根據調查,經濟放緩對大多數的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經營產生嚴重影響。尤其表現在在汽車,半導體,電子和制造業的企業。而內向型企業有受影響但影響較前者輕。

2、短期激勵

盡管針對危機調整公司薪酬結構方案能有效降低成本,但并不是對所有的中小企業都適用,因為需要考慮員工情緒等更多的因素。

所以中小企業也可以采取行動,設計和實行更能體現以績效為導向的獎金分配方法。即通過增加變動獎金收入的比例,調整固定現金的比例,從而實現有效控制企業的運營成本,把企業經營業績受危機影響的程度降低到最低點。同時,企業還可以選擇減少獎金預算總額的方式,削減獎金總額規模。有些企業通過增加績效考核周期的頻度,全面加強業績監控,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人才管理

受危機影響較重的有些中小企業不僅僅是出口量下降,甚至有些出現停產半停產的狀態。所以這些中小企業要正視困境,進行裁員。在困境面前,裁員是非常有效的做法,由其是生產制造型企業更是無可非議。在訂單缺乏,開機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保留過多的人員無疑是極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任何企業都很難獨善其身,而應對金融危機之道,對每一家企業都應該是一堂至關重要的“必修課”。應對金融危機,首先需要我們沉著冷靜理智,危難中也有機遇。以下的八條策略對企業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乃至其他任何危機都十分有效,任何企業都應該高度重視并有效實施這些策略!

1.有效應對金融危機,企業需要狠抓職業化建設

與那些把“裁員”視為應對危機法寶的企業相比,選擇“培訓員工”顯得更高明,更積極,更富遠見。而“培訓員工”的重中之重,無疑就是“職業化培訓”。企業的職業化建設,經理人和員工的職業化塑造,這是中國企業未來管理與發展的真正核心!

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呢?不同的管理專家會有不同的看法。實際上,進入21世紀,應對激烈的國際化競爭,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我國企業不得不面對一個嚴重的問題――無論是經理人,還是員工,職業化程度普遍不足。這是中國人力資源現狀非常明顯的事實,也是中國企業不可回避的最大問題。

很多人認為,當前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金融危機、執行力缺失或者戰略模糊。實際上,危機應對也好,加強執行也好,規劃戰略也罷,都非常重要,不過,目前并不能真正解決困擾中國企業的核心難題――諸如,應對危機能力不足、整體效率和效益不佳、缺少國際競爭力等等!它們都是我國企業的問題,但它們都不是我國企業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外部市場需求大幅減弱,對制造業影響首當其沖。日前在天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制造業管理論壇中,參會企業代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制造業企業不應過多抱怨外部環境,而更需要“積極自救”的思維模式。面對危機積極反思企業問題,迅速做出戰略調整;進一步加大自主創新和精細化管理;同時,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和國際產業轉移帶來的機遇,獲得拓展發展新空間。

危機背后意味著機遇。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分析,在這次危機中,優秀的企業能夠快速抓住危機背后的機遇,其中需要密切關注國家拉動內需的政策機會以及由危機造成的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

首先,國家實行了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出臺了拉動內需的十項措施,一方面緩解了資金壓力,另一方面為企業打開了市場。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國家經濟形勢的持續惡化,西方國家的制造業不景氣,給中國制造業發展帶來歷史性發展契機。全球制造業將重新布局,在生存和利潤的壓力下,西方國家制造業將加速向亞太新興市場轉移,這勢必推進中國產業部門尤其是制造業結構的優化。

國家拉動內需增加投資的政策,更多地考慮到企業的發展,從生產型增值稅調整到消費型增值稅后,以前企業投資好的設備資金負擔較大,現在稅收可以抵扣一部分成本,這樣企業投資的意愿加大。另外,農村市場為最近我國發展重點,農村市場發展需要很多生產材料,我們企業的很多產品在農村改造中打開市場。拉動內需政策支持毫無疑問會加大企業投資的力度,我們可以從國外將生產線快速移到中國,同時將核心業務研發中心的總部移到中國,推進核心技術的轉移也是一個戰略性的轉變。

此次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不容樂觀,尤其是當今的中國經濟已經與世界的整體經濟起伏全面接軌.這也使得中國中小企業需要做好更充足的準備來加以應對.然而危機同時給企業也帶來許多機遇,對于那些提前做好準備的并深諳企業經營之道的公司,根據企業自身情況調整經營策略和管理方法,定會轉危為機。

【參考文獻】

陳善才;企業軟性人力資源管理的成功范例[J];2007年02期;97-98

渝人;金融危機與企業素質[J];1999年01期;12

蘇方國;組織學習與人力資源管理策略[J];現代管理科學;2006年08期;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