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
時間:2022-11-27 09:09:55
導語:思想和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以遵義市為例,首先分析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其次介紹了課程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意義,最后探析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和運行。
關鍵詞:“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基地
“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程是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學習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通過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建設及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成就,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偉大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本課程著力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現實生活,增強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及各項方針政策的理解,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本文從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和運行出發,探討此課程的改革方向。
一、“概論”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概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我國高校大學生必修的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黨中央、、教育部等相關部門一再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重要性,更是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作出重要指示:“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到教學工作的全程,而其中四門思想政治教育課則是實現以上目標的“橋頭堡”[1]。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真正實施的過程中,卻面臨著難題,我國高校教育仍然沒有打破以專業教育為核心的教育觀念和模式,重視專業教育,輕視思想道德教育,這種現象不僅體現在學生層面,還體現在教師甚至學校領導層面;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嚴重不足,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師生比例;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經費沒有全額配備;上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逃課現象嚴重,上課不認真聽講屢見不鮮。作為四門思想政治教育課之一的“概論”課,同樣面臨這些難題。作為“概論”課的一線教師,應當著力于學生層面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2]。
二、“概論”課程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意義
“概論”課自開設以來,不斷有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和探索其教學方法和模式,教學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隨著很多從事“概論”課教學的教師的不斷嘗試,實踐教學逐步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在“概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僅開展課堂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開展實踐教學,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將課程內容融會貫通。但需注意的是,“概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同于專業課,“概論”課的實踐教學思想層面強調理論和現實的結合,致力于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而利用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3]。“概論”課理論性強,又有一部分內容涉及歷史,現行的教材內容的設置導致各地的“概論”課教學內容統一,模式化。因此,傳統的教學改革,都給人一種舊瓶裝新酒的感覺,時間長了,學生同樣會覺得乏味。而要突破“概論”課實踐教學的瓶頸,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結合“概論”課的內容,以紅色文化為主題,將實物、實景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比單純的文字圖片給學生帶來的觸動要強烈得多。“概論”課紅色文化實踐基地的建立,能夠創新“概論”課的實踐教學模式,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能夠為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性教學的開展提供寶貴經驗;能夠有效提高“概論”課程的教學質量;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三、“概論”課程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通過不斷的革命斗爭、流血犧牲,最終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了革命的勝利,建設了新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物質和精神層面的紅色文化資源,革命舊址、紀念館遍布全國,大量的紅色文獻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人民寶貴的財富,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更是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筆者是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概論”教研室的教師,下面就以本教研室為例,對“概論”課紅色文化實踐基地建立的過程和經驗進行介紹,以供參考。遵義被譽為“轉折之城”,因1935年紅軍長征途經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而廣為人知,此次會議確立了以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市的紅色資源非常豐富,除了遵義會議會址以外,還有很多革命遺址和紀念館,如婁山關戰役遺址、四渡赤水紀念館、平正鄉革命遺址等,對建立“概論”課紅色文化實踐基地可謂得天獨厚。“概論”課紅色文化實踐基地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①場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理論上講,所選實踐基地的知名度越高和影響力越大,實踐教學的效果就越好,因為革命歷史中耳熟能詳的事件、地址更容易在學生的心中產生共鳴,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會更加專注,體會也會更深。