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權機構改革思考論文

時間:2022-08-12 05:25:00

導語:地方政權機構改革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政權機構改革思考論文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決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著重加強制度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黨的十六大為我國革命與建設事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與此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在實踐中必須認真解決的問題。從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意義上講,作為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家各級政權機構,怎樣才能轉變職能,高效率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如何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向全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有充足的能力執好政,駕馭好市場經濟,就成了當前突出的問題。對此,筆者有些想法和建議,但因工作的局限性和水平問題,只能就地、縣、鄉三級政權機構的改革以及與之相關的問題粗略地談一些意見。

一、提高工作效率要從三級領導班子的功能整合開始

1.對班子組成與成員分工的建議

第一,先以縣級班子為例。現有的四大班子合一,一套人馬,四塊牌子,領導職數不超過七人:書記兼縣長,黨政全權負責;第一副書記兼人大主任,分管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第二副書記兼政協主席,分管統戰工作和群眾工作;兩個副書記兼副縣長(一個分管政法,一個分管財政);兩個常委副縣長(一個分管城市經濟,一個分管農村經濟)。

第二,地級政權應都實行市管縣體制(少數民族自治州酌情考慮)。市管縣體制較為符合以大帶小,以城帶鄉,形成經濟輻射的趨勢;在政治框架上和對外交流上都會集中優勢力量,形成獨特的風格。其領導班子的組成與成員分工可同縣級班子或多出二職。另外,還應規范對“市”的概念,除地級稱市外(少數民族自治州的稱謂還可保留),應撤消縣級市(縣、區稱謂并不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

第三,鄉鎮班子由上級負責配備好一把手,鄉(鎮)長、書記一人兼,另外配備兩名副書記(一個分管組織和政法,一個分管宣教和城鎮建設),兩名副鄉長(一個分管鄉鎮企業,一個分管農業)。四名副職全由正職物色提名,上級任命,避免以往全由上級選任而產生的不協調,以減少內耗。

2.班子的工作效率與整個國家政權的關系

上述想法,主要是考慮:第一,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應該勇敢地站在第一線,充滿信心地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富強之路。尤其是市、縣、鄉三級班子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應該有所突破。不要忌諱什么“以黨代政”、“黨政不分”的俗談,我們講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特”就首先要特在這里。執政的形式與內容必須同執政的目標與實質統一起來,執好政、用好權,讓人民稱心如意,令世界刮目相看,這是最終目標。

第二,筆者認為,市、縣、鄉這三級政權的主要任務是團結和帶領本地人民群眾在經濟上多出成果和創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的基礎工作,從而才能突出中央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更好地體現省級政權的領導作用。(中央幾大班子主要是分類指導好全國的經濟工作、搞好外交關系、防止“和平演變”;省級幾大班子主要是領導全省的經濟工作和與外省的經濟協作、還要維護祖國統一,防止分裂傾向)。總之,要根據不同的層次確定各自的重點,否則,就政治和經濟而言,層層滿把抓,效果未必很理想。以古今中外的經驗教訓為依據,我認為市、縣、鄉三級政權應該成為一個班子幾個功能的高效率結構。恰恰是中央和省這兩級政權,應該充分發揮幾大班子相互配合,也有所制約的作用,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抓好大事,掌握好方向,正如十六大報告指出的那樣,黨要成為核心,“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干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中央和省兩級政權,“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國家權利機關的職能,經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并對他們進行監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協圍繞團體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使全國人民的創造精神產生出較大的勝利成果,把失誤減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改變市、縣、鄉三級政權中目前層層對口而且幾個班子間需要大量的協調工作,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和領導精力的弊端。(中央和省是大政府,市、縣、鄉是小政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不能將大政府的一切往下照搬,而應該按照小政府的任務和工作重點,將政府功能整合在一起,擰成一根線,才有可能從針眼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