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技能障礙及對策

時間:2022-04-20 11:10:00

導語:小提琴演奏技能障礙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提琴演奏技能障礙及對策

毋庸置疑,小提琴是最具“歌唱性“的樂器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輝煌歷史,其音樂藝術成就已成為器樂中的“領軍人物”。世界音樂史上有許多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和百花齊放的小提琴藝術風格和藝術流派,共同形成了今日小提琴藝術的音樂文化“盛宴”。筆者以《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作品7號)為例,談談如何正確地演奏作品及技術障礙的解決。

一、如何練習作品

一個人小提琴水準的高低,除了其自身條件(通常指手指條件,神經反射靈敏度)、從事專業時間的長短、授業導師的程度外,還與其天分(悟性和對音樂的敏感度)和練琴效率也有極大的聯系。客觀條件無法改變時,唯有從練琴效率上提高。任何以小提琴為專業的人士都會有自己的練琴習慣,演繹作品也一樣。必須全方位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才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主旨。但如何練習作品以及練習的方法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完成作品的質量。

二、了解作者

通常拿到一部作品,一定要先了解作者及其風格、時代、創作環境,不能盲目上手。就《帕格尼尼第二協奏曲》而言,作者帕格尼尼(1782-1840)是眾所周知的小提琴史上浪漫主義時期偉大的小提琴家(準確地說應該介于古典和浪漫主義之間),其《二十四首隨想曲》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當然,他的演奏技術也可謂是“集大家之成”,不僅影響了后來小提琴演奏藝術的進步和發展,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擴寬了小提琴的“演繹空間”。由于想要技巧保密,生前出版的作品極少,絕大部分是去世后出版。

作品有《二十四首隨想曲》、《威尼斯狂歡節》、《軍隊奏鳴曲》、《愛的場面》、《魔女》、《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等,作品有著鮮明的意大利民族風格,小提琴藝術具有明顯的開拓性,因此具有相當的技術難度。另外,由于當時意大利小提琴學派為取得優美而純凈的聲音放棄了色彩的變化,使小提琴演奏只局限于“平穩的連續演奏”,這些趨于公式化的音樂語言,無疑成了當時小提琴演奏發展的障礙,這也是18世紀末曾經統治歐洲的意大利小提琴學派衰落的原因。而帕格尼尼的出現,給當時的音樂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他打破了以往的“陳規”,在音色、音區、力度變化、感情幅度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突破,為小提琴歌唱性的演奏開拓了一片更為廣闊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