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科研是音樂教育發展的新動力
時間:2022-04-28 04:50:00
導語:深究科研是音樂教育發展的新動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研是科學研究的習慣性簡稱。它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一種自覺的行為方式。有了它,人們將不斷地探索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奧秘的,從而尋求自身更好地生存和發展,逐步實現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所以,從馬克思到鄧小平等革命導師都曾指出科學就是生產力。
音樂教育處于藝術和教育的交緣領域,既有藝術的屬性,又有科學的內涵;既是一門課程,又是一個學科。因此,音樂教育舌動一方面要以充分的教學實踐來實現自身的存在價值。完成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任務,但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斷地對音樂教育中的諸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和思考,并通過一定的形式使之成果化,以更好地指導和推動這門學科向著更完善、更成熟的目標發展。
反思我國建國以來音樂教育的前進歷程,深感科研是推動音樂教育發展的生產力,是促進音樂教學改革深化的重要手段。特別是一些重大的課題研究,往往影影甚至決定著整個音樂教育的命運和前途例如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美育理論較為薄弱,“代替論”(德育、智育、體育可以代替美育)一度混淆著人們的視聽。由于美育本體的獨立存在價值發生了動搖,以致美育在參與教育方針表述上,出現了時有時無、若明若暗的模棱兩可態勢,進而造成了普通學校音樂課長期處于未達狀態。后由于一些有識之士對此有聽洞察。展開了對美育酌深入研究,出現了一批闡述和論證美育功能、特征、方法及途徑等問題的論文和專著。特別是國家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重點科研項目《學校美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對此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從而提高了全社會對美育的認識。時下,不僅美育重返教育方針,而且音樂、美術等學科在學校的地位與昔日相比,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至于對音樂教育本體的研究更是直接加強音樂教育學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手段。例如80年代之前,我們對音樂教育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教材教法層面上。根據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音樂教學法,一方面起到了指導教學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又大多局限于方法論的應用階段,缺乏完整的理論基礎,也缺乏對音樂教育全過程的認識。在國家教委藝術教育“七五”重點科研項目《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研究》的帶動下,《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等一批專著和論文,構建起我國學校音樂教育學的雛型,開拓出音樂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廣闊天地,為音樂教學改革提供了較扎實的理論依據和歸宿,也為培養新型的音樂教育人才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在現代教育的運轉機制中,教學和科研是兩項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務。它們體現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知識技能繼承和創新發展的關系:只有二者相輔相成、協同作用才能適應新時代音樂教育的高標準、高要求。一般說來,教學主要是知識技能的傳授,是根據已有的學科內容(教材)進行的,具有傳承性。教學內容和方法即使有所更新和發展,但也主要是吸收他人的新近成果。而科研則必須以自我創新為前提,具有開拓性。應能夠在音樂教育的領域中創造性地提出某些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予以論證闡述。以得出科學的結論,達到推動音樂教育前進的目標。因此,對中等學校以上的音樂教師的考核及職稱晉升,均包含有教學和科研兩方面的內容,這無疑是對音樂教師素質和能力的全面要求。
在對待音樂教師的科研問題上,必須處理好音樂藝術實踐和科研工作的關系問題。音樂教師結合教學進行創作、表演等藝術實踐是提高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對他們參加演唱、演奏比賽、發表或出版音樂作品等應予支持,對于其中獲得獎項的教師更應予以鼓勵。但藝術畢竟不是科學,藝術成果雖也有某些創新因素,但它畢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研成果。藝術成果可以體現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但它不能說明音樂教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我們應提倡音樂教師結合自己的音樂藝術實踐進行科研,這樣可以將個人對音樂創作或表演中的感性體驗和藝術創造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層面上進行思考,如能提出有學術價值的新論點、新課題,并付之以完整的表述形式,那無疑將是一件很好的科研成果。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音樂教師應善于構建起以感性體驗到理性分析、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完整思維運轉網絡,這種綜合素質是新世紀音樂教師所應具備的。
當然,音樂教師的科研范疇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從選題內容方面來說,有音樂和音樂教育兩大領域。在音樂方面,既可對音樂學各分支學科(如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社會學、音樂史學、音樂評論等)的所屬問題進行探討,又可就音樂創作、音樂表演方面的問題進行學術上的研究。在音樂教育方面,既可對音樂教育學各分支學科(音樂教育哲學、音樂教育史、音樂教育心理、音樂教學論、比較音樂教育等)的問題進行理論上的探索,也可對音樂教學和音樂活動中的實踐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當然,學侮無涯,一個人的能力、精力和水平有限,不可能把研究范圍涉及到音樂和音樂教育的方方面面,而應該根據自己的條件有重點的搞好科研上的選題。
在科研的表述形式上,也具有多樣性。其中,論文是最主要的一種。這種理論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討某一音樂或音樂教育方面的問題。根據論文內容的類型又可分知識性論文、評述性論文、論證性論文和爭鳴性論文等。調查報告、實驗報告是對音樂教育或音樂活動進行專題性調查或專題性實驗。然后將調查、實驗的結果寫成書面報告。這類文章一般包括調查或實驗的目的、過程、內容、結果、分析、小結等項目,而一般多需要用數字量化來說明問題。學術專著是一種高層次的大型科研成果形式,不僅選題要有意義.而內容涉獵面較廣,論述的問題要求
深透、周密,寫作過程也較長,是一種難度較大的科研成果形式。
和音樂教學一樣,科研也主要是教師個人的主體行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力求有所創見。但從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過程來看,任何一項學術成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上去摘取“金蘋果”的,科研上的創新是以繼承為前提的。因此,要博覽音樂乃至整個文化、教育方面的學術信息,要善于學習和借鑒(但不是抄襲)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國外一些音樂教育方面的成果,這樣我們就能以開闊的學術視野和豐厚的知識積淀去審視和思考科研課題中的問題。當然,時一些重大的科研課題,往往還需要凝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如指在充分論證選題的基礎上,申報科研立項,成立相應的課題組,那將有利于待同攻關,提高學術水平。
科研需要對間.科研成果需要檢驗。、專著的出版是初步檢驗合格標志。但該項成果對音樂教育所產生社會效應的大小,更多的還要看社會實踐及社會反響。對更多的音樂教師來說,都對自己的論文等科研成果有強烈的發表欲,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和其他科研一樣,都存在著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因此,要正確對待論文寫后發表不出來的暫時失敗。善于總結經驗教訓,鍥而不舍地努力,就一定能走向成熟,取得成功。有的音樂教師平時忙于自己的專業和教學(這無可厚非),不看書,不讀報,但到了評職稱考核時,便閉門于斗室,苦戰三五晝夜,完成一篇論文后就急于拿去發表。像這種以急功近利的態度來對待,大多是要失敗的。因此.端正科研態度,進一步明確科研勺音樂教學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夫辯證關系,全面提高藝術、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是當前值得倡導的觀念和學風。
21世紀,對音樂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為了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音樂師必須重視科研工作,通過科研來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以造就一代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 上一篇:剖析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抽象美術
- 下一篇:小議經濟法責任的單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