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原則探討

時間:2022-02-17 03:38:50

導語: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原則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原則探討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不僅僅能夠指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而且能夠指導人類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在它的意義延伸到教育領域,成為教育內容的一部分之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要遵循教育的規律。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和內容來看,它所具有的本質特征和主要內容本身就蘊含著一定的教育原則,隱藏著教好這門課程的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原則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分為一般原則和具體原則,二者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一般原則;抽象原則;關系

任何一種教育原則的形成,都無法脫離某種教育實踐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原則也不例外。雖然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已經蘊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育原則,但是這一原則必須由教育的實踐來挖掘并形成。在長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指導思想的教育是有其內在的規律的,即它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育實踐中形成,并隨著教育實踐的不斷發展而完善。這一原則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教學過程,是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必要前提。前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和理論內容的研究已經較為透徹,本文就不再贅述。本文主要從一般性和具體性出發,來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原則。

一、一般性教育原則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一般原則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歷史和邏輯相統一、具體和抽象相統一。這三個一般性原則是彼此聯系、不可分割的關系,它們相互關聯,層層遞進,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一般性原則框架。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本質就是理論聯系在實際。理論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實際就是指人們生活著的客觀世界和在客觀世界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問題和矛盾等等。一方面理論是從實踐中而來,實踐是理論的基礎,可是說有什么樣的實踐過程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理論,實踐決定著理論。另一方面,理論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理論可以指導人們的行為來合理科學地改造自然、改變實踐環境。所以,實踐和理論的關系決定了人們不僅僅要在改造世界、改造自然的時候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更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應對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第二,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原則。所謂的邏輯,就是指事物的內在規律或者事物在展開過程中所遵守的一般規律。它以概念、理論等形式出現,主要反映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規律性的東西,這是人類思維和對世界認識發展的必然結果。而所謂的歷史是指客觀事物及其必然的發展過程,以及人類認識歷史的過程。理論和實際是辯證發展的關系。邏輯是在歷史中生成的,是歷史的鋪開延展。離開了歷史的母體,邏輯就淪落為抽象空洞的理論而變得毫無意義。而歷史含有必然的邏輯,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世人所認知,否則就是一堆毫無關系的表面材料的堆砌。對于邏輯的分析和概括應該給予客觀的歷史,而對于歷史的考查應該以邏輯的分析為依據,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夠全面、真實、客觀地解釋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深刻把握事物的內在邏輯,在對邏輯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也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來辨析和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第三,具體與抽象相統一的原則。抽象和具體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抽象是指事物的某個屬性、本質等,是從對象整體中抽取出來,能夠為思維捕捉并被加以概括的東西。而具體就是指客觀存在或者是人類認識世界過程中,能夠為人類意識所反映的整體的事物。具體具有多方面的屬性。我們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過程中,在宣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來積極探索實際,充分認識到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能夠在實踐中總結理論觀點,在具體現實中提煉抽象思維,然后將抽象思維再落實到具體現實中。這一原則就包括了從具體現實到抽象思維、從抽象思維再到具體現實的過程。在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馬克思哲學內容的基礎上,一定要通過親身實踐,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物化為具體的行為,將馬克思哲學原理落實到生活中各個方面。

二、具體性哲學教育原則

第一,批判性原則。批判性原則主要指:當我們面對前人的理論和現實的問題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全盤接受,而應保持懷疑的態度,不盲目信從于任何權威性的理論,要通過自己的理性分析之后,再做出準確的選擇。批判性原則中的批判一詞本身就包含了為追求真理而懷疑的意味,它要求我們不要迷信權威,敢于否定現存,在接受事物的過程中也懷疑事物,不斷地重復否定、揚棄和接收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對理論進行剖析,看到其中的精華和糟粕。第二,辯證性原則。辯證性原則是指用運動、發展、變化、聯系、矛盾的觀點來把握問題,看待問題,不僅僅看到問題的一面,還能夠看到另一面。只有樹立了這種意識,對事物的認識才能夠做到全面、深刻、客觀,才能夠看到事物的本質。它要求我們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時,要對客觀事物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既看到事物的優點和長處,又看到事物的缺點和不足,進而能夠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特點和規律,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第三,創新性原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判性原則和辯證性原則決定了人們在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應該具備創新性原則。創新性原則內涵是指不斷地否定既定的常規,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不斷地形成新的思維,使得思維在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特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教育者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創新、敢于創新、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優良品質。

參考文獻:

[1]崔青青,何金泉.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實施素質教育應堅持的原則[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2]張士清.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堂教學的原則和方法[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8.

作者:劉超然 單位:重慶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