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產業發展戰略

時間:2022-11-25 05:44:00

導語:音像產業發展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像產業發展戰略

論文提要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像產業有著龐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將以蘇北五市的音像市場為案例,對影響制約經濟欠發達地區音像產業發展的因素進行剖析,并就如何發展壯大音像產業提出相關對策。

音像市場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音像產業是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它有著龐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是國際上最大的視聽服務貿易國,其視聽產業(影視和音像)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并占據40%以上的國際市場份額;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均年消費40多美元的唱片。江蘇省是我國音像制品消費的大省,音像市場約占全國音像市場10%的份額,連云港、徐州、鹽城、淮安、宿遷五市是江蘇省經濟欠發達地區,五市音像市場總量約占全省20-30%的份額。目前管理疲軟、發展乏力的被動局面仍然沒有徹底擺脫,與蘇南等發達地區差距較大。本文就經濟欠發達地區音像產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以及如何縮小差距、加快發展等問題進行一些探討和思考。

一、對影響、制約音像產業發展相關因素的剖析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蘇北地區人民群眾對健康有益的音像制品的消費需求逐年增長,但同時存在消費水平低,盜版音像制品較多,正版音像制品種類不豐富,從業人員下崗失業多,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等諸多問題。為了準確把握蘇北五市音像產業的發展軌跡和規律,現從組成音像產業價值鏈中的管理、經營、消費三個重要環節對蘇北地區音像產業進行剖析。

(一)政府管理尚未完全進入科學化軌道

蘇北五市音像市場管理稽查工作的現實狀況存在管理壓力大,稽查任務重,治理難度大,依賴打擊多,扶持措施缺,市場層次低,激活市場難,正版制品少,連鎖、超市等大型企業少,從業人員素質低,自律意識差,教育引導難等情況,導致在管理中產生了“四個誤區”:一是盜版無害論、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二是一放就亂,一抓就死,致使割韭菜現象不斷發生。三是建設不足,缺乏長遠規劃,管理中偏重打擊。四是精力投入不足,處罰力度、制約措施不夠。

(二)經營行為和理念跟不上市場發展的步伐

經營活動中存在經營規模小,零售出租多,批發單位少,發行機制不暢,流通渠道單一,節目內容少,被動受害多(除徐州外,其余四市均被動受害),經營方式不靈活,惡性競爭等弊端,并有“三個問題”亟需解決:一是正版音像制品缺乏競爭力,市場秩序仍然混亂,盜版音像制品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二是經營方式不盡合理,未呈現多樣化狀態,資金渠道單一,以個體投資為主,零售出租占90%以上,無大品牌、大規模的發行企業,呈粗放型狀態。三是行業缺乏自律,經營者利已意識重,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唯利是圖。

(三)公眾消費觀念、保護知識產權意識仍需引導

公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淡薄,是正版音像制品占有市場份額不高的原因之一,但價格才是盜版屢打不絕的主要原因。消費者已經形成了盜版音像制品便宜、片子新的觀點,這也表現在盜版軟件問題上。目前某些正版音像制品價格與盜版相差不大,但公眾消費觀念的扭轉仍有“四個困難”:一是消費者主動購買盜版音像制品,造成盜版消費空間仍然較大。二是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強,買到非法音像制品大多不投訴、不索賠。三是消費者中存在同情心理,認為做生意不容易,賣點盜版出不了大事,甚至出現執法現場幫助經營者的現象。四是消費者認為盜版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只要不涉黃、不反動,大可不查。

二、對發展壯大蘇北地區音像產業方法的探討

音像產業的繁榮發展必須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充分認識到音像產業發展壯大的動力是當地經濟的發展狀況和群眾的強烈需求,發展壯大的基礎是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是管理部門的科學管理和健全的市場運行機制,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的關鍵是從業人員的素質和管理部門的能力。現從四個方面對蘇北地區音像產業的發展進行探索。

(一)用誠信機制提高音像產業健康有序運行的效率

誠信機制的健全在當今社會顯得特別重要,國際經濟活動中拒絕欺詐失信、拒絕侵權盜版、拒絕投機取巧,這就使音像產業的發展與誠信機制休戚相關。第一,要用誠信機制協助法律機制,對市場的健康有序運行進行維護。誠信是一種比法律成本更低的維護交易的機制,它可以加大法律的實施力度,強化執法行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運行效率。應當充分發揮江蘇省音像分銷協會、連云港市文化市場行業協會的作用,將其作為誠信機制的最佳實施機構。第二,要建立音像市場誠信體系。對失信行為進行嚴厲懲罰,采取推行社會公開承諾制度,建立音像經營單位信用檔案,建立義務員監督隊伍,發展“線人”,實行舉報獎勵制度,向新聞媒體通報等方法,減少或杜絕不法行為。第三,要建立違法預警和警示制度。促使經營者提高自律意識和信用意識,幫助消費者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讓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社會中真正扎根。對經營者的不良行為苗頭、傾向和已經出現的輕微違法行為,進行預先警示,有效防止和減少嚴重違法案件的發生;嚴格實行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違法案件查處情況,震懾不法分子,教育經營者,保護消費者權益。

