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情境教學效率論文

時間:2022-08-01 03:12:00

導語:教學情境教學效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情境教學效率論文

如何轉變學習主體的學習方式,激發其探究興趣,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歷來是個熱點話題,新課改理念下更是如此。但較初中課本而言,高中課本所涉知識無論容量,還是深度,抑或探究問題設計,都過于成人化、抽象化和理論化,與學生認知實際還有相當的距離,這就要求作為主導者的教師,在重“教”的同時,必須充分注重學生的“學”,密切關注其學習情趣的生成。在這方面,筆者認為,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無疑是一條“捷徑”。這里,結合高中政治教學實踐,略談如何創設實效課堂情境。

緊扣時代脈搏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如果脫離時代內容和特征,那將是一潭死水和空洞的說教,自然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生的理性思維日趨成熟,他們渴望用所學知識分析社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把社會熱點、重大時事與書本的理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使創設的教學情境具有時代氣息,增強探究活動的吸引力,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文化創新的途徑》時,用熱播的《功夫熊貓》導入,并設計探究問題:《功夫熊貓》中,融入了哪些中國元素呢?《功夫熊貓》的制作,僅僅是對這些傳統元素的疊加嗎?由此,一下子激活學生的思考興趣,使之迅速理解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一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二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這樣,通過聯系現實,結合時事,對教學內容重新設計,便可使學生完全融進教學全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貼近現實生活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是通過體驗事物和反思自己的經驗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貧w生活亦是新課改的內在要求,問“課”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生活”來,現實生活是課堂教學情境的源頭活水。是故,教學情境的創設,應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引起知識上的“共振”和感情上的“共鳴”。譬如,筆者以最近幾年恩格爾系數變動情況為情境,講授《消費及其類型》中的“消費結構”一詞,要求學生理一理,自家近幾年的恩格爾系數和消費結構,并展開討論: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恩格爾系數的變化反映了什么?結果,學生很快就動手算出了自己家最近幾年的恩格爾系數,看到自家恩格爾系數呈下降趨勢,體會到了家庭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改善,加深了對課本概念的理解??梢?,通過引導學生走近和走進現實生活,可使抽象概念感性化,加速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凸顯鄉土特色鄉土案例因發生在本鄉本土,大多為學生耳聞目睹或親身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一體相連,在時空上有親切感,屬“向陽花木”。故而,創設教學情境時,適當和適時地加以利用,往往能陡然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其學習原動力。如筆者在《矛盾是事物發展源泉和動力》一課教學設計中,以花木之鄉為素材設置了一道情境探究題:本縣沭陽新河鎮是全國有名的花木之鄉,花卉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該鎮堅持從鎮情出發,巧做花木生產大文章,挖掘花木種植獨特的歷史、自然、品種、技術等資源優勢,著眼于放大花木的觀賞價值,狠抓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引導農民轉變經營觀念,已形成一個集休閑、垂釣、旅游觀光于一體,具有花鄉特色的旅游生態觀光帶,在此基礎上抓好了典型——周圈花園,做好示范帶動作用,使花木遠銷海內外。為了打造我縣花木的特色品牌,強勢推進招商引資,縣委、縣政府還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沭陽花木節”,通過“花木搭臺,經濟唱戲”的方式,有力地推動了我縣花木產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那么,(1)請你為沭陽利用花木招商引資設計一條廣告語。(2)請你分析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唯物辨證法原理?不出所料,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合作,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深奧的知識也在快樂學習中不經意間被輕松掌握。由是,在情境設計中凸顯鄉土特色,可大大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扮演虛擬角色這即要求學生以某種身份置身于虛擬情景中去體驗和感悟,它融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于一體,入情、入境、入理的角色扮演對學生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某些角色扮演甚至會使學生終身難忘。可以說,虛擬角色扮演是教學情境創設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最易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情趣,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就如,筆者在《美國的兩黨制》設計中,先按照學習興趣,把全體同學分作三組,第一組為移民而來的美國公民,住在紐約市;第二組為社區負責人,上門來要第一組進行選民登記,參加美國總統選舉投票;第三組為第一組的鄰居。然后設置虛擬情境:第一組有個公民小華,對于美國總統選舉是一無所知,他不知道該怎么投票;于是,第二組負責人約翰就給他放了一段04年總統選舉的錄像……,小華經過一段時間的美國生活,發現次貸危機使得美國經濟前景堪憂,他認定是現任總統布什的政策不當,于是他決定投的票;小華填完表回到家,遇見鄰居喬治,于是他問喬治支持哪個黨,結果喬治告訴他,他不打算參加選舉,小華感到很奇怪,問為什么?喬治說在美國,和共和黨“沒有一分錢的區別”,小華不同意,兩人展開了辯論。三組同學以“真實身份”進行表演。在這樣的模擬情景中,學生豐富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也獲得了最深刻的情感體驗。

綜述之,有效教“學”的實踐和實現,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教,更取決于學生的“學”,取決于學習過程中一切智力的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調動和積極參與。創設有效情境,毫無疑問地,是最佳方式和最優路徑選擇,它能引導學生由“學會”轉為“會學”,使老師為“不教”而“教”?!靶抡n改”的深遠意義,應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