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過程論文

時間:2022-08-01 08:48:00

導語: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過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過程論文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過程,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協調操作的動態過程。在雙方都創造意義時,人際互動才可能實現。單方面傳遞信息與其說是溝通,不如說是傳播或信息傳遞。有效溝通需要溝通雙方的合作互動,一般要經過幾個環節:信息發出者編碼,通過一定途徑發出信息;接收者進行解碼,獲得信息;重新編碼,通過一定渠道反饋信息;發出者接收反饋。

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于是就把柴擔到秀才面前。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于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柴外面是干的,里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實在聽不懂秀才的話,擔柴走了。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秀才只依自己的表達習慣,根本沒有考慮對方是否能夠正確接受,以至擔柴人不知其所云,而擔柴人如果能夠主動詢問溝通,及時做出反饋,也許他們最終就能夠成交,達成各自的目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溝通過程中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傳達信息,而且對于說話的對象、時機、環境要有所掌握,才能夠產生良好的溝通效果,實現溝通的目的。不論我們現實工作中擔任何種角色,都要盡力避免諸如“秀才”與“擔柴人”的溝通失誤,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構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對管理者來說,與員工進行溝通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管理者要做出決策就必須從下屬那里得到相關的信息,而信息只能通過與下屬之間的溝通才能獲得;同時,決策要得到實施,又要與員工進行溝通。再好的想法,再有創見的建議,再完善的計劃,離開了與員工的溝通都是無法實現的空中樓閣。

溝通的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如果信息沒有被傳遞到所在單位的每一位員工,或者員工沒有正確地理解管理者的意圖,溝通就出現了障礙,管理者必須具備與員工有效溝通的能力。如何能夠達到有效溝通,個人認為,大致需要經過以下幾點。

首先,管理者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詞匯傳達信息。在同一組織中,由于不同的員工往往有不同的年齡、教育和文化背景,這就可能使他們對相同的話產生不同理解。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則可能達成更好地溝通效果。

其次,積極傾聽員工的發言,及時做出反饋。溝通是雙向的行為,要使溝通有效,雙方都應當積極投入交流。當員工發表見解時,管理者應當認真地傾聽,把自己置于員工的角色上,以便于正確理解他們的意圖而不是你想理解的意思。

同時,傾聽的時候應當客觀地聽取員工的發言而不做出判斷。當管理者聽到與自己的不同的觀點時,不要急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這樣會使你漏掉余下的信息。積極的傾聽應當是接受他人所言,而把自己的意見推遲到說話人說完之后。

在傾聽他人的發言時,還應當注意通過非語言信號來表示你對對方的關注。比如,贊許性的點頭,恰當的面部表情,積極的目光相配合等。如果員工認為你對他的話很關注,他就樂意向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否則員工有可能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也怠于向你匯報。

在日常工作中,吸收“秀才”與“擔柴者”的教訓,正確表達信息,認真傾聽交流,積極思考理解,及時反饋互動,養成良好溝通的習慣,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定會更加美好,團隊的競爭力一定會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