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時間:2022-12-05 04:57:00

導語: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世紀之交,同志以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恢宏氣魄,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年來,這一當代最新、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以其真理的光芒和科學的力量,指引著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世紀的征途上闊步前進。實踐昭示我們,“三個代表”的光輝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結晶,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新創造,是繼思想、鄧小平理論之后,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在當前全國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投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事業、滿懷豪情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的形勢下,一個重大而現實的政治任務就是要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好“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首先是這一科學理論本身提出的客觀要求。科學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而實現這一價值的前提和途徑,就是科學理論必須為實踐的主體所掌握。馬克思說過,科學的理論一旦掌握群眾,就會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所謂掌握群眾,就是化為群眾的思想和行動。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之所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顯示出無比強大的威力,就是因為這些科學理論被中國共產黨和黨領導下的億萬人民群眾掌握了,實踐了,而且實踐反復證明了這些理論的科學真理性。被群眾掌握,是科學理論自身的要求,也是科學理論的存在方式。科學理論不會自發地在群眾中產生,掌握科學理論的途徑只能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同時它又是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新發展。“三個代表”依據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的基本原理,又深深扎根于當代中國和世界生產力發展的新情況,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社會主義建設基本規律的新概括;“三個代表”依據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互作用、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又深深扎根于當代中國和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新成果,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客觀規律的新升華;“三個代表”依據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的基本原理,又深深扎根于當代中國和世界政黨與階級關系的新變化,是執政的共產黨必須保證人民群眾不斷獲得新的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基本規律的新總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新論斷,深刻揭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它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領域,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反兩個方面的基本經驗,包容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方面。對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只有反復學習,悉心領會,刻苦鉆研,才能真正把握其真諦。

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也是積極應對挑戰,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客觀要求。當今,我們正處于世界大變動、中國大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國際上,一方面,在經濟上發達國家正在進行新一輪自我調整;另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在國內,由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這些給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給我們黨執政和領導各項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適應新的情況,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如何在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下,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保證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航船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如何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如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如何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推進“兩個根本轉變”等等。這些事關黨和國家命運、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宏觀性、戰略性問題,我們只有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才能得到正確的解答。特別是目前廣大干部群眾有許多十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如怎樣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問題,怎樣認識社會主義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問題,怎樣認識我國現階段的階級、階層和剝削現象問題,怎樣認識當今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問題,怎樣認識黨的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問題,怎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等等。這些深層次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老祖宗那里找不到現成的答案,只有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通過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才能解決。

縱觀天下大勢,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置身于全方位、全領域對外開放的格局之中。這就要求我們的觀念、思路、對策和辦法,要求我們的各項工作和建設,都要有世界眼光、全球視角和時代層次。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指導我們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只有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深了,學透了,理解了,把握了,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化為我們思考問題和觀察事物的立場、觀點、方法,變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才能夠站在時代的高度,以觀四海風云、察古今之變的寬闊胸懷和視野,敏銳地把握住歷史機遇,為在本世紀中葉將我國建成中等發達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關鍵是要端正學風。良好的學風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入頭腦、指導實踐的無形載體和有效途徑。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人們思想的過程,就是發揚馬克思主義學風的過程。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通過,使思想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就是全黨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學風的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理論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也是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理論聯系實際學風的結果。今天,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確立“三個代表”在全黨各項工作中的指導地位,至關重要的同樣是發揚馬克思主義的學風。

端正學風,也包括解放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特別是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對“三個代表”思想的深刻闡述,標志著全黨一次新的思想解放高潮的到來,預示著全黨思想認識的又一次飛躍。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真正把我們的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在解放思想中進一步統一思想,以積極的姿態和全新的精神面貌,不斷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前進。

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最根本的是要在各項工作中全面落實“三個代表”要求。同志早就說過,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再好的理論,如果將它束之高閣,并不使用,那也毫無意義。中央提出,今年是轉變作風年。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改變高高在上的漂浮作風,減少會議、減少文電、減少應酬,深入到群眾中間去,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尋找對策,解決問題。要以實踐和群眾為鏡子,反觀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看看我們所制定的政策、所采取的措施、所開展的工作,是不是真正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不符合的就堅決徹底地糾正,不完全符合的就積極調整、補充和改進。特別要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基層的疾苦,關心弱勢群體。要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形勢的新發展,緊密結合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新情況,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際,緊密結合我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新變化,緊密結合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一句話,要以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三個代表”的運用,著眼于對現實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發展,把“三個代表”真正落實到堅定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行動中去,落實到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的各個方面的工作中去,落實到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各項任務中去,不斷開拓事業的新境界,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根本指針,是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讓我們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奮精神,堅定信心,與時俱進,扎實工作,以新的精神風貌和優異的工作成績迎接黨的十7大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