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宗旨意識推進警民關系
時間:2022-08-15 02:43:00
導語:深化宗旨意識推進警民關系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警察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專門力量,同時又是和諧社會的主體之一,警民關系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警民關系因為涉及到社會治安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關系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因而顯得比較重要和敏感,新中國成立后,警民關系和軍民關系一樣,有著廣泛而堅實的基礎,可謂魚水情深,但是,隨著我國從計劃經(jīng)濟體制向市場經(jīng)濟體制轉型,社會管理模式從靜態(tài)封閉型向動態(tài)開放型轉換,警民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不適應,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現(xiàn)了失調、沖突、對立的傾向,究其原因既有公安機關自身的不正之風引起的,也有廣大老百姓自身認識偏差的因素,更有其他客觀方面的是非曲直。構建和諧警民關系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對公安工作的本質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勢下社會穩(wěn)定工作的根本保證,特別是當前公安部全面開展“三項建設”對構建和諧警民關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做好警民和諧這篇大文章,筆者結合工作實際,淺談幾點看法。
一、加強教育引導,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公安機關的宗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是警民關系和諧的根本解,這需要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來保障,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下要密切警民關系,必須始終把隊伍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一要加強黨性錘煉,堅持不懈地用我黨先進理論武裝公安民警頭腦,不斷提高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強化全局意識,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黨性修養(yǎng),講理想、講信念、講宗旨,樹立革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積極引導公安民警從根本上解決“為誰掌權、為誰執(zhí)法、為誰服務”的問題,不斷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堅決維護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檢驗公安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人民公安為人民。二要學習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觀豐富了我黨宗旨的內涵,指導當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需要把握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做到真學、真懂、真用,切實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公安工作,著力提高民警能辦事、會辦事、辦好事的能力,常懷為民之心、愛民之情,真正從內心把人民群眾當親人,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真正把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第一位,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三要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人民警察的工作環(huán)境十分復雜,常常同社會丑惡現(xiàn)象打交道,接觸社會陰暗面,經(jīng)常會碰到違法犯罪人員用金錢色情手段進行引誘拉攏的情況,這就需要自覺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繼承發(fā)揚公安機關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嚴守公安工作紀律,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始終保持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誘惑,“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不斷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銀山公安局以學理論、學知識、學技能、學先進為重點,制定出臺了《銀山公安局/萊鋼保衛(wèi)部推進學習型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引導廣大民警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開辦“視頻大講堂”,編發(fā)《警營文化期刊》,完成“三室一廊一院”文化建設,以理論引導、典型引路、強化指責、陶冶情操的模式不斷深化全局干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為警民關系和諧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切實履行公安機關維穩(wěn)職責,努力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
公安機關是國家為實現(xiàn)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目的,依照法定程序和特殊模式組合起來的,具有特殊職權、功能和高度權威性的社會系統(tǒng),不能拋開對法律的執(zhí)行去談警民關系。在治安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公安機關要投入警力對社會面進行防控,集中精力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改善治安環(huán)境,增加公眾的安全感,這其實是對人民群眾最大的服務,更能體現(xiàn)人民警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履行好公安機關職責,是和諧警民關系的保證,要在提高履職能力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內外兼修。一是加大維護穩(wěn)定的工作力度。大力加強情報信息工作,不斷獲取深層次、預警性、內幕性情報信息。要認真總結近年來處理各種人民內部矛盾的經(jīng)驗教訓,深刻把握新形勢下群體性事件發(fā)生、演化的規(guī)律特點,不斷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能力和水平,切實做到發(fā)現(xiàn)得早、化解得快、處置妥當、防止蔓延,力爭取得最佳處置效果。要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公安工作,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最大限度地消除社會矛盾,化解不安定因素。二是加大打擊違法犯罪的工作力度。