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0 05:29:00
導語:關于學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三代領導人學校思政教育理論
論文摘要: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關鍵環節,、鄧小平、對此非常重視,有過許多的論述。本文從思想教育的地位、內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展開論述了黨的三代領導人關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觀點。
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對馬列主義的認知程度,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21世紀中國的面貌。學校做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培養出社會主義事業所需的合格的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是關鍵環節。黨的三代領導人、鄧小平、都非常關心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視,有過許多的論述。他們關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
(一)
一貫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學說的創始人之一。他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重視的,早在抗戰初期他就提出了“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的論斷,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認為,學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是學生的思想教育,學生思想教育的中心環節又是政治教育。1938年4月,他對抗大學生的講演中要求學生首先要學到的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新中國建立后,各級學校取消了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公民、軍訓等課程,開始開設革命的政治教育與思想教育課程。50年代中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了一些波折,由此引發了我國的一些青年學生忽視馬克思主義、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針對著這種情況,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特別提請青年學生們要努力學習,除學習專業之外,還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以求在政治上思想上有所進步。還提出了“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教育方針,把教育的政治方向提到了重要位置。
關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強調的首先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學生不應當只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應當把它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延安時期,為我黨創辦的各級學校選派了許多思想素質好、理論水平高的的同志擔任教員,講授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他自己也經常去學校作專題報告,曾系統地為抗大學員講授了《辯證唯物論》,演講過《矛盾論》《實踐論》。其次是強調艱苦奮斗教育。一直把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看成是轉變學生思想的重要方面,戰爭年代他就經常教育青年人要艱苦奮斗、永久奮斗,曾說“如果講道德就應該講這一條道德”“模范青年就要在這一條上做模范”,解放以后,同志更是時刻不忘叮囑青年一代要保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1956年,我國個別地方少數工人學生罷工罷課,分析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學生缺乏艱苦創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此他勸告青年:“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川他指示學校要大力進行艱苦創業的思想教育。
對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同志有過許多的闡述,第一是主張學習馬列要聯系中國的實際。對于學校教育中那種“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的理論脫離實際的教學方式十分不滿,提出要重視理論的運用,他曾對延安中央黨校的學員說過:“如果你能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個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贊,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東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川他還建議黨校應該根據學員運用馬列觀點分析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評判成績。解放以后,在會見尼泊爾教育代表團時還特別談到了學哲學的問題,說“講哲學就是書本上的哲學,如果不到社會上、人民中間去學哲學,不到自然界去學哲學,那種哲學學出來沒有用處,僅僅懂得點概念而已。”〔2〕第二是倡導走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一個重要原則,每次給結業的抗大學生講話總是鼓勵他們要向社會學習,說“那是無字之書”,他多次強調“有書本知識的人要向實際方面發展”,期望青年學生去和工人農民交朋友,到大風大浪中去經受鍛煉,增長才干,并認為這是青年們改造自己世界觀的必由之路。第三是鼓勵又紅又專。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管紅,而且要管專,要求學校師生的紅,不僅應該表現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應該表現在教與學的活動之中。第四是要求各部門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認為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各部門都要負起責任,“共產黨應該管,青年團應該管,政府主管部門應該管,學校的校長教師更應該管。”
20世紀50年代,同志關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基本正確的,雖然有過偏差但很快糾正,總的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培養了一批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到60年代,同志思想中“左”的傾向滋長起來,隨之而來的“”,政治被抬到高于一切、可以沖擊一切的地位,學專業搞業務受到排斥和批判,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不能得到有效貫徹,結果是耽誤了一代青年,給黨和國家造成了極大損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二)
做為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同志,關心青年、關心教育是廣為人知的。早在建國初期,他就說過學校教育搞不好,關系重大。1978年,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強調要對學生進行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理想、道德、紀律素質。以后又進一步提出了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的培養目標,并認為必須“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培養“四有”新人的任務。1980年,鄧小平同志曾在一次會議上談到:“學生從到學校第一天起,就要對他們進行政治思想工作,……又紅又專,那個紅是絕對不能丟的”。}4}0
1989年3月,他針對青年學生中的思想混亂,指出:“十年來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對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夠”,〔’]要求更加重視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鄧小平同志一直認為我們的教育不僅要擔負起科學文化建設的重任,還要擔負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任,教育必須把堅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內容,把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
對青年學生進行怎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呢?鄧小平同志曾談到過許多方面,首先是理想信念的教育。他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看成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而現代青年普遍缺乏理想信念,因此重要的是要向青年進行有理想的教育,“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在談到“四有”人才的培養時,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要把理想教育作為“四有”教育的核心。公務員之家
