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壁畫藝術發展新思路

時間:2022-08-21 10:00:33

導語:當代壁畫藝術發展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壁畫藝術發展新思路

一、當代壁畫藝術的文化性、商品性和公共性

壁畫首先是墻壁上的藝術,是用繪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畫。它是建筑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當代壁畫作為創作者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而形成的精神產品,具有文化性;而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具有使用價值的藝術作品在完成后即從壁畫家手中轉移到投資者手中,完成交換的過程,具有突出的商品性;壁畫家從投資者手中獲得了報酬,實現了其勞動價值;與此同時,這一壁畫作品得以與公眾見面,成為一種公共的消費品,實現了最終的價值。因此,當代壁畫藝術是文化性、商品性和公共性的結合體。

二、當代壁畫藝術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壁畫是人類繪畫史上最初創、最古老的藝術,中國壁畫曾代表了中國古代繪畫最輝煌的成就。但近百年來卻逐漸衰微、近乎寂滅。當代壁畫創作與教學,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斷層上重新起步、再度崛起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認為社會精神現象和政治現象及其發展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中國當代壁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推動它發展的終極原因和重要動力也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具體講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綜觀中國當代壁畫藝術可以發現,從時間上看,1979年首都機場壁畫群的完成,是“壁畫復興”的象征。隨著經濟建設的繁榮,1980年至1987年掀起了一股壁畫熱潮。由于建筑規模的收縮,1988年開始,中國壁畫再次陷入低谷。1992年后,隨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正式提出,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期,建筑規模不斷發展,壁畫也在緩慢復蘇,逐漸走上平穩發展的軌道。改革開放30年來,國內經濟持續穩定的上升,為城鄉環境建設的改造與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質條件,建筑業逐步升溫,為壁畫藝術造就了一個空前廣闊的需求天地。從區域上看,目前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壁畫發展水平較高,如北京、上海、深圳、山東、遼寧、湖北等地,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廣大農村壁畫發展水平整體看則低于發達地區。國家的大型建筑區域對壁畫的需求多,如中華世紀壇、地鐵、中國歌劇院等。從作品上看,近兩年,壁畫大展上作品的突出特征是大,甚至可稱為繪畫的工程,大型壁畫已經占據了公共藝術的半壁江山,壁畫大展上的作品氣勢磅礴、制作優良,讓人感到作者在精力、財力物力方面的用心良苦。中國的壁畫事業前途光明,這也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好例證。總體上講,當代壁畫藝術的發展與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同步的。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公共壁畫藝術的新策略

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梢哉f,這為當代壁畫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一)恰當把握當代壁畫的思想性、公共性和藝術性壁畫藝術是公眾藝術,躋身于廣大公眾聚集的環境場所,因此必須具有與廣大公眾可以交流的語言。它的公共性決定了其公益性,公益性又決定了壁畫藝術題材有益社會風化和手法的雅俗共賞。健康高尚的思想性,能為多數觀眾所接受的表現形式,是壁畫構思的出發點。鮮明的時代創新精神、民族藝術特色、國際化藝術水準是我們公共壁畫藝術創作的時代要求。從壁畫家創作的特點和經驗看,壁畫家本著謹慎、認真、平常心、不浮躁的、技藝精湛的工作態度,保證作品質量優良,藝術臻于完美,這才是壁畫藝術的最重要的生存之道。

(二)當代壁畫藝術發展的產業化模式:目前。當代壁畫藝術向著大型化、國際化、公共藝術化的方向發展,壁畫家在完成設計構思后,作品的呈現還要靠電腦設計和制作廠家的技術水平。這每一項內容壁畫家都要親自組織完成,這是“強者的藝術”,設計兼施工還不算,最難的是與投資方和制作方的就合同的協調關系,和臨時問題的應對能力,這遠遠超出了普通壁畫家個人的能力范疇。也就是說,壁畫作品最終的實現效果已不再僅僅取決于壁畫家個人的創作能力和技藝水平了,壁畫家在從最初的完成壁畫的過程中逐漸地摸索,到一個壁畫工程接著又一個壁畫工程最終形成了自己的“一條龍”的產業鏈模式,這是當代市場經濟自然規律下的必然產物。但誰能保證這一鏈條的各個環節的可靠性呢?辛苦設計的稿子沒有被采用,可是前期投入已經很多,如制圖、三D效果圖、這些相應的費用就只有自己拿了,這直接影響壁畫家的創作情緒和勞動成果。因此,壁畫藝術走向市場必然與架上繪畫“畫家+畫廊”的簡單商業模式不同,需要形成由多方參與的跨行業的產業鏈模式,也就是需要經營管理。

