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5 03:57:00
導語: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題詞:新時期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重大挑戰和嚴峻考驗,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這個重大課題,歷史地擺在了全黨的面前。新時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要努力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目前黨在執政能力建設中還存在執政理念誤區、權力集中、執政方式缺乏法制規范等問題,因此要在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貫徹正確的執政方略、構建黨的執政體制、整合黨的執政資源、轉變黨的執政方式、營造良好的執政環境等方面全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關鍵詞: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主要任務存在問題路徑選擇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隨著黨的執政條件的變化和歷史任務的變化而不斷適應新要求的過程,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過程。進入21世紀,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都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新趨勢,國際國內形勢和黨的歷史任務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從國際形勢看,“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的力量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在和諧中發展、在和諧中變化和競爭,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如何趨利避害,實現本國和本民族的發展,在未來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從一定意義上說,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戰和嚴峻考驗。
從國內情況看,我國現代化建設己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這個主要矛盾沒有改變,發展的任務和壓力十分迫切地擺在我們面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收入分配方式等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要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從黨的自身狀況看,經過86年的奮斗和發展,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黨所肩負的任務,黨員干部隊伍狀況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伴隨著我們黨的發展和變化,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這個重大課題,歷史地擺在了全黨的面前。
從民主政治發展的趨勢來看,政黨在其主要功能,即民意綜合、民意表達方面的絕對優勢地位受到挑戰。隨著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民間組織的發展如雨后春筍,社區居民自治方興未艾,各種利益集團不斷產生、發展、成熟,等等,這使民眾向公共權力表達和爭取自己利益的工具多元化,途徑多樣化,對政黨的依賴程度減弱。雖然政黨的作用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其他組織所取代,但這種趨勢要求黨清醒地把握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方向,不僅要加強對國家權力機構的領導,而且要提高影響社會的能力,這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進入21世紀,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強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體現了我們黨對當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準確把握,體現了我們黨對自身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
一、新時期黨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努力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為此,要適應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改革發展的趨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運行特點,自覺遵循客觀規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這也是“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的基本內涵和根本要求。
(二)努力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關鍵在于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三)努力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深層支撐。我們黨要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為激勵人民奮勇前進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四)努力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樣的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它是我國社會深刻變化的需要,是鞏固執政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五)努力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發生著新的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在曲折中發展,黨要領導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就必須正確應對國際局勢,妥善處理國際事務和國際關系,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
二、目前黨的執政方式需要改進的主要問題
(一)執政理念上存在誤區
長期以來,黨的執政方式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突出問題,比如國家權力過分集中在黨的手里,黨政不分、以黨代政,黨的執政方式缺乏法制規范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固然有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但首先和廣大干部的執政理念有關。不少干部在執政思想理念上存在著諸多誤區,這些誤區主要表現在:第一,把黨的領導和執政理解為黨可以對國家機關直接發號施令,可以對國家權力直接進行指揮,或認為共產黨執政就是一切由黨決策,國家機關只負責落實和執行。第二,把黨領導、掌握國家政權理解為黨可以代替國家機關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在不少干部認為黨領導、掌握國家政權,就可以代替國家機關直接運行國家權力,這實際上是我們黨所以長期存在以黨代政在執政理念上的根源所在。第三,認為黨只有將國家政權直接緊緊地掌握手中,才是加強黨的領導,否則,就是放松和削弱黨的領導。
(二)權力過多集中在黨組織手里
國家權力過多集中在黨組織手里,是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執政的主要特征之一。權力過分集中,主要和國家政治體制和黨的領導體制密切相關。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實行黨政職能分開,理順黨政關系,科學劃分黨組織和國家機關的職能權限,應當說有了明顯改進。但不可否認,多年形成的問題積重難返,長期以來權力過分集中于黨組織的弊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
(三)執政方式缺乏法制規范
黨的執政方式存在各種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是黨的執政方式缺乏法制規范。我國是一個歷史上缺乏民主法制傳統的國家,法制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漠,社會法制不健全,人們缺乏嚴格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是全社會的普遍現象。這種現象反映到黨內,反映到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上,就是黨的執政方式缺乏法制規范。
上述問題的存在,程度不同地給黨的領導和建設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也程度不同地給黨的事業造成了許多不應有的損失,為此要求我們黨必須通過改革完善黨的執政方式切實加以解決。
三、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路徑選擇
在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執政理論與黨執政新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從黨的執政理念、執政基礎、執政方略、執政體制、執政方式、執政資源和執政環境等方向進行努力,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黨在總結執政經驗,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的基礎上,從客觀上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貫徹正確的執政方略,構建黨的執政體制,整合黨的執政資源,轉變黨的執政方式,營造良好的執政環境,以全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第一,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中國共產黨在完成了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之后,黨首先要確立能夠正確反映客觀實際,表明黨的宗旨、目的和價值取向的執政理念,并使其貫穿于執政黨的全部執政活動中,指導黨的執政實踐活動。繼提出“三個代表”和“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之后,提出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理念。在十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了全黨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把重視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誠心誠意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融為一體,并結合正確的執政方針、政策,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全社會形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合力,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第二,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
共產黨執政就是要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從這一目的和任務上來看,充分發揮黨內民主和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以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也就成了共產黨執政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推動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團結各方面的力量,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黨的執政基礎不斷壯大,黨的領導才能夠堅強有力。
第三,貫徹正確的執政方略。
執政方略是一個帶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黨的執政方略正確、科學與否,將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我們黨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認的歷史方位和社會發展趨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完善黨的執政方略。在總結黨56年執政經驗基礎上,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繼續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開創文明發展新路;繼續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繼續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執政方略,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順利實現黨的執政目標和完成黨的執政任務。
第四,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制。
要遵循著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要求和正確處理黨政關系,提高執政的效率,降低執政成本,提高黨的執政權威,增強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思路和高度,來推進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體制的改革和完善。使黨的執政體制更加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的要求,人民當家作主的要求,增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調動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第五,轉變黨的執政方式。
黨的執政經驗表明,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先進的執政方式,會使黨的工作充滿生機活力,促進黨執政能力的提升;而滯后于社會發展要求的執政方式,必然會制約執政能力的提高。因此,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一定要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前進的脈搏,改革和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在執政方式上逐步實現從“以黨代政”向“黨政職能分開”的執政方式轉變;從主要依靠政策向依靠法律的執政方式轉變。
第六,整合黨的執政資源。
中國共產黨借助公共權力推行自己的正確的政治主張,形成自己的權威,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以防止政治資源流失變質;調整和優化經濟資源結構,在保持雄厚的物質基礎的同時,積聚更多的可支配和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增加經濟資源總量;加強黨員隊伍中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教育,使黨員具備堅定的理想、信仰、信念等,以構建起執政黨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撐,同時還要防范黨員隊伍思想僵化保職稱網
職稱網:職稱論文免費推薦發表,職稱論文免費指導寫作;...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一直致力于傾聽、挖掘與滿足中國網民的...
google中文搜索引擎
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
守。
第七,營造良好的執政環境。
黨的執政能力從來源到內容和形式,都要受到執政環境的因素的影響。黨的執政環境,既為執政能力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又規定著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內容和蘊藏著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途徑、方式、方法。而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執政能力的執政黨,又會積極地對黨的執政環境施加影響,為黨的執政營造良好執政環境,使黨的執政能力與黨的執政環境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
- 上一篇: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對策探究論文
- 下一篇:病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