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保守主義者的自白

時間:2022-05-17 09:37:00

導語:美國新保守主義者的自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近年來的美國政壇與政治生活中,neocons是一個相當時新的字眼。它是neoconservatives(新保守主義)一詞的縮寫,其含義泛指一種政治思潮、政策主張以及在美國軍政界掌握實權或在輿論界有影響力,并以新保守主義思想為標榜的一群精英分子。

新保守主義的思想來源、歷史背景與政策主張究竟有些什么特點,他們是哪些權勢人物,如何運作,對政府決策有多大影響,所有這些不要說外國人,恐怕連多數美國老百姓也不一定很清楚。

最新出版的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雙月刊上,載有麥克斯·布特(maxboot)《新保守主義再思考》的一篇長文。文章實際上是一個新保守主義者自白,對neocons的來龍去脈作了一個基本的分析介紹。

最初只是自由派學者

這名作者曾獲耶魯大學碩士學位,并在《華爾街日報》與《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工作過多年,目前是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的安全問題研究員。雖然他在政府中并無一官半職,但作為一個新保守主義分子卻十分活躍,經常在一些主要報刊發表政見,可以說是新保守主義的一個代言人。

麥克斯首先抱怨說,關于新保守主義的興起與這個群體要在全球進行先發制人戰爭的主張,“被大大夸張了”,有些批評是對新保守主義性質與其對外政策思想的一種扭曲。

他說,美國的新保守主義最初只是一群自由派知識分子,他們在上一個世紀80年代反對的防務政策,后來追隨里根與共和黨政府反對蘇聯擴張,主張在外交上奉行強硬政策。目前新保守主義的勢力主要來自布什政府內部,其成員包括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與費斯,副總統切尼的辦公室主任路易斯·利比,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管近東與北非事務的官員艾廖特·阿布拉姆斯。

這些參與決策的人員都主張采取富于進取性和單邊行動的政策,來推進民主、人權、自由市場經濟以及維持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國防部前副部長兼國防政策咨詢委員會成員理查·佩爾本來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的一員大將,對布什今年外交政策進行幕后策劃。由于美國陷入伊拉克戰爭困境,布什推行單邊主義而在全球外交上處于孤立,佩爾作為幕后的軍師不得人心而失勢。

但是,布特認為,新保守主義勢力并不包括更高一層的政府領導人,如布什總統、切尼副總統、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國務卿鮑威爾以及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這些人在上一次美國大選中還嘲笑克林頓外交過于著重人權問題,不贊成干預巴爾干半島事務。

但九一一事件的發生是一個轉折點,使布什認識到美國不能執行“謙讓”的外交政策,從而采用了新保守主義分子的政策主張,在2002年拋出了大力推進反恐戰爭、制止毀滅性武器擴散、先發制人以及推行提升中東民主的一系列外交政策。

在政壇上大行其道

從這以后,雖然新保守主義在美國大行其道,但布什并沒有完全接受新保守主義者要求推翻平壤與德黑蘭政權以確保美國安全的主張,而是愿與之對話。布什也不顧新保守主義分子的反對,而主張阿以和談,爭取中東和解。

關于新保守主義的思想來源,布特認為主要是受芝加哥大學已故哲學教授列奧·斯特勞斯的影響。他是在20世紀30年代遭受德國納粹迫害而逃往美國的學者,堅信必須由一群精英分子來保衛美國民主。為了使西方民主更為安全,“必須努力使整個世界民主化,使得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國家中的社會變得民主”。斯特勞斯認為,反抗暴政,對付“野蠻”的敵人,是西方人應有的“自然權利”和責任,可以不受現存國際法與國際組織的約束。

新保守主義者認為他們繼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總統威爾遜的理想主義,但又反對受制于國際組織與多邊主義的干擾,因而更接近于羅斯福、杜魯門與里根的思想與政策,主張美國在必要時必須使用武力來維護它的理念和利益,唯有擴展民主才能確保美國的安全。

美國的新保守主義者目前不僅在布什政府軍政部門掌握相當大的權力,而且擁有自己的思想宣傳陣地。他們在某些基金會的財政資助下,控制著一些刊物、廣播、電視和報紙社論版面,傳播自己的思想。

如威廉·克里斯托(williamkristol)是新保守主義言論陣地《旗幟周刊》(weeklystandard)的創辦人。他除了握筆之外,還經常在電視臺發表針對國內外時局的見解,被認為是“華盛頓極具影響力的聲音”,他的文章成為白宮每天必看的資料。麥克斯·布特與曾在國務院任職的羅伯特·凱根(robertkagan)也是新保守主義的,常在《旗幟周刊》與其他報刊上宣揚本派的觀點。這些新保守主義精英分子雖然并未任職于政府要害部門,但具有相當能量,力圖對華盛頓的決策圈施加影響。

并沒有顯赫的地位

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新保守主義分子支持布什出兵推翻薩達姆政權,但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派出的軍隊不夠多,妨礙了美國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執行使伊拉克民主化的任務。布特否認伊拉克戰局的惡化使新保守主義丟臉。他認為伊拉克局勢的一些積極方面被媒體忽略了,例如建立了臨時管理委員會,舉行市鎮選舉,伊拉克已經出現了政黨和以阿拉伯文字出版的報刊,學校與政府機構正在重建,以及經濟中的自由企業制度等等。

布特承認,如果占領伊拉克最終變成一場災難,那么新保守主義肯定會成為替罪羊。但他又把這種情況歸罪于美國政府未能動用更多的資源,派出更多軍隊去執行任務。這名新保守主義代言人還辯解說:“如果讓新保守主義來掌控局面,他們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會把事情辦得更好”,也許能更早解決一些戰后的問題。

其實,這群新保守主義精英分子大多數并無軍事經驗,只是紙上談兵、書生論政而已。他們雖有強烈的信念,卻對世界局勢的復雜性與美國實力強權的局限性缺乏足夠認識。世界之大,問題之多,都要由美國太上皇來發號施令,按照美國的理念和利益來控制與改造,這能行得通嗎?如果現有的國際法律與規章制度都可以置之不理,誰都可以自行其是,那豈不天下大亂,還有什么世界和平與安寧可言?

這兩年來,伊拉克戰爭、朝鮮核危機以及巴以沖突已經使布什感到力不從心、窮于應付,而且也遭到美國公眾越來越多的責難。新保守主義的思想與政策究竟是有利還是有損于美國的利益,人們會從將來更多的事實中予以檢驗。(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