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個體道德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06 11:42:00
導語:執政黨個體道德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于執政黨、執政主體而言,道德修養是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生成的。在長期的反復的公共行政管理中,執政主體將公共行政的法律責任與政治責任不斷內化成一種道德意識.在行為的沖突與選擇過程中,公共行政管理所特有的道德要求逐漸深入并最終占有其心靈,成為其特有的道德情感與道德意志,從而可以自覺地按照公共行政特有的道德律令自由地做出選擇與行動。帕森斯強調:“社會成員之所以服從政治統治者的命令,是因為這些命令以社會最高的倫理價值觀為依據的。”李普塞特認為,“任何政治系統,若具有能力形成并維護一種使其成員確信現行政治制度對于該社會最為恰當的信念.即具有統治的合法性。”公共行政管理的行為規范只有符合社會公眾的普遍利益,才能贏得社會公眾的廣泛信仰、支持和忠誠,無論執政黨、政府,還是行政人員都必須遵守應有的道德規范。正如弗雷德里克森所說,“所有的公共行政必須依賴蘊含在構成我們國家基石的授權文獻之中的道德真理,并受這種道德真理的指引。”道德是公共權力機構與公職人員基于其公共權力行使所應當承擔的義務,一個政黨、一個政府、一個公共權力組織,如果不在道德上發揮榜樣的作用,必然導致整個社會道德風氣的敗壞.致使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政府與公職人員受人民之托.行使公共權力,應該遵循普遍的社會道德規范、遵守特有的職業道德,以自身的道德風范教化社會。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性質、地位、作用、歷史決定了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提升自身道德意識,加強道德素質養成。黨員、干部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行和知識才能是一種最直接、最生動的力量,執政黨個體的道德素質和言談舉止關系著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甚至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華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強思想文化道德的建設,全面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前,黨必須要想方設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揮道德影響力,樹立光輝的道德形象,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執政黨個體道德的人格載體
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是政黨活動和政黨行為的主體是執政黨價值、制度的實際承載物,執政黨的道德水平歸根到底是看黨員的道德素質狀況。執政黨個體道德修養的人格載體包括為民、忠誠、廉潔、仁愛等,黨要提高執政能力,廣大黨員必須遵守上述基本道德要求。
1.為民。羅爾斯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理性的合作體系,互惠原則是社會合作的基本原則。國家權力作為保障社會合作的工具.應該由公民所平等擁有、為公民的平等權利所服務。執政黨在政府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現代公共行政中黨員必備的基本信念。馬克思指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互相沖突,一種利益必定消滅另一種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服務人民,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終身,這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鄧小平曾經指出:“中國共產黨員的含義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要樹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原則,強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當自身利益與人民利益相沖突時,要努力謀取人民利益,必要時還要犧牲自身利益。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只有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理念,切實體現愛民、富民、為民意識,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統一,才能在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引領人民建成和諧社會這一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
2.忠誠。古語云:“盡己之為忠,推己之為恕。”“忠”是一種無私利人、無私利公的德性,要對別人盡心盡力,以積極的行為實現“立人”、“達人”之目標。黨員忠誠是對黨的性質、宗旨、歷史使命以及黨的綱領、路線的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對黨的事業穩定的情感態度和持久的責任行為。黨員忠誠是共產黨員政治覺悟和黨性的集中體現,“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是襟懷坦A、忠實、積極,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同時,現代公共管理中的“忠誠”需要建立在理性判斷力上冷靜反思行為后果.并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自覺地承擔責任。“忠誠”作為一種美德,不是權宜之計,不是利益驅使;它是一種純粹的義務論,是黨員內在的自律與自我決斷,是一種慎思與權衡基礎上對黨和人民事業、價值體系由衷信仰,彰顯的是一種自由選擇與實踐的理性意識。作為一種責任倫理,忠誠不是愚忠、迂腐、諂媚、盲從,也不是“以理智上的有為尚的浪漫主義”,不是無所顧忌的盲目熱情,而是以實際行動全心全意遵循所屬機構的價值觀念,并對自己行動“可預見”的后果負責。“一盎司忠誠等于一磅智慧”,善于在服從中顯示不凡的才智才能眾人拾柴火焰高。
3.廉潔。黨員必須按照黨紀國法的要求,清正廉明、潔身自愛,不以公共權力謀取不正當的私人利益。《周禮·天官·冢宰》提出“六廉”之說,將“廉”作為為政的根本,“六德”都冠之以“廉”。作為為政的基本規范,“廉”的最基本含義就是“潔身自好”.孟子稱“潔身自守”。晏嬰以水之清喻“廉”。《楚辭·招魂》對“廉”之德具體解釋為:“不受日廉,不污El潔”,不受就是不接受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污就是不貪不圖。“公生明,廉生威”,一個執政黨只有廉潔勤政才可以得到民眾的擁護,民眾才愿意將自身權利以契約的方式交與政府行使。《呂氏春秋·忠廉》云:“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廉故不以貴富志其辱。”廉潔是執政黨的生命線,執政黨執掌國家權力,在公共權力的運用上占有絕對的支配地位.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占據要職,必須自覺用好公共權力,自潔白斂,以假公濟私為最大的恥辱和對黨性與人格的最大污辱;必須秉公辦事,反對錢權交易與錢錢交易,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執政黨、黨員,尤其是作為黨和國家各級領導人的黨員要經得起財貨、美色等各種誘惑。克制不合理的欲望、不以權謀私。4.仁愛。仁愛作為一種道德修養源遠流長,孔子日:“仁者,愛人。”(《論語.顏淵》)作為執政黨個體而言,接受了公眾的委托就有職責為公眾的利益服務,真誠地體會對方感受.為對方的幸福而感到幸福,為對方的痛苦而感到痛苦。不是“應當”對公眾有仁愛之心,而是“必須”對公眾有仁愛之心。關心公眾的利益,尊重公眾的權利,對其進行必要的倫理關懷,這是其職責所系之事。特別在轉型時期,由于各種原因部分人被體制所規避,出現了階段性貧困。對這些人必須盡到仁愛關懷的責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為他們創造美好的生活前景。