其次是愛國主義教育。鄧小平把愛國主義教育看成是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以及團結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一面旗幟,他在很多場合都提到要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并認為通過歷史教育來宣傳愛國主義思想是一種好的形式。再次是法制、紀律教育。鄧小平認為我們的國家封建社會持續的時間很長,缺少法制的傳統,現在這么多青少年犯罪與法制觀念的淡薄有關,加強法制觀念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在學校和全體人民中,“都必須加強紀律教育和法制教育”關于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方面,鄧小平同志一是注重講求實效。他一直反對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的形式主義作風,經常強調“學馬列要精,要管用”,多次倡導少講空話多干實事,做深人細致的思想工作,“這樣,理想紀律教育,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才會有效”。}50}二是注重教師隊伍的作用,他認為一個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關鍵還在教師,指示“要提高教師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業務工作能力以及改進作風等”,以適應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需要。三是重申了同志提到過的一些方法。比如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上,他就提出:“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后,這是培養理論與實際結合、學用一致、全面發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徑,是逐步消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的重要措施”,為此他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參加什么樣的勞動,怎樣下廠下鄉,花多少時間,怎樣同教學密切結合,都要有恰當安排”。[60}在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問題上,鄧小平同志非常強調各部門的合力,要求“各個有關部「丁的同志,整個社會的家家戶戶,都來關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進步”。對紅與專的問題鄧小平同志也非常強調,他曾解釋說:“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這并不是說要把大量的課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不排斥學習科學文化,相反,政治覺悟越是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要求學生“對又紅又專要有正確的理解”。
(三)
黨的第三代領導人同志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一直是十分重視的。在“六四”風波剛過的1989年國慶40周年大會上,同志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建立完備的文化知識傳播體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強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應放松和削弱”。[’]在這次會議上,他還諄諄告誡教育戰線的同志們“如果輕視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知識教育和人格培養,那就會產生很大的片面性,而這種片面性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軌跡”,要求教育戰線的領導者、管理者和廣大教師千萬加以注意。
關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同志在1994年6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歸納了五點:一是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教育;二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二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四是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的教育;五是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的教育。此外,同志還經常聯系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特點,強調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的教育;在談到宗教問題時,他又提出要加強學生的無神論思想教育;他還在多種場合提到要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從同志有關論述看,他有兩個方面的內容比較強調,其一是正確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我們前進的精神支柱,同志特別強調“青年人一定要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而“當代青年要樹立的理想,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當代青年要建立的信念,就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4]要求學校一定要重視理想信念的教育。其二是對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同志非常重視鄧小平理論在我黨的指導地位,強調我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此他明確指示教育系統要編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材,作為學校政治課的主要內容。1998年,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專「丁開會討論并通過了全國普通高校“兩課”課程設置方案,“鄧小平理論概論”成為大學生政治理論學習的必修課。
關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同志非常強調學生要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他曾指出:“如果只讓學生關起門來讀書,不參加勞動,不接觸社會實踐,不了解工人農民是怎樣辛勤創造社會財富,不培養勞動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學生適當參加一些物質生產勞動,應成為一門必修課,不是可有可無的,這一點務必要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同志也非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把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擺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格高尚、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教師隊伍”。匕7]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問題,他提出了“教育是個系統工程”的觀點,要求全黨全社會都來做。1998年5月,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講話中,同志殷切地向大學生們提出了“四個統一”的要求,這即是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四個統一”的論述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過程、內容、方法融合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一個創新、一個貢獻。“四個統一”的思想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指明了道路,也為新時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從黨的三代領導人關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看,他們有許多一致的地方:他們都非常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以確保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他們都非常注重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強調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他們都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性,強調教育與實踐的結合、學生與工農的結合,以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長;他們都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性,他們根據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做出了許多新的論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為豐富,教育的手段更具現代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對當前以及今后我國學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 上一篇:大學生社會保障體系構建思路論文
- 下一篇:汽車營銷渠道模式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