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精神污染”思想探析

時間:2022-01-23 10:28:08

導語:鄧小平“精神污染”思想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精神污染”思想探析

一、鄧小平關于防止“精神污染思想的內涵實質與特點分析

鄧小平曾明確提出“精神污染的實質就是散布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腐朽沒落的思想,散布對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和對于共產黨領導的不信任情緒”[1]40。鄧小平認為,所謂的“精神污染”就是以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并通過散布對于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不信任為特點的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傾向和領導上出現的軟弱渙散現象。所以,鄧小平防止“精神污染”思想的實質其實就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促進社會主義的良好發展。資產階級自由化主要是指少數人借改革開放之機,宣揚一些懷疑和動搖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的錯誤言論。“精神污染”可以說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具體體現,因此,防止“精神污染”就是要將矛頭直指資產階級自由化,重視資產階級自由化對共產黨領導的破壞和對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秩序的嚴重沖擊。鄧小平對于防止“精神污染”的思想清晰地識破了資產階級自由化所具有的欺騙性和迷惑性,明確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是與四項基本原則根本對立的,并對資產階級所宣揚的和自由主義持懷疑甚至反對的態度。“思想戰線不能搞精神污染”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是思想戰線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共產黨領導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具體體現。鄧小平防止“精神污染”思想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具有階級性。防止“精神污染”的實質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也就是消滅那些不符合社會主義發展的東西,消除對于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不信任情緒,這一思想是為了解決中國思想戰線上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目的是促進思想理論界和藝術文藝界的健康發展,能夠走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道路,它堅定地為社會主義服務,堅定地反對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腐朽沒落的思想。第二,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具有政策性。“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2]1296防止“精神污染”并不意味著全面否定資產階級的文化思想,也不意味著對于西方各種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內容進行不加鑒別的盲目推崇。中國共產黨對于“精神污染”有著明確的界定,我們只有認真按照有關的政策辦事,才能達到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目的。對于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的貫徹執行,既不能以個人主體為標準進行盲目反對,同時又不能過度簡單化,對于出現的“異化”“人道”等內容不加鑒別地否定,對于這一思想的貫徹應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主觀武斷和簡單化。第三,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具有意識形態性。作為思想戰線上的重要論述,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是人們意識形態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把握知識分子和黨員意識形態領域的純潔性是堅定思想戰線的重要環節。因此,要肅清思想戰線上的錯誤傾向和一些危害人們思想健康的內容,堅定人們對于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信任,防止錯誤的思想潮流的侵蝕是防止“精神污染”、提高人們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的重要內容。要發揮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的意識形態性,牢固把握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為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發揮引導的作用。第四,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具有時代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雖然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但是當時的理論文藝界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對此,鄧小平提出了防止“精神污染”的思想方針,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精神污染的危害足以禍國殃民,同時,鄧小平認為這一思想不僅能夠解決當時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而且從長遠來看關系到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將由什么樣的一代人來接班,甚至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由此來看,“思想戰線不能搞精神污染”這一論斷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第五,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具有指導性。在資產階級自由化影響下的中國,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始終都可以作為我們借鑒外來文化、吸收外來思想的尺度,通過這一思想的指導,國內一些知識分子和思想理論工作者可以更加謹慎地對待各種思想潮流,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能夠始終堅守住社會主義的陣營,對于一些腐朽沒落的思想能夠起到甄別遴選的作用,防止“精神污染”對于中國的危害,發揮防止“精神污染”這一思想對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導作用。