三、執政黨個體道德的實踐向度
人性不是先天的善,也不是先天的惡,道德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的社會學習與內化修煉的過程。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符合道德的行為是個體道德品質、組織制度、組織文化與社會期待的共同的結果,伽達默爾說“人類教化的一般本質就是使其自身成為一個普遍的精神存在。誰沉湎于個別性,誰就未受到教化。”
1.以自我修養激活道德內生機制個體的自我道德修養本質是一種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完善的活動。道德內生機制,按照康德的道德律令觀點來理解,就是主體為自己“立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我約束、自我限制是道德主體對自己所立道德法則的自覺遵從。加強道德修養要求個體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方面,自覺地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進行嚴謹的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十分重要。”執政黨個體道德素養的提升必須加強自我修養,以健全自身的道德人格為目標。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愛崗敬業,爭做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創新工作思路和_T作方法,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努力爭創一流的工作業績;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注重以自律為主要內容的自我修養.健全自身的道德人格。執政黨個體只有健全自身的道德人格,才能自覺、自愿地踐行執政倫理,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地位觀、權力觀.筑起抵擋腐敗的道德堤壩和精神堡壘。
2.以理想信念教育豐富道德世界。今天對于執政黨主體,即廣大黨員干部而言,“道德”不僅僅是作為行為規范的道德,而且是包括理想信念、意識形態、政治思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的系統的道-德思想體系。早在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就提出“德性即知識”倫理準則,認為一個人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道德的知識,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果。人們只有擺脫物欲的誘惑和后天經驗的局限,獲得概念的知識,才會有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等美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是支配人生的重要精神力量,理想信念與心理情感結合在一起,可以轉化為信仰,進而形成行為的真正內在德性動機。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所產生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鄧小平曾語重心長地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艱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仁慈、正義感、愛國主義等道德情感與公共精神的結合是現代管理所必需的,公共行政人員必須將這些情感貫注在其價值觀念中,弘揚公共精神與正義之理念才可以真正擔負起執政為民的責任。只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世界,把握未來;才能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解決好“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對于一個執政黨來說,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執政黨的權力來自于人民,必須用好權、把好權,不要使人民賦予的權力變為一黨之利、一人之利只有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才能抵制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所滋長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
3.以制度建設規范道德的他律機制。執政黨個體的道德養成還要依靠外在規章制度的他律作用,所謂他律就是主體進行的道德選擇依賴于外存規范,并不是出于主體自身的道德意愿。它強調正式制度對執政主體的“剛性”約束,實施這種約束會使正確行為產生慣性并最終成為執政黨個體的“自然反應”。“服從社會指令(普遍性、理性),克制自然需求(個體性、感性),不為物欲(如食物)所動,也正是建立道德意志、培育道德情感的開端。”建立他律機制,首先,要明確工作責任。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求合理安排職責,給各級行政組織及公務人員自主性。允許他們根據具體情況做出靈活的反應,保障公務人員合理的發表意見的權利,保障執政人員與民眾對公共決策的參與,用程序正義保障各級政府及公務人員參與決策活動的權利。其次,要完善行政監督和黨內監督,賦予檢察、紀檢機關以權威性和自主性。堅持和完善黨內批評與我批評制度,善于聽取、接受各派、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再次,要完善輿論監督制度。積極利用新聞媒體改善社會政治生活質量,加快輿論監督的制度化、法制化進程,減少人為因素對輿論報道的干預,以更好地促進執政黨個體行為的規范化。最后,要完善群眾監督機制。例如規范群眾舉報機制,對于舉報人要提供比較全面的法制保障:建立政務公開機制定期向社會公眾工作信息,使群眾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把群眾監督落到實處。
論文關鍵詞:執政黨個體道德
論文摘要:作為黨執政的主體所在,肩負以德治國的歷史使命,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必須牢記為民、忠誠、廉潔、仁愛等美德。同時,要以黨員自我修養來激活道德內生機制,以理想信念教育來豐富道德世界,以制度建設來規范道德的他律機制,全面加強執政黨的個體道德建設。
- 上一篇:知識型產業統計論文
- 下一篇:旅游景點市場營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