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聾人犯罪預防策略
時間:2022-04-13 11:02:00
導語:小議聾人犯罪預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社會在進步,人類文明程度在提高,然而,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聾人犯罪率呈增高的趨勢,據一份權威報紙報道,聾啞人犯罪是所有殘疾人中比例最高的。這是和諧社會背景下的不和諧音。我校在多年的辦學歷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聾人犯罪預防策略:一、科學完善的德育機制;二、因地制宜的職業培訓教育機制;三、扎實有效的就業保障機制;四、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機制;五、協調一致的家庭監管機制。從現已走上社會的聾畢業生發展狀態看,該機制有效遏止了聾人犯罪現象的產生。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應扎扎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作為一個弱勢群體——殘疾人,他們如何和諧地融入社會,成為每一位社會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科學完善的德育機制
事例呈現:2005年10月份,縣公安局抓到一個湖南籍的聾啞犯罪嫌疑團伙,手語翻譯老師配合公安局審訊完嫌疑人,經過充分準備后,向全體在校聾生講述了這些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背景、經過、危害。然后讓同學們談談校園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大家踴躍發言,紛紛指出了學校中發生的打架、偷竊等現象,并對這些現象作了深刻的剖析,明確了今后應注意的地方。
解讀:通過聾校教育,是提高聾生自身免疫力、預防犯罪的根本所在。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等,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從而使聾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德育過程中,我們的做法是:突出“三性”:“針對性”,“有效性”,“開放性”。1、針對性。聾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長歷程帶來不同的品德表現,故對每位聾生實施相應的教育方法、手段。2、有效性。學校班主任、生活老師負責對聾生的德育表現建立檔案,上面詳細記載了聾生的個人信息、行為表現,采取的教育策略以及反饋小結、教師的希望與寄語等。聾生學完9年畢業后,檔案已建了厚厚一大本,如聾生感興趣,還可復印一份帶在身邊,看看自己的成長過程,也不失為一次很好的反省教育時機。3、開放性。社會是個大課堂,我們從來不把聾生死死地關在教室里進行灌輸,而是帶他們去廠礦企業,去親身體悟勞動的艱辛,帶他們去派出所、公安局感受犯罪的危害。我們也多方請來法制副校長、社區干部給聾生作法制專題講座,通過生動鮮活的例子觸動他們的心靈,使他們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認識到“小錯不斷,大錯就悔”的道理。
二、因地制宜的職業培訓教育機制
事例呈現:2004年11月,縣聾校的學生又在西園廣場舉行了自行車、電動車義賣活動。過往行人紛紛停下腳步,去摸一摸車子,試一試車子,中意的干脆就買下來。有誰知道,這些車子都是學校從縣交警大隊以低廉的價格買來的,而經過聾生修理后,又是一輛好車。大家對車子質量很滿意,因較便宜,半天工夫不到,百余輛車子被一搶而空。
解讀:“掌握一技之長,從而立足于社會”。我們在辦校之初就向聾生提出了這一目標,因而學校開設的職業項目均緊緊圍繞如何“掌握一技之長”開展,從來不搞虛架子。1、千島湖有機魚養殖。傍著“千島湖有機魚”這個大牌子,我們與千島湖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由公司方負責場地、魚苗、技術支持等,校方負責人力、網箱、飼料等,聾生家庭在可能的情況下也出一部分的資金,支持項目的順利完成。幾年來,養殖基地不僅培養了11名養殖能手,還為學校創利2萬余元。2、漁網加工。與千島湖漁網廠合作進行漁網代加工,廠方把成批的漁網半成品運到學校,學校利用自己的場地(教室、操場、走廊)開展勤工儉學,上至九年級,下至一年級,所有聾生均能操作,而且全是手工活,不存在風險,隨著聾生熟練程度的提高,廠方也逐漸把技術含量更高的加工項目引入學校,由此,一步一步,聾生都學會了漁網加工。3、助動車、摩托車、自行車修理。我校與縣交警大隊結為警民共建友好單位,雙方就學校開展的職業教育進行了多次協商,最終商定由交警大隊以優惠的價格為學校提供所沒收的無主無證車輛(自行車、助動車、摩托車),車輛修好后,縣交警大隊負責加蓋鋼印、發證,學校在辦好其它手續后,定期上街銷售車輛。聾生對車輛修理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男同學,個個躍躍試試,有的甚至廢寢忘食,學校從街頭修車攤請師傅指導修理,效果很好。幾年來,共修理各類車輛1670余輛,創利3萬余元,聾生獲得獎勵共5000余元,而且,部分有志于修理的聾生修理技術較熟練,走上社會稍加輔導即能自立了。其它的職教項目還有大棚蔬菜種植、美容美發、縫紉等。學校正是通過這些職教項目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也正是這些職教項目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三、扎實有效的就業保障機制