牢固樹立穩(wěn)定就是生產(chǎn)力的意識,適時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禁毒等專項斗爭,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tài)勢,依法從快從嚴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多發(fā)性侵財犯罪、涉眾型經(jīng)濟犯罪、犯罪,堅決遏制嚴重刑事犯罪高發(fā)的勢頭;嚴厲打擊破壞重點工程建設的盜竊、搶劫、聚眾哄搶、強買強賣、暴力阻工等犯罪活動,依法打擊綁架、傷害、敲詐勒索企業(yè)投資經(jīng)營者等刑事犯罪,保障重大建設項目和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順利進行;依法妥善處理流動人口犯罪以及由經(jīng)濟糾紛引發(fā)的暴力討債、綁架、哄搶等“民轉刑”案件,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強力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參與平安創(chuàng)建活動,確保轄區(qū)社會治安大局穩(wěn)定。三是加大隊伍素質提升的工作力度。全力打造嚴謹高效的公安隊伍,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警民關系的不斷改善和密切,要強化業(yè)務訓練,全面推行民警上崗和首任必訓、職務和警銜晉升必訓、每年基層和一線民警實戰(zhàn)必訓的“三個必訓”制度,積極探索“戰(zhàn)訓合一”模式,提高民警工作能力;要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向科技要戰(zhàn)斗力;要提高執(zhí)法能力,堅持嚴格、公正、文明執(zhí)法,講究執(zhí)法藝術,盡可能融法、理、情于一體,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通過廣泛開展大練兵活動,不斷提升公安機關履職能力,全面提升公安隊伍戰(zhàn)斗力,全面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直接服務于企業(yè)的銀山公安局,始終圍繞經(jīng)濟建設這一中心,一切服從發(fā)展主題,緊跟時代步伐,從根本上提升各項公安工作水平,承擔起了歷史發(fā)展賦予的重任,全面提高打、防、管、控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將警力擺上街面壓縮犯罪空間,嚴格落實“五分鐘工程”要求,全力做好110接處警工作,實現(xiàn)了“接警迅速、處置有力、管理規(guī)范、群眾滿意”的目標要求。同時,本著“干什么、練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不斷提高隊伍整體素質,一批“站著能說、坐著能寫、拉出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的民警脫穎而出,百名民警追回逃犯數(shù)位居全省第一圓滿完成各項公安保衛(wèi)任務,有效地維護了萊鋼政治穩(wěn)定和治安大局平穩(wěn),為警民關系和諧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拓寬溝通渠道,構建警民和諧互動的良好局面
警民關系和諧的前提是交流和理解,警務對接民眾需求的重要途徑是溝通。從警民關系的內涵外延看,警方處于警民關系的主導地位,是影響警民關系的主動因素。因此只有主動自身上做文章,不斷拓寬溝通渠道,才能形成警民良性和諧互動,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警民關系的不斷改善和密切。一是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公安機關只有堅持警務公開,只有堅持多傾聽、多溝通,主動接受群眾監(jiān)督,不斷改進工作,堅持公平正義,樹立真實的、具有公信力的警察形象,才能贏得民眾的信任,這也是求得民眾理解和支持的溝通基礎。借助傳媒手段,多側面、全方位、有組織地開展公安社會宣傳,增加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拉近警民距離,這是密切警民關系的重要途徑。要大力宣傳公安機關在履行“打擊敵人,保護人民,懲治犯罪,服務經(jīng)濟”職能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績,既要宣傳民警的工作,也要反映民警的疾苦,以喚起群眾對民警的理解,加深警民之間的感情交流。要大力宣傳公安隊伍的模范典型,挖掘題材,創(chuàng)作精品,教育感染群眾,讓群眾真正了解公安民警、信賴公安民警。要向群眾公開和宣傳公安機關的辦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構筑一個有利于密切警民關系的社會環(huán)境。要正確把握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減少公開曝光,防止產(chǎn)生負面效應,引導群眾擁政愛警。要針對不同季節(jié)特點和場所,包括治安、交通和消防安全等方面內容及防范知識,大力宣傳公安機關便民利民、為民服務的各項舉措,為群眾答疑解難,提供各種咨詢服務。二是加大服務互動力度。少了人民群眾的參與,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無從談起,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在和諧警民關系構建中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強化警民互動關系。開展“大走訪”活動,解民難、化民憂、暖民心,讓人民群眾自覺融入警民和諧構建中來。銀山公安局以“深入企業(yè),深入群眾,服務民生,維護穩(wěn)定”為主題,堅持順民心,從小處想起;惠民生,從小事做起;保民生,從小案抓起;解民憂,從小隱患整起;會民意,從小節(jié)改起。將民警走訪活動量化,通過量化逐步使民警形成走訪企業(yè)、群眾的習慣,使之成為常態(tài)工作,對走訪出來的問題認真梳理,建立臺賬,落實責任,著力在抓整改、見實效上下功夫,使“大走訪”真正成為“惠民工程”。各派出所召開“警民議事會”選聘議事聯(lián)絡員,叫響了“警民心連心,和諧一家親”的口號。開展好“五小”民心工程,辦好“小案件”,調解“小糾紛”、消除“小隱患”、平息“小信訪”、解決“小難題”,從群眾最關心的“小”事、最揪心的“煩”事、最期盼的“好”事做起,從細微處察民情、順民意、保民安、贏民心。認真開展“警營開放日”和“隨警體驗”活動,加深群眾對公安工作的理解。落實警務公開制度,優(yōu)化“一站式”服務措施,開通“服務快車道”。在與群眾互動中要有“四心”要有愛心,在處理警民關系過程中,多一份愛心就多一份感動,多一份愛心就多一份理解,多一次愛心就多一次解決問題的機會。要有熱心,熱情的態(tài)度,體貼的話語,可以增進群眾的認同感,便于彼此溝通交流。要有誠心。誠心誠意地對群眾說實話,真心真意地為群眾解難題,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達到主動化解矛盾、增進感情的目的。要有恒心,要使群眾理解我們的工作、達到走訪的效果,除了認真幫助群眾處理問題以外,還要耐心地、不厭其煩地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既要解決具體問題,又要解開思想疙瘩。從而更好地取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激發(fā)人民群眾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自發(fā)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大矛盾調處力度。警民關系和諧的創(chuàng)建過程實際上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的過程,在當前社會矛盾高發(fā)、燃點降低的情況下,尤其要做好矛盾排查調處工作。認真做好信訪工作,把公安信訪機制推向社會,面向群眾,及時了解群眾的冷暖疾苦,讓群眾了解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從而取得彼此信任,增進尊重與合作,避免誤會和磨擦;要進一步完善公安聽證、復議和訴訟等各種制度化的溝通機制,利用聽證、復議和訴訟等形式,平衡各種利益關系,傾聽群眾和當事人的意見,化解糾紛,解決矛盾。總之,走群眾路線的“楓橋經(jīng)驗”經(jīng)歷史檢驗是成功的。今天我們提出和諧警民關系構建,其實質是群眾路線的與時俱進再發(fā)展,是新時期做好公安工作的法寶。
有了和諧的警民關系,才會有和諧的公安發(fā)展,才會有和諧發(fā)展的社會大局。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警民和諧塑形,以扎實有效地舉措為警民和諧鋪路,不斷爭取公眾對警察機關的理解和支持,達到優(yōu)化警察執(zhí)法環(huán)境,促進警察機關職能的發(fā)揮,調動社會力量維護社會治安,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的目的。
- 上一篇:國際貿易中反規(guī)避研究
- 下一篇:企業(yè)文化與思政教育效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