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反腐倡廉新氣象的思考

時間:2022-12-27 08:54:45

導語:營造反腐倡廉新氣象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營造反腐倡廉新氣象的思考

一、管好“大權小權”,構建責任機制

雨城區委重點從鄉鎮(街道)和部門黨政“一把手”、農村基層干部兩個層面進行探索創新,強化制度創新,筑牢領導干部“不能腐”的防線。推行“陽光村務”微權清單五十條制度,規范農村“小微”權力。在學習借鑒沿海發達地區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雨城實際,對村級權力運行的依據、范圍進行界定,梳理形成了《“陽光村務”微權清單五十條》,逐項制定制度,制定辦事流程圖,明確村干部手中的小微權力“邊界”,切實將農村基層干部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同時制定了《農村基層干部違反廉潔履職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確保制度落地。該制度實施半年多來,反映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問題的信訪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了7成,農村基層“小微權力”運行更加陽光、決策更加民主、監督更富實效,干群關系更加密切。推行“三個不直接分管”制度,強化機關事業單位“一把手”權力監管。制定印發了《雨城區機關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三個不直接分管”的暫行規定》,明確將干部人事、財務、工程項目等權利分別由一名副職具體分管負責,“一把手”負責統籌管理和全程監督,使決策、執行、監督等權力相對分離、相互制約和監督,有效地制約了權力濫用,防止了決策失誤,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二、啟動巡察工作,再監督再檢查

雨城區積極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機制改革,全面保障紀委監督、執紀、問責職能有效發揮,切實將紀律挺在最前面。轉變監督方式,確保政令暢通。緊緊圍繞中央、省、市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災后重建,鞏固完善以組織監督為主體、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為支撐的“大監督”格局。發揮“再監督、再檢查”和執紀問責職能,對26個災后重建推進不力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誡勉談話,查處涉災典型案例3件,對43家施工企業進行行政處罰等。啟動巡察工作,加強黨內監督。今年9月啟動了全區黨風廉政建設巡查工作,選取了災后重建項目多、資金量大以及與民生息息相關的16個部門和鄉鎮作為首輪巡察對象,綜合運用談、查、訪、審等方法,對履行主體責任、落實“八項規定”、規范權力運行、項目資金使用等情況定點定位開展“點穴式”巡查,并將觸角延伸至鄉、村基層,把震懾效應傳導至終端,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三、強化自律機制,嚴把干部任用廉政關

雨城區委在加強作風建設上堅持長、常結合,除了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形成“不敢腐”的壓力,還不斷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營造“不想腐”的氛圍。實行說理剖析通報,構建“不想腐”的教育機制。開展專項整治,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重點開展涉農資金管理、低保政策落實、黨員干部違規插手工程建設項目、止懶治庸、醫德醫風、政務服務窗口6項專項整治,切實解決突出問題,圍繞資金管理、財務公開、濫發錢物等,開展財務核查、隨查隨訪和明查暗訪等活動,不斷釋放違紀必究、涉紀必嚴的強烈信號,逐步營造“不想腐”的氛圍。強化政治激勵,形成“不想腐”的保障機制。堅持“三重”用人導,修訂完善了相關四項機制。把抗災救災一線、災后重建一線、產業發展一線、鄉鎮工作一線、群眾工作一線“五個一線”作為培養、考察、使用干部的主戰場和主陣地;對擬新提拔干部進行廉政考試和實績公示,嚴把“廉政關”,嚴控選人用人不正之風。

作者: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