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教育思想研究思考

時間:2022-10-27 10:24:00

導語:鄧小平教育思想研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教育思想研究思考

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決策是實施素質教育。

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發展的“制高點”。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獨立學習是一個現代人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素質,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制高點”。

搶占教育現代化的“制高點”,在經濟欠發達的內陸地區,就要立足本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多渠道自籌資金、更新教學設備、改善辦學條件,達到硬件裝備網絡化、軟件建設系列化,潛件開發利用現代化。

在紀念鄧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我懷著對這位世紀偉人深切懷念之情,深入學習領會他的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思想,結合我校教育改革的實際,深深地感到這一理論對于促進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是他勝利地領導了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使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重新走上正軌之后,根據新的歷史時期國內外客觀形勢發展的要求,從教育發展的戰略高度所作出的英明決策。這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戰略方向,是教育改革的總的指導思想?!叭齻€面向”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而面向現代化是基礎和核心,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那么什么是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與今天的素質教育是什么關系呢?“教育現代化,就是用現代教育思想和科學技術武裝教育所有的部門,將與現代教育不相適應的教育觀念、教學教育內容、方法與手段以及校舍與設備逐步提高到現代化的世界先進水平,培養出適應參與國際競爭與綜合國力競爭的新型勞動者和高素質的人才的過程。”教育現代化包含著兩個方面的要素,一是規定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與目標;二是教育現代化是一個改革、創新、發展的過程。它強調的是過程和行動。而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和方向的確立,是以社會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的現代化特征、趨勢為依據的。

經濟發展需要高層次勞動力,社會分工的復雜需要復雜的教育結構與之適應,教育人口的增加更需擴大教育規模。隨著國際貿易投資和技術轉讓總量的大幅度增加,促使經濟競爭、貿易競爭國際化、集團化和區域化,造成人類貧富兩極分化日益嚴重,隨著經濟競爭的加劇,同時造成了人類生存環境的日趨惡化。這對新世紀未來公民的素質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我國教育把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作為根本目標,并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戰略任務,這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需要,也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提出了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總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又提出要“發展基礎教育”,做為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大力加強。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決策。

一、教育現代化與素質教育

教育現代化作為教育發展的方向和總目標,它根據時代要求提出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而素質教育是實現這一總目標所采取的戰略決策,是教育發展階段中的具體要求和內容。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提高全民族素質,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首先抓中小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要把素質教育不斷引向深入,向更高層次發展,又離不開現代化教育設備與條件,離不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離不開現代化的教師隊伍和現代化的管理作支柱。所以,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必將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點為:

1、教育現代化具有前瞻性。以未來為導向,認真研究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這正是素質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具有的強烈的時代感和超前性。

2、教育現代化具有全民性。注重落實受教育者機會均等,這是素質教育全面性的思想基礎。要促進社會進步,民族振興,不能單單依靠少數英才,而要全民素質的提高。

3、教育現代化具有人文性。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21世紀是科技的新世紀,可能導致現代人心靈的刻板化,所以更應著力轉變成“才”教育為成“人”教育。未來社會是“高技術和高情感的平衡統一?!币驗槿说男睦砜刂坪驼{節能力是其適應社會生存及獲取成功的重要保證,成功的調節自我心理和情感,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是對現代人的基本要求,對于現代人來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質是非常重要的素質。而素質教育更注重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

4、現代化教育發展趨勢是邁向自由多元化。自由是尊重市場調節機能,多元化是提供多種不同的方式以供選擇。未來社會需要大量的各行各業各類型各層次的高素質的人才,教育如何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從實際出發,調整教育結構,更新教育內容、方法,辦出有自己特色的學校,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有特長的人才,這是使教育走上素質教育的辦學軌道的根本指導思想。

5、現代化教育追求民主開放,重視教育民主。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發展的充分性。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應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因為學生的人格和情緒支配著他們的認知活動,所以在教學中應注重研究學生學習規律,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同時,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理解學生需求的多樣化,考慮到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重視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潛能的開發,使學生在不同的方面獲得成功。

6、現代化教育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質量的教育。它是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素質教育除了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外,應努力提高教育的效益和教育質量,而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和開發則是必由之路。

7、現代化教育是終身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起大教育觀,變為學生的考分負責為對學生的一生負責,干今天,想明天,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學校與家庭、社會的有機配合,為優化教育的內外部環境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提高學?,F代化水平,實施高質量的素質教育

1、更新觀念。實施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這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更新觀念,樹立起現代化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教學觀。不破不立,只有深入學習鄧小平教育思想,用現代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武裝廣大教師的頭腦,才能促進“四個轉變”,即①轉變為升學服務思想,樹立為提高國民素質服務的教育觀;②轉變考上大學就是龍,考不上大學就是蟲的思想,樹立為培養各種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打好基礎,行行出狀元,個個能成才的人才觀;③轉變以考分、升學率作為唯一標準衡量學生和老師的教育質量觀,樹立以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全面提高,個性特長協調發展為綜合評價標準的教育質量觀;④轉變以書本、課堂、教師為中心,以傳播應試知識和訓練應試技能為目的的傳統教學觀,樹立以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促進學生各種基本素質協調發展為目的的現代教育觀。觀念具有先導作用,觀念不更新,再好的設備,也只能是一種華而不實的裝飾品,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其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方法也可能偏離正確的方向。因此,教育現代化,首先要化“人”,要更新教育觀念。

2、改善條件。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提高學校設備條件水平,需要加大學校環境的影響力度,需要擴展學生活動的時空范圍,需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條件、設施與環境,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這就必須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增添現代化教育設備,使教育設備和校園環境滿足實施素質教育的各種需求。

3、培養隊伍。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也就沒有素質教育的高質量。建設一支現代化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應下大氣力抓實抓好。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不僅要抓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還要抓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的更新,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

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飛速建立,使得全球性資源共享正在成為現實。因而未來的人才必須具有以下這樣一些基本素質:①能夠迅速地獲得需要的信息;②能夠準確、高效地傳遞和處理信息;③能夠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善于合作。④能夠及時合理地調整自己。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將信息技術的學習掌握與應用作為必修內容,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培養“綜合型”的未來人才的需要。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熟練操作與有效應用,促進自己的教學能力水平不斷提高,促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改進,以適應時展的需要。

4、科學管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不單純是辦學指導思想的轉變,更是教育與管理的運行機制的整體轉變,這對學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已證明: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四制”改革,即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崗位責任制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構建為素質教育服務的運行機制是促進學校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的基本途徑。為素質教育服務的運行機制的構建,主要包括目標導向機制、課程中介機制、競爭激勵機制、反饋調控機制等幾個方面的系統化。

注:①史根東“創建現代化教學示范學校,推進教育的現代化進程”《教育導刊》1994(1)

②潘克明《運用電化教育促進“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