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高素質隊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29 04:53:00
導語:旅游業高素質隊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與現狀;離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設想;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案;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國、由于專業人員缺乏,導致其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普遍較低、我國旅游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員、培養目標定位、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專業定位、培養模式的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學歷教育與認證教育相結合、基礎教育與職業素質培養相結合、技能培養與項目實作相結合、教學模式的改革、課程體系和內容的改革、在進一步完善教材的同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核模式的改革、走產學結合道路,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等,具體請詳見。
旅游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需要有高素質的旅游人才作為支撐。因此,如何培養受社會歡迎的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是旅游高職教育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與現狀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國。縱觀當前我國旅游業管理人才現狀,首先,從數量上看,盡管有高速增長趨勢,但仍嚴重不足,無法滿足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由于旅游業從業人員數量少,專業人員不足,相當數量的旅游企業在旅游旺季到來時,經常用非專業人員臨時兼職,造成服務質量下降,制約了旅游業發展。其次,從質量上看,由于專業人員缺乏,導致其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普遍較低:突出表現為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高素質的開發、管理和決策型人才。一些初高中畢業學生成為從業人員中的主力,而受過專門訓練的高職技能人才在產業中的比重較小,嚴重地制約了我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旅游管理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行業行政管理部門重行業管理、市場促銷、旅游規劃,輕人才培養,沒有形成一整套吸引.使用、開發人才的機制,造成高素質人才留不住,而旅游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二是旅游企業人才短缺與相關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共存。由于當前一些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定位不準,教育理念不適應市場需求,總想培養“全才”,與產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不對路,專業設置寬泛,學生專業能力不突出,進入社會后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差。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旅游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員,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員的培養將成為我國旅游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國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離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設想
(一)培養目標定位:高職教育應遵循“人才層次的高級性;知識、能力的職業性。人才類型的技術性;畢業生去向的基層性等”的原則,以“培養適應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與創新精神。”作為培養目標。
(二)專業定位:要認真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樹立市場意識,主動適應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二是解決好專業口徑的寬與窄的問題,設置復合型專業,拓寬學生的就業適應面-三是處理好專業調整和相對穩定的關系。不僅要滿足現在的需要,也要考慮到未來的需要。因此,專業定位要堅持以應用型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理論與技能為本份,培養符合高職教育素質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將學歷教育、職業技能、職業認證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三)培養模式的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精理論、多實踐、重能力、求創新”為宗旨,從知識、技能、素質等3個方面對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構建。
三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案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一是學歷教育與認證教育相結合。強化對學生的認證教育,推行“雙證書”制度。要求學生既有學歷證,又有職業資格證或專業技術等級證,以展示高職學生的特長。
二是基礎教育與職業素質培養相結合。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法律基礎與道德修養等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各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從而保證職業道德教育3年不斷線t通過系列講座、社會實踐、就業指導、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是技能培養與項目實作相結合。充分利用校企結合、產教結合模式,使每位學生在專業課程后都將有一定的時間參加實際項目頂崗鍛煉,要求學生分組分工并合作完成特定的項目。通過實際項目的實作,既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技能,又培養了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團隊精神。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
一是課程體系和內容的改革。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整個改革的重點。其思路就是將目前以學科為主的教育模式,改為以職業崗位需要為主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中心,根據培養目標來決定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打破“三段式”課程模式(即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按照理論課與實踐課兩條主線齊頭并進、有機銜接的新模式制定教學計劃。
二是在進一步完善教材的同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1)鼓勵教師創造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在知識結構、學習習慣、認知心理等方面的特點.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為主動探索、發現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鼓勵教師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特點,靈活采取課堂講授、學生討論、專題辯論、模擬操作、實操演練、業務知識及能力競賽等方式實施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是考核模式的改革。(1)綜合考核;是對學生的全方位考察,即將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除考核知識點外,還應包括: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學生完成課程任務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2)口試:考核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把握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上。同時也檢驗了學生的現場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3)技能考核:對于操作性課程,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評價學生所做的作品。這種考核方式可大大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既具備理論教學能力,又具備技能培養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才能保證高職旅游專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創造機會安排專業教師到旅游企業開展調研,加強教師對行業的認識,了解社會需求,從而調整和指導教學。另一方面,聘請行業協會代表和旅游企業專家為學生授課或開展講座。除此之外,還應努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互派訪問學者,以提高高職旅游教育的國際水平。
五是走產學結合道路,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首先要實現學校與企業的聯合,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頂崗學習,通過在企業的見習、實習,適應未來崗位的職業要求。其次采用合作辦學形式,按照用人單位需求,結合學校專業培養目標設計教學計劃,開設專業課程。再次,是要積極參與企業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如各種旅游節慶活動,利用黃金周、周末及其它旅游旺季到旅游企業單位工作,并積極爭取參與地方大型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實踐證明,旅游高職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旅游企業。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是旅游高職教育的特色,是旅游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四、結語
旅游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對于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高職旅游人才培養要主動適應中國旅游業的高速發展,以培養旅游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目標,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校企協作、產學結合為途徑,建立適合專業特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保質保量的完成高等旅游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我國旅游業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
- 上一篇:工商局處長房地產市場座談會發言
- 下一篇:工商監管問責制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