②場所的大小。因為是對高校學生進行實踐教學,人數通常比較多,而且“概論”課涉及全校學生,因此,要求場所有足夠大的容量來支撐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③設施齊全,便于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建立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概論”課實踐教學,有參觀、講解等眾多環節,要求所在場所有基本的設施,除了提供相應的會議室、教室等設施以外,餐廳、休息室也是必不可少的。④交通。由于參加“概論”課實踐教學的學生人數比較多,而且地點在校園之外,安全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實踐基地距離不宜過遠,最好能夠當天往返,距離太遠會增加不確定因素,給學生安全帶來隱患。此外,還應選擇道路通暢、交通便利的場所,以降低安全風險,保障學生安全。按照以上的選址標準,最符合條件的就是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無須贅述,遵義會議會址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全國第一批十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館藏文物500余件,歷史資料3978份,資料圖1426冊,資源十分豐富,、、等中央領導人先后多次在此視察,影響力非凡。紀念館及周邊場館占地六平方千米,設施齊全,分區合理。對于遵義醫科大學來說,老校區距會址兩公里,可以步行到達,新校區距會址20公里,半小時左右車程。綜合以上條件,這里是建立“概論”課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基地的不二之選。但實際中與紀念館相關負責人溝通時,才發現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客流量。作為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近年來,遵義會議會址全年游客接待量已經突破了100萬,淡季每天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旺季每天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紀念館沒有辦法專門為遵義醫科大學的學生單獨安排實踐教學的時間,如果把實驗教學和其他游客安排在一起,又無法保證教學效果。經過反復商討和研究,決定另外確定實踐教學基地。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教研室相關教師先后考察了婁山關和赤水,婁山關地勢太高,交通不便,而赤水距離太遠,最終選擇了平正仡佬族自治鄉。平正仡佬族自治鄉位于遵義市播州區,保留了眾多紅色文化遺跡,交通便利,距離適中,是紅軍長征期間在貴州停留的重要地點,紅一軍團在這里向中共中央軍委發出了攻打打鼓新場的萬急電報,拉開了召開茍壩會議的序幕,在此,中國革命從轉折逐步走向輝煌。經過多方的努力和協商,2016年6月21日,遵義醫科大學和播州區平正仡佬族自治鄉正式簽訂了校地合作協議書,就紅色文化、民族文化教育,社會服務方面達成了協議。雙方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根據雙方發展的需要,建立遵義醫科大學實踐教育基地,推動平正仡佬族自治鄉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平正鄉是我國第一個仡佬族自治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少數民族文化為遵義醫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和載體。
四、“概論”課程實踐教學基地的運行
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基地建立以后,目前已經運行了兩年,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下屬的“概論”“綱要”等教研室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或者10月底11月初,組織大學生到平正仡佬族自治鄉進行實踐教育活動,根據學生反饋,達到了實踐教學的預期效果,現就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依托紅色文化實踐教育基地進行實踐教學的經驗分享如下。第一,和學校各部門進行聯動,共同完成實踐教學活動。走出校園,依托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活動,僅靠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概論”“綱要”等教研室是無法實現的,必須得到學校相關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如教務處、財務處、學生處、后勤部門,還有學生所屬的各院系的支持因為實踐教學活動涉及政策、經費、交通、帶隊教師等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學校各部門相互合作。第二,確定參加實踐教學活動的人數。遵義醫科大學每年大概招收本科生人數為3000人,被分為24個左右教學班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果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來,顯然不現實,考慮課程時間的安排和教師精力時間,將所有學生分批進行也不現實。根據目前的人力、財力和后勤資源來看,每年只能組織一次,學生人數在100人左右,即每一個教學班由任課教師挑選4~5人參與,挑選標準為課程前半段表現良好的學生。由于醫學生的專業課任務普遍繁重,期末涉及眾多科目的考試,學生時間有限,因此,實踐教學活動安排在學期期末考試之前的兩周進行,由后勤部門提供兩輛校車統一前往,當天返回。第三,驗收形式。參加實踐教學活動的學生除了要無條件遵守學校的相關規定及帶隊教師的安排以外,實踐教學活動結束后,需要撰寫相關的心得體會,作為“概論”課總成績的組成部分,每個學生還要在各自的班級做10~15分鐘的匯報,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實踐證明,由學生自己來進行匯報,其他同學更容易接受,效果比教師課堂講授要好。
五、結語
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概論”“綱要”等教研室在建立紅色文化實踐基地方面一波三折,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最終選擇了更加合適的平正仡佬族自治鄉;在紅色文化實踐教育基地運行方面,正在進一步探索和研究中,希望能夠有效依托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實踐教學,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面臨的難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搭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橋頭堡”,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在教育領域,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正妙.2015年社會建設思想研究述評[J].臨沂大學學報,2018,40(1):9-18.
[2]王朝科.關于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解讀[J].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12):33-38.
[3]潘春麗.對高職“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河北職業教育,2014,10(4):119-120.
作者:張理甫 單位: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高校醫學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
- 下一篇:社區文化建設中影響居民幸福感因素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