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的自由女神?
時間:2022-05-17 09:41:00
導語:白人的自由女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南碼頭地鐵站下車上來就是炮臺公園,在這里買10美元的票就可以過渡看世界聞名的自由女神像和移民博物館了。自由女神所在的島叫自由島,由于安全問題,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進這座世界上最高的雕像及其底座的任何部分,只能圍著她轉一圈。自由女神是白人的造型,原來她是微微掂起右腳高舉火炬的,這種安排使雕像更生動。100多年了,她全身已披滿高貴的銅綠色,仍然對望著紐約的切線,其基座是觀賞這種由高樓大廈組成的切線的最好的地方。1年前,她經歷了這一切線的變化,其后果是兩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的剪影從這一切線上消除了。因此,自由女神展覽的內容之一就是從這個角度看到的911。應該說,這是一個自由的觀念與相反的觀念進行斗爭的地方,世界各國的人都來朝拜這一世界有名的偶像。
接著同樣坐輪渡到了旁邊的ELLIS島。島上唯一的建筑是1924年前的紐約移民站,通過這個小小的美國國門,有1200萬人進入了期待的國度并成為其公民。但這種進入的過程并非全然愉快。那些落難的人經過漫長的航行后才來到這個島。他們都是在南歐或東歐受到種族、宗教或重稅的壓迫才遠走他鄉的。作為移民來源的背景資料,關于這一主題的展廳播放著意大利歌劇和中國的粵劇,叫我覺得特別親切。他們到達這個移民站后,向左可以看到吸引他們來的自由女神的雕像,向右可以看到紐約城的切線,但他們還不能確定自己能進入這個國家,因為需要過兩關:一是體檢關,美國人不要不健康的人進來,因此連眼皮都翻開檢查。第二是法律審查關。美國人不要有犯罪記錄的人、共產黨人等。這一審查包括回答29個問題,最重要的兩個是你有多少錢和在美國有無工作。有工作不是個好回答,因為當局怕移民當白奴而拒絕已事先找好工作的移民。拒絕率是2%。所有來的人都是沒有簽證的,1924年以后才有簽證制度,因此,這里進行的審查相當于現在的發放簽證的程序,有了簽證制度后,這個移民站也就關閉了。由于它的這種“關口”的性質,它被稱為“希望之島”和“眼淚之島”。對于那98%的人是希望之島,因此,他們在過關前留下的照片中都是愁眉苦臉的表情,過關后就笑逐顏開了。而對于那2%的人就是眼淚之島了。辦完上面的甄別程序需要一天,前一種來客就可進入美國,他們大致有2個去向。其一是紐約,有3/1的來者到了最近的這里;其二是美國腹地。做這種選擇的人要坐輪渡到對面的新澤西州上火車。他們連看一下眼前的名城的機會都沒有。而到紐約的來客,門外已經等著他們的親友,多年未見,一見未免親吻,因此,移民站門口的地方又被稱為接吻處。
在這里還可以查到自己移民祖先的名字,經這些移民的后代請求,還可以把他們從這里進來的祖先的名字刻在一堵墻上,但是要收費。想來沒有幾個中國人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的祖先的名字,因此這里主要是歐洲人的入境口,中國人的入境口在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根據現代人的研究,在加利福尼亞發現黃金之后吸引了大規模的中國移民到來,在1850-1870年的期間,大約6萬中國人(其中多數為男性)定居在加利福尼亞及其鄰近地區,他們通常組成唐人街。他們大部分是窮人,在婦女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多從事婦女的工作,例如洗衣和做飯。1860年代,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雇傭了數千中國人修造橫跨大陸鐵路的西邊部分。該公司用以修造穿過落磯山脈的鐵路的工人的90%是中國人。只有數目非常有限的中國人被輸入到新英格蘭的工廠和南方的種植園做工[1]。因此,Ellis島上的移民站沒有多少可能接收來自中國的移民,盡管這里展覽的移民的啟程港口的圖片包括了香港,事實上,來自香港的移民不是在這里登岸,而是在舊金山的天使島登岸,那里沒有自由女神,沒有歡迎,只有深深的歧視。
