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解決四個問題
時間:2022-02-02 05:25:00
導語:需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又積極尋求深厚的學理支持。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也是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其中包括文學學科)的根本保證。這是被歷史證明了的。什么時候我們準確完整地理解了馬克思主義,并以此為指導思想,什么時候我們的事業就取得勝利,我們的學科就獲得發展,否則就會走上歧途。我們講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能囿于個別詞句而離開馬克思主義的學理內涵。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真理,就在于它具有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和無比深刻的道理說服人的力量,而不是簡單的詞句拼貼。同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也是原則性與學理性的統一。那些被實踐證明了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點是原則,是不容動搖的。但是,為了讓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點能夠掌握教師與學生,就一定要尋求學理邏輯的支持。像“生活源泉”論、文學“民族精神”論、先進文化與文學理想論、讀者接受論、藝術生產與消費論等,都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應加以歷史地邏輯地展開,讓這些觀點立足于學科理論建設的土壤中,使其獲得真正的理論品格。
如何既立足于現實的文藝實際,又繼承中國古代的文論資源。這是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這句話對于編寫文學理論教材具有啟迪作用。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結點都是今天現實的文藝實際。我們已經處于一個新的世紀,并進入一個高科技的時代,出現了許多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因此,必須與時俱進,緊密聯系現實的文藝實際,認識新事物,分析新情況,解答新問題,這樣編寫出來的教材才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文學課題組目前正在進行三項調查:“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現狀的調查”、“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和批評現狀的調查”和“中國當代文學理論教材編寫現狀的調查”,目的就是使編寫者對于現實的文藝問題有深入的了解。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學歷史的國度,我們的古人以他們的智慧,針對他們所處時代的文藝問題展開研究,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學藝術理論遺產。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我們現代文論的“根”。這些古代的文學藝術理論資源經過現代的轉化,其中有一些是具有普適性的,對于我們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因此,在教材編寫中,在重視現代問題意識的前提下,有鑒別地適當吸收古代的文學藝術理論資源,仍然是十分重要的。那種認為古代的文論統統是“包袱”,要完全加以拋棄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如何既立足于中華民族的文藝實際,又注意學習外國先進的文學理論。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是一個重要問題。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是中華民族生命體驗、情感生活和生存境遇的審美反映與藝術升華,特別是近百年的苦難、遭遇、曲折、創傷、災難、斗爭、追求、夢想,只有中國人感受得最深、體驗得最透,也只有在中國現當代的文學創造中才能得到最深刻、最動人的藝術表現。與此相對應,我們民族的文學理論始終要有自己的問題意識、思考旨趣和研究方法。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文學理論呼喊“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似乎比哪一個領域都要更急迫些。文學民族獨特性作為一種情感評判力的特性,不能期待完全從別人那里簡單地輸入概念、體系和方法,來替我們思考問題、建構核心范疇和樹立理論框架。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學理論的研究與發展已經有了可喜的創新與積累。我們不能忽視我們自己的理論成果。在編寫文學理論教材中,一方面不能無視中華民族的“文論自我”,另一方面也要把外國文學理論中一切有見識、有價值的東西納入我們的視野,采取對話的態度,在對話中理解別人的思想,在對話中釋放我們的學術信息,決不可盲目地排斥一切外來的東西。
如何既建立嚴密、科學的教材體系,又充分了解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這也是編寫文學理論教材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教材是學科建設的一部分,它必須遵循學術自身的規律。因此,建立一個有合理的邏輯起點、有相互聯系的核心概念和范疇、有科學嚴密的體系的教材敘述框架,是不可缺少的。這個工作當然十分艱巨,但我們必須把它做好。同樣艱巨的是,我們的教材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還必須合乎教學的規律。在這里,了解教師的要求、意愿與需要,了解學生的程度與興趣,都是很重要的。現在中文專業的大學生由于更喜歡接觸圖像音響,閱讀文學經典文本的意向下降,這不能不給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帶來新的問題。課題組準備“開門”編寫教材,在擬定寫作提綱之前,展開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在提綱和教材編寫過程中準備召開多次座談會,在提綱和教材初稿編寫出來后,更準備召開文學理論課教師的代表會議,廣泛征求意見。
以上四個問題解決得如何,關系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能不能落到教材的實處,關系教材的知識、學理含量是否深厚,教材是否能聯系鮮活的文藝實際,教材能不能突出中國特色,教材是否符合教學的規律。簡言之,如果我們在編寫過程中把上述四個問題都解決好了,那么,一部貫穿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的,具有學理性、時代性、民族性和教學適用性的文學理論教材定會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