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培養和思想政治思考論文

時間:2022-01-18 03:39:00

導語:個性培養和思想政治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性培養和思想政治思考論文

個性是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系統中能動地形成的個體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包括動機、意志、氣質、情感等,是一個內涵非常廣泛的概念。在人的個性品質中,即有惰性、保守性、依賴性等不良個性品質,也有獨立性、開拓性、進取性、堅定性等積極個性品質。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人個性培養中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極個性品質的作用,激發積極個性品質的發揮。

一、當代人個性培養的內容

當代人的個性培養重在個體主體性的培養,因為主體性是人作為對象性活動的主體所具有的本質特征,是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在處理外部世界關系時表現出來的一種功能特性,是主體在作用于客體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每個人的主體性是不同的,不同主體性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就是哲學上的“個性”。在馬克思的“人學”思想中,人的個性與人的主體性始終統一:主體性越強,其個體性也越強,反之亦然。因而個性培養重在主體性的培養,它包括下面三個方面的內容:

1.能動性是個性培養的基本內容。

能動性相對于被動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選擇性。明確的目的支配著主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達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進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計劃。在計劃的實現過程中,將經歷各種選擇與困難,這就要求主體發揮個人的主見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從而實現目的。具有能動性個性特征的個體,始終處于積極、主動和活躍的狀態中,他們能自覺地調動潛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2.自主性是個性培養的核心內容。

主體性是相對于依賴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積極個性特征的人絕非依賴性的人,它意味著“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這樣的人,具有自立、自為、自強的品格特征,既是外部客觀環境的積極調控者,又是自我意識的主導者;既能夠認識自己和自己的主體地位,能支配和選擇自己的前途與命運,又能自然而又充分地顯示個人的潛能、意志和魅力,表現出獨特的能力和品質,最大限度的求取發展。

3.創造性是個性培養的最高目標。

創造性不僅是對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對主體自身的超越,它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具有創造個性特征的個體,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權威挑戰;能獨立提出問題、設想并進行驗證;有著永不滿足的進取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有細致和敏銳的觀察力;對新事物很敏感,對發現新事物和創造活動有著強烈的興奮感和情感傾向;敢于冒險,敢于獻身。激發人的創造性是個性培養的最終目的。

二、現時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著力于人的個性培養

時代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也應有所不同,與時俱進是思想政治教育永葆青春的法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是一個多元時代,是一個個體要求得到充分尊重與展示的時代,是一個呼喚能力與個性的時代。新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著力于當代人的個性培養。

1.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要求。

根據社會關系的歷史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內在聯系,馬克思把人的發展過程概括成三個基本歷史階段:第一個歷史階段中,人與人之間表現為宗親、血緣關系,以直接的統治與臣服的關系為基礎,個人只是“狹隘人群的附屬物”;第二個歷史階段中,市場經濟以物的經濟聯系(商品、貨幣的交換關系)代替了人的依賴關系,資產階級在把人從神和專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出來的同時,卻又使人落入資本的奴役,落入異化的勞動中;第三個歷史階段中,人不僅擺脫了人的依賴,又擺脫了物的依賴,不僅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為社會關系的主人?!懊總€人的自由發展成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從馬克思的人的發展階段理論我們也可以看出,人類社會的歷史是人不斷發展和完善自身的歷史,是人們向往、追求個性全面自由發展的歷史。社會越向前發展,社會生活就越具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多樣化的聯系,就越是要求社會成員發展多樣的個性與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順應人的個性,不斷確立和弘揚這一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為當代人的個性培養服務。

2.市場經濟體制的自主性要求。

市場經濟體制的特征之一是肯定人作為獨立個體而存在,它要求商品所有者的個人擺脫各種社會限制和束縛,獨立自主地走向市場,按照自己的選擇去進行競爭,追求自己的目標,這就呼喚人的獨立精神和獨創精神的培養。不僅如此,它還把個人利益的立足點放在生產者自己勞動所得的基礎上,肯定個人勞動所得的利益,為有個性的個人創造更高的社會生產力提供了社會舞臺,要想獲得成功,要想避免失敗,就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自主性,施展人的能力。市場經濟呼喚主體性個性特征的培養并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既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核心理論、人的現代化和人的主體地位的本體論基礎,更是現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要順應現時代的潮流,為市場經濟體制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力于主體性個性特征的培養。

