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網絡負面效應管理學生論文
時間:2022-05-23 11:01:00
導語:抑制網絡負面效應管理學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網絡信息時代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問題;網絡信息時代學生管理工作的應對策略;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大學生們通過網羅擁有比較寬廣的國際視野、網絡文化垃圾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消極影響、網絡游戲成癮及網絡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學生集體主義感、網絡問題對大學生興趣愛好的引導影響校園文化的建設、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不適應網絡信息時代下的工作、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把握文化主題,健全網絡管理機制、進行網絡心理咨詢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增強管理者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培養出既精通業務又懂得網絡技術的管理工作人員,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大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等,具體請詳情見。
摘要:從網絡信息時代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出發,分析了網絡信息時代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各種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對網絡信息時代的學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網絡信息時代學生管理學生管理工作者
隨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改變著社會的方方面面[1],網絡以其獨特的方式介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學生是接觸網絡最廣泛的群體,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在政治立場、價值觀念、人生態度、行為方式等方面產生著巨大影響,網絡文化的出現,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正確認識互聯網[2],有效利用其平臺作用,可以抑制網絡的負面效應,有效為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務。
1網絡信息時代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大學生們通過網羅擁有比較寬廣的國際視野,他們身處校園卻能了解到全球化下發展著的世界。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網絡新事物快,但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如果不加以引導,將會步入歧途。網絡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載體和現代教育手段[3],同時也對大學生思想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1.1網絡文化垃圾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消極影響
網絡資源雖然極其豐富,但是網上虛假信息、文化垃圾卻屢見不鮮,大學生的身心還處于不完全成熟階段,這種不良的網絡環境,對一些大學生容易產生不良的后果。在網上虛擬的環境中,容易出現責任心不強、冒名頂替、肆意破壞、粗言惡語等道德倫理問題,感情問題、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及個人安全等問題,一些組織或個人可以懷著特定的目的,制造言論、傳播非法信息或誹謗中傷他人或誤導青年學生。在一些西方大國,憑借經濟、技術和信息資料的優勢,宣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加強信息大國政治的、文化的擴張與滲透,網絡上大部分都是那些所謂西方國家的民主、人權的宣揚,大量的外來文化信息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力。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辨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受到這些信息的侵撓,使他們在價值觀念上更重實惠,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對他人的人文關懷越來越淡薄,甚至導致人文品格和道德水平的滑坡,同時使許多大學生對未來的目標有失偏頗,他們更趨向于用金錢來衡量一切。有的網站為了提高點擊率,牟取暴利,宣傳色情、暴力、沉淪等刺激大學生眼球的文化垃圾,使部分大學生沉溺于其中,難以自拔,荒廢學業,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諸如此類對那些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
1.2網絡游戲成癮及網絡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學生集體主義感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些大學生對自己所處的現狀及處境不甚滿意。有的心比天高,整天夸夸其談,總想超越他人,成為一名受人敬仰的人,而網絡游戲則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很多大學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追求心理滿足。他們認為在虛擬世界中獲取成功的機會遠遠高于現實生活。很多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大學生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受挫或達不到自已的理想。因此,選擇網絡游戲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他們一旦從中尋出快樂,就難以從中走出來。比如,現實中的不如意,可以在網絡游戲中發泄,級別高點可以帶著大批“兄弟”到處砍人、廝殺。不但從心理上得到滿足,而且還能得到現實中很難得到的金幣、金銀手飾、武器裝備等使自己更加強大、更具統治力。在這種虛幻的環境中,會使大學生依賴網絡的情緒越來越強,上網成癮已不再是不可思議,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長久下來,不但花費了大量金錢,還荒廢了學業,摧殘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發展,心理變態。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玩網絡游戲上癮這種情況,應引起重視。
學習人際交往和處理人際關系需要時間的投入。由于大學生戀網,在人機相對封閉的環境里,使得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減弱了與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際交往的減少很容易加劇自我封閉心理,造成人際關系淡化,導致一部分大學生脫離現實,只滿足精神需求。一些學生在真實的交往中感到緊張,不適應,產生孤僻的情感反應,產生對現實人際交往的逃避和恐懼,甚至還會出現“網絡孤獨癥”等癥狀,造成人際關系障礙,這對人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害的。“學會共處”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這樣影響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從而影響校園班級的建設。