這里有華裔作家ConnieYoungYu留下的她的外祖母的天使島故事:她嫁給一個華裔美國商人的兒子,1875年來到舊金山的唐人街,深居簡出,一是因為裹了腳,行走不便且出門受人嘲笑;二是因為那時在美國很少的中國婦女都被當作妓女,從而受到侮辱[2]。在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之后,外祖母全家遷回中國,因為大人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受到好的教育(當時舊金山的中國小孩只能在被隔離的學校受教育)。外祖父在中國去世后,1924年,外祖母決定帶著她的7個孩子回到美國。是年,國會修改了移民法,縮小了開放的門戶,因此,在舊金山的天使島移民站,她在健康檢查中被查出有絲蟲或肝吸蟲后被命令驅逐回國。在被驅逐前,她在天使島上被扣留了15個月治療其疾病。她的悲傷的孩子不得不在舊金山自謀生路。YU的母親當時只有14歲,與她的姐姐一起在衣廠里找到了工作。他們請了一名律師來為把外祖母從拘留中解脫出來而奮斗。外祖母在這個拘留營里聽到了許多等待被驅逐的婦女們的故事。有幾個人在淋浴龍頭上上吊自殺。在房間的墻上,留有許多其他被驅逐的移民寫下的文字,表達了她們的思鄉、悲傷和蒙受不正義的感覺。15個月后,她的肝吸蟲被治好并被允許進入美國。1927年,外祖母的案子被FrederickLam醫生用做先例說服聯邦的衛生官員:肝吸蟲病是不傳染的,不能用做排斥或驅逐的理由。1943年,國會通過法案規定在中國出生的中國人可以入籍后,這個外祖母要在70的高齡為了取得公民身份而學習美國的三權分立理論,回答諸如“美國的民主對我意味著什么”這樣的問題[3]。這真是一個辛酸的故事,證明了美國歷史中曾經存在的不光彩的一頁。
排華者所持的的主要理由如下:其一,勞動力低價競爭。中國工人可以接受很低的工資從而影響了本地人的就業機會,降低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并且從不罷工,從而降低了作為整體的勞工階級的集體行動能力。其二,難以同化,中國人不信仰基督教,往往集中居住,形成唐人街,與周圍的美國人判若兩國;而且中國實行血統主義,中國父母生的孩子,無論所在何處還是中國公民,由此發生他們對中國承擔的義務問題。如果中美發生戰爭,他們會對交戰雙方都承擔彼此矛盾的義務。其三,妓女問題。當時來舊金山的中國婦女被認為是僅為當妓女而來,而確實,當時來美的中國人專為淘金,掏完就回國,往往不帶家眷,性別比嚴重失掉,因此存在妓女;其四,有些中國人抽鴉片。其五,中國人相信葉落歸根,在美國賺錢就帶回中國,因此給人始終是美洲之客而無意為主人的印象。其六,中國人在得不到美國的司法保護的情況下往往依靠私人的權威解決爭端,由此產生了黑社會影響其名聲。
基于上述問題,華人居住最集中的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些權勢人物,包括州長竭力主張排華。他們的努力獲得了部分效果。1854年,加利福尼亞最高法院作出裁決,拒絕承認中國證人的證言,中國人因此得不到法律保護。故在1871年的洛桑磯騷亂中,有21名中國人被殺。加利福尼亞州甚至修改稅法對中國人征收特別的稅。但加利福尼亞最高法院也做了一件好事,它裁決移民政策問題屬于聯邦的權限,因此,加利福尼亞不得制定州法規定這方面的事項。但聯邦的法律也并未給中國人好的待遇。179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聯邦入籍法規定,只有自由的白人才能成為美國公民,該法不分青紅皂白地排斥一切非白人成為美國公民,中國人是被排斥的對象之一。1880年,中美兩國訂立條約,賦予美國“調整、限制或中止”中國移民的權利,這是滿清政府對中國人權利的犧牲。更有甚者,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這是唯一的一個非戰時制定一個以國籍為依據排斥一個民族的聯邦法。它不許在美華人入籍。如果中國人沒有特別的工作許可,例如作為商人、學生和外交官,不得入境。它最壞的做法是禁止在美的中國工作者的妻兒移民美國。由此在紐約的唐人街造成了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在1900年,生活在曼哈頓的近7000中國人中只有150名婦女,形成了一個“光棍社會”,由此帶來的鴉片館、妓女和奴隸女孩建立了并深化了白人對中國人的對抗情緒。面對著敵意的政府,中國人團結起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但這些保護非法移民和窮人的團體往往也互相開戰[4]。作為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結果,華人人口銳減,整個美國的華人由1882年的125000人減少到1920年的60000人,整整減少了一半多[5]。1888年,美國的一個法律取消了在美華人回到中國后返回美國的權利[6]。但司法審查抵銷了這一法律的不合理性。在美國出生的華人王金阿于1890年回中國后,美國拒絕其再入境,由此發生了王金阿訴美國(WongKimArkv.UnitedStates)一案。審理此案的法官分為兩大陣營,一派認為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就是美國公民,張揚出生地主義;另一派持相反的主張。經過爭論,1898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了有利于王金阿的判決。這是一個小小的進步,直到1943年,在中美兩國成為抗日的盟友后,美國國會才通過法律允許在中國出生的中國人通過入籍成為美國公民,但申請者要有合法進入美國的證據以及通過英語考試,由此發生了前文記述的70多歲的老太太學英語、學三權分立理論的故事。