(二)用合理競爭擴大音像產業的利潤空間

合理的競爭能促進音像經營單位進行更加有效的管理,達到提高利潤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一,要科學定位,強化市場觀念,建立長遠發展戰略和規劃,避免惡性競爭。音像經營單位要真正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導向,把市場作為一把尺子,不斷衡量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要有靈活的組織機制和快速反應的機制,樹立團隊經營、流程化管理的理念,做到把握需求快,決策制定快,方案出臺快,部署實施快,保持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要清醒地看到惡意競爭只能導致兩敗俱傷,在滿足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上下功夫,激活市場,將龐大的市場潛力轉化為現實的消費市場。第二,要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完善流通體系,向連鎖化、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原有的商、批發商、零售商的經營分銷模式或指定進貨模式,已嚴重制約音像產業的良性發展,它使銷售成本增加、零售價格偏高,導致正版音像制品缺乏競爭力,給盜版音像制品的經營者提供了市場生存空間。蘇北地區的音像產業必須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銷售成本,提高正版音像制品的競爭力、利潤以及從業人員的積極性。第三,要豐富音像制品節目品種,降低正版音像制品價格,加快上市速度。經營單位應與音像出版社密切聯系,加大進貨量,盡可能多的豐富節目品種,滿足消費需求。第四,要積極參與網絡建設,關注電子商務發展。經營單位要適應因特網和電子商務這種新消費模式的發展需要,待條件成熟時,積極穩妥地投入到這個創新浪潮中去,以提高經營規模,提升經營檔次。

(三)用以大帶小、協調發展的方式彌補音像產業經營結構的缺位

蘇北地區農村人口較多,城鎮化程度較低,市區與鄉鎮、農村的經濟水平、消費水平差距較大。第一,要增強龍頭效應、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發揮輻射帶頭作用。在市區優先發展規模大的單位,爭取引入兩至三家信譽良好、機制健全、營銷快速的發行或連鎖企業,擺脫被動受害局面,規范源頭,搶占市場份額,搶奪零售出租客戶,進一步引導鼓勵當地大的音像經營單位聯合組建行業龍頭,提高競爭力。第二,要充分體現分散型、網點性特點。鄉鎮和農村要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主要目的,按照當地的經濟狀況和人口密集程度,合理地從數量、布局、進貨渠道上進行控制,審批中實行末位淘汰制,淘汰一家發展一家。第三,盡可能形成規模化的營銷網絡,逐步形成合理的經營體系。在規劃中做到,數量上大中小梯次分明、結構合理,空間上布局適當,以城市為中心,保證城市和農村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連鎖經營分布廣、網點多的優勢,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加強城市與農村的聯系,使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為音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四)用社會參與、科學管理加快音像產業的健全速度

音像產業的繁榮發展如果只憑文化部門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依靠政府創造市場也是不現實的。第一,我們要改變思路,重在建設,用科學的發展觀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將音像市場管理的重點轉移到以繁榮發展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全面發動社會參與音像市場的建設工程,真正形成黨委政府重視,黨政部門、社會各界齊抓共管的管理體系,進一步建立工作協調、信息通報和聯合行動制度,充分發揮輿論監督、民主監督、職能監督和法律監督的作用,做到管理部門定規矩,社會和監督部門抓規矩,經營者和消費者用規矩、守規矩,把我們的日常管理和社會廣泛監督結合起來,標本兼治,共同搞好音像市場管理工作。第二,要讓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宏觀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兩者協調發揮作用。文化部門應從全能型管理向有限型、服務型管理轉變,給音像市場的自發作用留下空間,采取優惠政策,支持吸納社會資金投入,支持外地客商進入,還權于市場,還權于企業,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繼續整頓和規范音像市場秩序,管住方向,管牢陣地,管出效益。第三,文化部門要找出嚴格執法和服務發展的最佳結合點。在管理方面應放寬政策限制,拓寬發展空間,更加周全地履行職能,認真抓好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作風。

音像產業的繁榮、發展、壯大、健全是一個復雜的、艱難的過程,在現實情況下僅靠市場機制的自然發展是不行的,只有在社會全面參與的基礎上,根據蘇北地區音像市場各階段發展的特點,不斷趨利避害,不斷優化措施,不斷改進方法,才能真正將經濟欠發達地區音像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