1.3網絡問題對大學生興趣愛好的引導影響校園文化的建設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沒有良好的情緒情感和健康的體質是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沉溺于網上游戲或聊天以后,大學生將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時間上網。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從這一點來看,他們不可能再給以往的業余愛好讓路。迷戀于互聯網以后,他們對現實的各種活動,如打球、下棋、看電影以及班級里的各種活動都不感興趣,認為這些活動沒有什么意義,網絡已成為能夠代替一切活動的一種新的嗜好。
1.4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不適應網絡信息時代下的工作
面對網絡的沖擊,部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缺乏應有的思想準備及應有的科學文化素質和人格素質。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來說,對于網絡這一領域不甚了解或只是略知皮毛,不具備較高的網絡知識水平,明顯落后于青年大學生。這樣導致缺學生管理工作者缺乏與學生溝通的人格魅力及親和力。大學生在深入網絡生活并漸漸習慣于網絡這種雙向甚至多向的溝通方式后,必定要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從內容到形式都能夠采取更為民主、更為自由、更為生動的方式進行,做到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對此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顯然還沒有充分的準備。
2網絡信息時代學生管理工作的應對策略
2.1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把握文化主題,健全網絡管理機制
對大學生本身而言應端正上網動機和行為,但諸多網絡垃圾文化、網絡游戲的出現,使大學生對網絡不能保持足夠理性的頭腦,對網絡文化不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故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控制文化主題乃當務之急。首先,進行政治理論與政策的熏陶,在網上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講話精神,確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政治導向。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網上教育、交流、討論等活動。精心策劃,開展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網上校園文化活動。如網上論壇,對重大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開展網頁制作競賽等。最后,介紹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和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使大學生進一步樹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使他們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寬視野。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應提高對大學生網絡問題的正確認識,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對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
2.2進行網絡心理咨詢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解鈴還須系鈴人”,專家們提出,對待網絡成癮,應利用好網絡這個平臺來治愈它。據了解,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已成立了這樣的心理咨詢網站。通過借鑒多種方法,可以在網絡中利用聊天室的功能開展團體咨詢,還可參照朋輩心理咨詢的原理,讓部分治愈者成為志愿者,互相促進,幫助解決。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著手進行青少年網絡成癮癥的預防與矯治研究工作。高校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高校的兩課教師,特別是心理咨詢室的咨詢員,應該成為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咨詢與輔導的主力軍,配合學生工作部門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對過度上網帶來的身心問題有較多的了解,從而自覺地調整自己的網上行為。高校的心理咨詢員要不斷提高網絡心理問題的咨詢技能,對網絡問題學生專門進行跟蹤心理輔導,通過有計劃的心理治療方案,使他們盡快擺脫心理困擾。對那些由于上網而產生的突發性心理問題,如網戀失敗等,更要配合輔導員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2.3增強管理者素質提高管理水平[2、4、5]
面對網絡文化思潮的侵襲,大學生教育管理者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始終堅持以正確的理論引導學生,以先進的方法教育學生。充分發揮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傳統優勢,又要改變觀念、調整策略、講究實效。加強研究網絡環境中開展思想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充分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手段解決網絡教育中的新問題,拓展新的教育領域。培養出既精通業務又懂得網絡技術的管理工作人員,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大學生管理工作隊伍。這支隊伍應當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論水平,具有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道德觀和自覺維護這種道德觀和價值觀的責任感;深入了解網絡的特點,能熟練使用網絡進行形象生動的思想教育;能駕馭網絡,及時解決網絡傳播中的問題;有快速的反應能力,能夠以敏捷的思維、快捷的行動迅速的抓住問題,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有強烈的開拓進取精神,不斷克服困難,探索網絡時代的大學生管理工作的規律,開辟大學生管理工作的新天地。
3結語
總之,面對網絡信息化的挑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時俱進的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正確認識網絡文化帶來的利與弊,引導學生取利避害合理利用網絡,為培養21世紀的新型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小玲,陳肖飛.網絡信息化改變高校學生管理的發展模式[J],網絡財富?管理視野,2009,10:34.
[2]洪瑩,吳健豪.網絡時代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08,121(9):167-168.
[3]羅飛,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加強學生管理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472:185.
[4]陳亞玲,網絡文化與高校學生管理[J],發展,2009,6:90.
[5]吳彩萍,網絡時代學生管理的工作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8:11-12.
- 上一篇:完善商標犯罪法律法規論文
- 下一篇:和諧勞動關系提升競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