東西兩海岸,差別何其大!在美國取消排斥亞洲人的移民立法之前,自由女神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只屬于白人。
但作為美國的光榮,也有一些人出于博愛或功利的理由為中國人說話,前者如傳教士、社會改革家;后者如某些鐵路經理人員和其他雇主。美國人由此在華人問題上形成兩大陣營,彼此論戰。最后導致美國的移民政策向有利于華人的方向演變。
在對待華人移民的問題上,就發生了如下的立論和異議:加州州長JhonBigler在1825年發表“必須限制中國移民”(Chineseimmigrationmustberestricted)一文,提出了上文提到的反對華人的論據,其大部分內容都被立法接受。同年5月5日,馬上就有NormanAsing在《上加利福尼亞日報》發表“為中國移民辯護”(AdefenseofChineseimmigrants),這是一封致州長的公開信,逐條批駁了州長大人的排華論據。
1852年,加州議會發表了“中國移民正在損害加利福尼亞”(,ChineseimmigratsisharmingCalifornia)的報告。此時,OtisGibson馬上發表“反華運動正在損害加利福尼亞”(Theanti-ChinesemovementisharmingCalifornia)一文痛駁。此人是舊金山的傳教士,在中國城傳播衛理公會教派,庇護前妓女,成為中國移民的保護人和代言人。
美國的容忍異議的精神體現在判決書上是法律人所共知的。在“王金阿訴美國”一案,HoraceGray(1828-1902,最高法院1882-1902年期間的助理法官)就持有利于華人原告的意見,他在該案的判發表了“在美出生的中國移民的孩子是美國公民”(U.S.bornchildrenofChinesesimmigrantsareAmericancitizens)一文,主張出生地主義,為王金阿贏得了勝訴判決。此時的反華派成了異議者,同堂法官Melvillew.Fuller(1833-1910,1888-1910年期間的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和JhonHarlan法官在判決書的“異議”部分提出了“在美出生的中國移民的孩子并不必然是美國公民”(U.S.bornchildrenofChinesesimmigrantsarenotnecessarilyAmericancitizens)的針鋒相對的文章。幸好最高法院的判決沒有支持這樣的異議者。
上述美國在對待中國移民問題上的曲折演變證明了美國歷史學家HenrySteelCommager的如下話極為正確:“美國在反叛中誕生,在異議中繁盛,通過試驗變得偉大”。美國的偉大,不能以她不曾犯錯誤來證明,而應該從她在犯錯誤中始終允許批評錯誤,以致于最終可以改正自己的錯誤來證明。美國犯的錯誤可謂多矣:奴隸制、種族隔離、排華等等,但它們都是美國人自己通過內戰、民權運動、善待華人輿論等手段自己改正的。馬丁·路德·金的生日竟然成為美國的全國性節日,真是異數!因此,允許異議,是美國民主的最精妙之處,它是對任何政治行為的錯誤概率的最大承認。
由于洲際旅行的交通工具由輪船改為飛機,紐約成為一個不僅接納大西洋彼岸的來客,而且接納從太平洋彼岸的來客的港口。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于今年9月將北京-洛桑磯的中美航線改為北京-紐約的直飛航線的事實,昭示了作為美國最重門戶的紐約與太平洋國家的更直接的聯系。由此,紐約從一個原來差不多只面向大西洋的海港變成一個也面向太平洋的空港。由于種族歧視性的移民法的廢除,自由女神開始對各種族裔的來客變得真實,我認為,她已經或正在變成各種膚色的人們的自由女神。
[1]SeeDavidL.Benderetal,AsianAmericans,Opposingviewpoints,GreenhavenPress,Inc,SanDiego,California,p.24.
[2]SeeDavidL.Benderetal,op,cit.,p.14.
[3]SeeDavidL.Benderetal,op.cit.,p.14-15.
[4]SeeAlexanderP.deLucena(Edit),InsideNewYork2002,RobertH.Polsky,p.43.
[5]SeeDavidL.Benderetal,op.cit.,p.25.
[6]SeeDavidL.Benderetal,op.cit.,p.25.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