二、鄧小平關于防止“精神污染”思想的現代啟示

鄧小平防止“精神污染”的思想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樣,在21世紀的中國,世界局勢和我國的基本國情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國外來看,經濟全球化態勢的飛速發展在加強各國信息交流的同時也使得各國思想碰撞更加激烈,意識形態領域的輸出輸入更加復雜;科技的發展把人們帶入到社會信息化時代,國內的教育受到沖擊,國內學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喪失主體性;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挑戰著人們的思想認知。在國內方面,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亟待提高,人們在拓寬信息接收廣度的同時也降低了對于信息的辨識度,黨內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黨政軍高層人物接連出現問題,理論文藝界的一些工作者也開始追名逐利,個人主義逐漸泛濫。這一系列的狀況無不在表明當前中國思想意識形態領域所面臨的嚴峻考驗,做好思想建設工作、減少“精神污染”業已成為當前中國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問題。因此,在21世紀的中國,鄧小平反對“精神污染”的思想仍意義深遠。深入學習鄧小平防止“精神污染”的思想論斷,把握這一思想在現代社會的繼承優化,對于清除當前國內各種“精神污染”現象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也是黨和政府的迫切任務。(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大力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是貫徹鄧小平防止“精神污染”思想的基本保證。精神污染的實質就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具體體現,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實質就是堅決反對四項基本原則。因此,防止“精神污染”就要矢志不渝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始終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使之成為防止“精神污染”的最有力的武器。與此同時,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大力全面深化改革。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黨和國家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3]39。要做到全面深化改革與防止“精神污染”同步進行,就要解決好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關系,從基本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來解放思想,對于資產階級腐朽沒落的思想要堅決抵制,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解放思想,繼續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二)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和話語權做好防止“精神污染”的工作是建設思想戰線的重要環節,加強思想戰線上的工作建設,首先就要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把全國人民都凝聚在社會主義的旗幟下,自覺抵制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東西。貫徹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將其內容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精神污染”在各行各業都能得到有效的防止和清除,同時要傳播主流思想,增強人們對于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人們對于資產階級腐朽沒落思想的辨識度和抵御能力,使得思想戰線達到弘揚正能量、鞏固主流意識形態的目的。另外,共產黨要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曾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105。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在面對“精神污染”問題上要有鮮明的立場,在生產精神產品的同時注意防范“精神污染”,堅決抵制“精神污染”的流傳,從而清除社會主義文化市場的污垢,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只有牢固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才能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三)實事求是,堅持以中華文化為“根”為“魂”共產黨在開展思想戰線工作時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而避免“左”的錯誤傾向。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論文藝工作者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原則,正確看待國內國際環境形勢,對于自身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同時能夠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主旋律,實事求是地制定和創造符合中國國情的思想政策和文藝作品。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堅持以中華文化為“根”為“魂”,積極主動地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對外開放的時代里,我們在吸收外界優秀文化的同時不能拋棄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事求是地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深入挖掘其時代價值。同時也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的轉變和發展,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相結合,從而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的文藝才能更好地發展繁榮起來。”[4](四)堅持以人為本,提高主體防止“精神污染”的自覺意識當前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黨內一些領導人物容易出現主體性缺失的狀況,而當代青少年也逐漸追求個性,對于新鮮的事物容易盲目崇拜,這些人都是容易受“精神污染”影響的群體。防止“精神污染”,更重要的還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提高主體防止“精神污染”的自覺意識。堅持以人為本,首先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用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念思考問題,堅決克服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態度,認真積極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樹立社會主義性質的主流意識形態;其次是要加強黨員的自身素質,強化黨員的思想素質和能力水平,提高拒腐防變能力,提高黨員辨別“精神污染”并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把他們建設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最后是要提高黨員自我批評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人們要能夠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能夠認真積極地改正,黨中央應該倡導全國各族人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主流意識形態,從而提高主體防止“精神污染”的自覺意識。堅持以人為本,中國共產黨人“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5](五)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應更關注人們的精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們進行思想方面工作的一項重要活動,要規避和改正思想戰線上遇到的問題和錯誤,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把握以人為本的活動方針,牢牢把握以人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對象,在關注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同時更加關注人們的精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提高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通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灌輸和教化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促進人們物質層面發展的同時關注人們精神境界的發展。重視人們的精神生活,要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切實地結合在一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和目的。此外,可以凈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既要防止“精神污染”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影響,又可以加大環境對于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力。同時,要合理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運用力度,將人們的精神生活變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關注點。思想政治教育在注意物質內容的同時也要關注思想精神內容,把握人們精神世界的正確性,以防止“精神污染”的侵害。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宣傳部.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中共中央宣傳部.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

[5]強調: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2013-08-20)[2017-07-20].www.gov.cn/ldhd/2013-08/20/content_2470599.htm.

作者:李 璇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