1.壁畫產業鏈的組成與相互關系:壁畫產業條中包括了創作方、經營方、生產方、建筑方、投資方、管理方等相互關聯的參與方。壁畫藝術家是創作方的主體,作為產業鏈中的一環,它要求壁畫藝術家一方面要具有把握宏觀氣勢的構想力,一方面又要具備完成一件巨作所必須的技能(包括指導助手,組織各種協作的工匠的能力)。這種“團隊作戰”創作壁畫的新方式是當代壁畫藝術發展的主要趨向。與以往單打獨斗的創作模式相比,今后壁畫家在整個產業鏈中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經營方是產業鏈的主體,是構筑起整個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它包括各種從事文化藝術產業經營的公司組織,如裝飾公司、廣告公司、文化傳媒公司等等。它從投資方承接壁畫項目,組織創作方和生產方完成項目制作。在市場上,我們感到,在這個環節上龍頭企業、知名品牌還沒有形成,這是產業鏈中比較薄弱的一環。只有經營方有組織地發展壯大起來,壁畫產業才能真正讓更多壁畫家受益。生產方是從事各類壁畫材料制作、加工的生產廠家。當代壁畫材料的廣泛性及工藝復雜性,使壁畫制作必然要走向現代化的大規模生產。這些變化在為壁畫家創作提供極大方便的同時,也對創作者對材料的了解程度和對材料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符合以上要求的廠家已有很多,壁畫家只提供設計稿,廠家就直接可以制作和安裝了,廠家的安裝人員也具備理解作品意圖的素質。從客觀上看,要先有建筑再考慮公共環境意識,先解決生存問題后考慮審美需求。建筑師、畫家于一身的時代已過去了,這個曾經輝煌的歷史瞬間會給當代人什么樣的啟迪呢?當代歐美發達國家的建筑師對當代藝術和藝術史的研究和掌握很專業,他們對建筑師的藝術素質培養很重視,例如現在加拿大對建筑師的認用是索定意大利人的。國內建筑學院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也逐漸加強。目前,隨著國內經濟的繁榮發展和人們對建筑造型藝術整體要求的逐步提高,建筑初始對公共壁畫、雕塑藝術的要求和考慮也正式提到日程,物質化豐富的年代對各種專業都要求達到精、專的標準,世界壁畫的歷史古老而又偉大的前提下,賦予了當代壁畫家繁重的歷史責任感和更多的機遇、挑戰。有需求才有投資、有投資就需要有回報、有投資才有生產經營。社會對壁畫藝術的精神需求及其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產生了各種投資方。建筑物的所有者、使用者都有可能成為投資方,投資方不僅是社會資金,國家的公益建設資金更是壁畫投資的重要來源。優秀的作品往往是對藝術創作真誠交流的基礎上產生的,投資方給予創作方充分的創作空間,而創作方則在自己創作的基礎上滿足投資方和大眾的審美需求。政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以及專業的壁畫組織是市場的管理方。1984年中國美協成立了壁畫藝術委員會、2004年又成立了中國壁畫學會。它們通過組織交流、展覽、評獎等活動,使壁畫家得以溝通信息、相互借鑒,并且通過宣傳,引起社會對壁畫的廣泛關注和了解。作為市場的管理方,應將壁畫創作過程中涉及的主要內容,如價格的計算方法、付款方式、壁畫的權利歸屬問題等作統一的、明確的規定,保護各方的合法利益。一旦條件成熟還可以建立起市場準入制度,如資格認定制、藝術的評議制度、藝術監理制度等。

2.壁畫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有市場就有競爭,市場競爭要遵循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在不完善的市場中,在不發達的產業中,無序的競爭導致壁畫作品的價格與價值背離。一方面低價格導致低水平作品泛濫,高價格未必能獲得高水平的作品;另一方面,高水平作品體現不出市場價值。市場參與方的增加,帶來的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復雜性。最終完成的作品所有權屬于誰、著作權又究竟屬于誰?一旦產生糾紛如何認定。雖然有《著作權法》對作者的著作權進行保護,但在目前來講它對壁畫作品的所能起到的保護作用相對較弱,《赤壁之戰》的判決結果也說明了這個問題。當代壁畫的流通過程是通過市場一次交易完成的,不存在再次交易的問題,也就不能象一般繪畫作品那樣通過收藏這一途徑得到有效保護。法律和收藏這兩條路都行不通,那么當代壁畫作品該如何保護呢?目前,從各個方面看國內的壁畫發展的大環境都很優良,只是各種管理制度需要條理化、規范化。與發達國家的情況相比,我國的壁畫產業也正逐步地、自發地形成統一的市場流通鏈條,這正符合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然發展規律,也是我國社會發展下的必然產物,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推動文化建設、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1世紀必將是中國公共壁畫文藝復興的偉大時代,中國當代壁畫藝術也將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用理念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用制度衡量我們創作的成果,讓我們廣大的壁畫工作者積極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共同譜寫一曲時代的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