事例呈現:畢業生洪某,在校期間常與人打架,甚至還有小偷小摸習慣,但他比較喜歡理發,在理發師傅的輔導下,他的理發技術日趨熟練。畢業后,學校與他家庭協商,讓他在千島湖鎮開了一家理發店,取名“林林發屋”,經過一段幫扶期后,他就能自主經營了。后來他自己也開始帶徒弟了,目前還帶著三位,由于技術精湛、收費合理,很多顧客都喜歡到他店里理發,生意非常紅火。
解讀:有的聾畢業生走上社會后為什么會犯罪?根本的一點是因為無事可做、不安心工作,而工資待遇、工作環境這些又是造成他們工作不穩定的關鍵因素。從我校聾生的就業途徑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進企業工作,我們與千島湖漁網廠、千島湖發展有限公司、蕭山萬向集團等多家單位建立長期合作伙伴,學校為企業培養具備一定操作技能的半熟練工,企業安排他們就業;另一種是聾生自謀職業,部分在聾校已學得理發、修理車輛、縫紉等一技之長的聾生,走上社會后即可開始自主經營。到目前為止,在千島湖及其它鄉鎮從事自主經營的聾生已達21名,約占畢業生總數的五分之一,而且,經營狀況良好。確實做到了讓社會放心、讓家長滿意。
階段幫扶期跟蹤期自主期
內容學校職業教育企業、學校合作教育學生自主工作、創業
要求設項目、定方向、配人員互相協助、思想教育與技術指導結合學生在家庭、社會的共同支持下自主工作
四、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機制
事例呈現:2005年5月18日,“聾校第五期畢業生返校學習日”在學校召開,會上,畢業生都談了在企業的工作狀況,尤其是王某,(由于受到了一些挫折,曾一度想離廠,但后來在大家的幫助下,總算度過了難關。)她講得淚流滿面,臺下老師和在校生都深受感動。那次會上,在校學生代表、和企業、學校領導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作了表態發言。
解讀:有的聾生畢業后,沒有了學校教育機制的束縛,思想一放松,就干了壞事,故學校始終保持對聾畢業生的聯系,對他們進行跟蹤教育:1、就業心理輔導。聾生能就業并不能保證一直能安心工作,學校與企業及家庭還得逐步建立好聾生的心理保障機制,學校經常深入企業了解聾生工作狀況,心理動態,與企業一起解決實際困難,幫聾生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使聾生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從而不會輕易放棄工作。2、法制教育講座。學校與企業合作定期組織畢業生聽取法制講座,講座內容可以是國家的法律知識,也可以是工作中的反面例子,通過這些深刻的教訓使畢業生懂得犯罪帶來的危害。3、學歷教育。調查中發現,聾生接受的教育年限越長,犯罪的幾率就越小。目前我國聾校普遍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僅相當于初中畢業,故他們預防犯罪的意識和能力就很差。我校的做法是幫聾畢業生訂來高中教材,并讓他們定期回校接受高中文化知識的教育,學校也指定專門老師進廠礦企業為他們釋疑解惑,由此他們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后,明白的道理就多了一些。從效果看,此做法確實較好。
五、協調一致的家庭監管機制
事例呈現:聾生王某,校七年級學生,自入校以來,行為習慣一直很差,老師多次教育后,始終不見好轉。班主任經過家訪、調查發現,病根出在他的家庭,父母均是農民,斗大字不識一個,在村里就是小偷小摸的人物,對這個殘疾孩子的成長根本不聞不問。此后,班主任、校長委婉、藝術地去做家庭工作。甚至還找了村干部去爭取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現如今,王某某些不良行為已改正,但還不徹底。
解讀:由于父母及家人與聾生的溝通存在一定的障礙,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溝通就更難了。故在校期間,學校就重視聾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主要措施如下:1、家長學校。我校定期組織家長來校進行中國手語、特殊教育理論、聾生心理學等課程的培訓,使家長了解特殊教育的發展狀況,并親身體會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2、家長委員會。委員會的功能主要在于互相交流教育經驗,學校可把有成功經驗的家長作為典型宣傳,使所有聾生家長均能獲得啟示。3、畢業生家長聯系委員會。對已畢業的聾生,我校始終做到:把聾生的教育規律向家長傳授,組織家長來校學習如何教育走上社會的孩子。如社會交往心理的引導、自卑心理,敵視心理的疏導等。最終使孩子能安心從事自己的職業。
參考文獻:
1、《殘疾人生態性職業評估》劉東剛華夏出版社2001.5
2、《聾校職業教育改革》劉惠萍華夏出版社1999.6
3、《浙江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2003.7.1
4、《聾校教育學》王效賢王明澤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7
- 上一篇:探索政府的公共政策與公共管控
- 下一篇:關于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