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時間:2022-10-02 15:26:00
導語: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鄧小平理論、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上海人民正在推進上海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切實貫徹“三個代表”思想,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關鍵詞:實踐、“三個代表”、上海、農業產業化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黨的十六大以來,上海人民立足大發展,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政治、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巨大的進步,創造了歷史性的輝煌業績,積累了繼續前進的歷史經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當前,在推進上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中如何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極大地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代表了我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了最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
近年來,市政府根據上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將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推進上海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抓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依靠各類龍頭企業的帶動,為增加農民收
人,提高上海都市型農業的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如上海光明乳業有限公司、農工商超市等年銷售額幾十億元,帶動農戶十幾萬戶,銷售額上百億元,讓農民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增收增益。實踐證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我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體現了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一、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如何實現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上海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加快農業市場化進程,用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武裝農業,大幅度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客觀要求,而我國農業經營規模小的國情,決定了我國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立足國情,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堅持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實現區域化種植和專業化生產,擴大農業的經營規模,進而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這是一條既符合世界農業發展規律和趨勢,又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體現了江總書記與時俱進的重要思想。農業產業化經營這種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改變了農業單純從事原料生產的地位,改善了農業的投人機制,可以使資本和先進技術、農藝措施、現代裝備有機地融人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農民收人增長困難,增幅逐年遞減。在上海郊區,農民收人也增長緩慢。這種情況是多年來沒有的,說明農民增收形勢已非常嚴峻。這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近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把增加農民收人放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既可以解決農產品的賣難,使農民的初級農產品賣個好價錢,又可以通過多次加工增值,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還可以通過企業實行保護價收購或返還一部分利潤,進行第二次分配,給農民直接帶來一些實惠。有些龍頭企業對農民的承包地實行“反租倒包”,租地期間給農民支付一定租金,雇農民勞動又付給一份報酬,使農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把江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落實到農村和農業工作上去,就是要實現農民增收。農民增收是江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在“三農”工作上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而農業產業化經營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的一條途徑。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提高上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措施。我們上海具有發展農產品市場的綜合優勢。回顧歷史,上海從1843年開埠以來實現這一目標的150多年間,就成為世界矚目的特大城市和東西方經濟對話的重要窗口,主要得益于上海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于發展商貿的地理位置。隨著上海基礎設施建設重心的外移和中國加人WTO,給上海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當然挑戰也更加嚴峻,競爭更加激烈。對此,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因為農產品是一種消費彈性低的敏感性商品,世界各國為了保護本國農民利益,都設置了各種貿易壁壘。如日本、歐盟對上海的畜產品出口就設置了非關稅貿易壁壘。農戶是我國農村經濟提高國際競爭的基本依靠力量,有了穩定的農戶作基礎,農業產業化才會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素質和競爭力,才有上海農業企業“走出去”,主動參與國際競爭。
二、切實貫徹“三個代表”思想,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一)懷著對農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貫徹“三個代表”思想,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群眾是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始終堅持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路線,只有懷百姓之心,行為民之舉,才能以滿腔的熱情,投人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偉大實踐中去,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掌握新情況,分析新形勢、解決新問題。
(二)貫徹“三個代表”思想要壯大龍頭企業,扶持好重點龍頭企業。可通過信貸、貼息、補助等多種途徑,在基礎設施建設、質量檢測手段、風險保障等方面,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擔負著市場開拓、科技創新、帶動農戶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其經濟實力的強弱和帶動能力的大小,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速度、規模和成效,關系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在目前情況下,要把一批能夠帶動農業產業升級、生產結構優化的龍頭企業,作為扶持重點,以增強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帶動輻射能力。
(三)貫徹“三個代表”思想,做好農產品標準化建設。農產品基地建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沒有穩固的基礎,農業產業化經營就無法健康發展。農產品連鎖專賣,包括“店鋪專賣”和“網絡配售專送”,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的重要途徑。實行農產品連鎖專賣,有利于農產品品牌建設,有利于促進農產品標準化,有利于市民購買安全放心農產品,有利于農產品優質優價,有利于龍頭企業增值增效。
(三)貫徹“三個代表”思想,把牢工作重點。面對新的形勢,應結合建設上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實際,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人這條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培育有競爭優勢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為重點,以體制創新、經營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建立與國際市場相適應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檢驗體系內保證,大力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大力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大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
平,為實現十五期間目標,培育有影響的農產品新型經濟組織的奮斗目標,打下扎實的基礎。
總之,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重大發展,是新世紀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是用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基本指針。堅決貫徹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勇于實踐,大膽開拓,必將不斷推進上海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上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
- 上一篇:農業上市公司財務評價研究論文
- 下一篇:商業環境招幌設計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