3.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①社會層面,即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教育;②道德層面,即對道德信念、道德人格、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的重視和追尋;③人學層面,即對自身的關注、尊重和自主性的高揚和發展。這三個層面的內容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首先著力于人學層面,關注和尊重個體自身,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道德和社會層面的提高;反過來,社會和道德層面又將促進人學層面的發展,因為政治和道德的提高有助于人性的豐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將著力點放在了社會與道德的層面,過多強調培養繼承既定社會秩序與道德規范的個體,忽視作為個體的人的價值問題及人格獨立問題;過多強調以犧牲個人價值為代價去迎合社會的需要,“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和社會奉獻”,忽視了個體個性發展的需求;過多看重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政治服務的“工具合理化價值”,忽視其塑造完善人格,實現人的全面、和諧、自由發展的“目的合理化價值”;在方法上多采取強制管理和灌輸,忽視教育對象人體的內心認同。這種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意識模糊或淡化,片面強調培養和塑造聽話、服從、謙恭、克制和無私的形象,使人的獨立、自主、創造的個性得不到體現,導致教育對象抹滅自身個性去適應“大一統”的嚴格規范要求,失去了建設自身思想道德品質和積極參與知、情、意、行的道德實踐過程的內在熱情與主動精神,甚至出現“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雙重人格?,F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這種傳統模式,塑造完善人格,實現人的全面、和諧、自由發展。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人個性培養中的作用對于當代人個性的培養,決非一朝一夕的過程,它需要一系列的條件和相關服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為其提供思想保證、環境保證、方法保證和責任意識保證。

1.思想保證。

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人的需要,人的主體性,人的價值,人的發展,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學基礎,所以也要以此來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具有鮮明個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職能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絕非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喪失、缺乏主見、盲目隨從的個體,絕非“單面化”和“畸形化”的個體。思想政治教育要從人的需要出發,了解人,尊重并激發人的主體性,培養人的能力并使之發揮出來從而實現人的價值,促進人的發展。

在個性培養的過程中,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所謂“右”,就是思想保守,認為個性張揚沖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黨性”、“原則性”,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秩序的維護?,F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糾正那種過分強化組織與領導、漠視甚至扼殺個人的虛假的集體主義,把個人作為歷史的要求和歸宿,確立人的主體地位,發展人的全面的能力。所謂“左”,就是認為個性培養就是個人主義、個人的自由主義和標新立異,就是與社會的發展方向背道而弛。思想政治教育要讓人們明白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與個性塑造不是等同的;要讓人們明白社會、道德、黨性與個性塑造不是矛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個性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個性是有道德的個性,道德是有個性的道德,任何離開個性說道德和離開道德談個性都是不科學的;要讓人們明白我們所倡導的道德是為了促進人的個性充分正確發展的進取性道德,而每個人張揚個性,發揮能力作好本職工作為社會做貢獻則是最大的道德。

2.環境保證。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勵人們作“出頭的椽子”、“出林的鳥”,還要為之營造出寬松、包容、健康、積極的社會氛圍;對他人的思想和行為,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不論多么與眾不同,都要寬容;在堅持自己觀點的同時,對不同的觀點也要持虛懷若谷的態度,包容別人一些非原則性的錯誤,對別人不能責全求備,不能要求盡善盡美,作到兼容并包,以形成寬松、包容、積極、健康的氛圍,以促進個性發展。

3.方法保證。

要培養千姿百態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幾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提倡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他們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是在“統一”的要求下進行的,其最終仍然是為了達到統一與整齊的目的,為其統治培養聽話和服從的個體,這就為“因材施教”留下了深刻的局限性?,F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既承認個體先天素質的差異性,更承認后天教育效果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通過“因材施教”,培養的是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個體,他們具有獨立性、創造性。通過“因材施教”,所要達到的理想效果是“社會道德意識個性化”,即將作為間接、漸進、普遍性的原則轉變為具體的、豐富的、個性化的信念、理想、守則,使之成為個人的精神支柱,轉化為個人的行為。建立在這種思想指導上的“因材施教”,其針對的“材”不僅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還包括他們的心理、生理、需要、動機、情感、欲望等人格特征;它所實施的“教”不再是直接灌輸、強制執行,而是真正從不同個體出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不同個性特征進行不同的教育,將社會要求向個體需要轉化,將認同的社會主體道德準則和規范轉化為個體頭腦中的品德觀念,使社會道德作為規范成為個體的道德愿望,內化為個性心理品質保留于個體的心理結構之中。

4.責任意識保證。

在個性培養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讓受教育者正視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坦然接受現實的自我,根據自身的特點,克服消極個性,培養積極個性。特別是在個性塑造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障礙,受到種種限制,這就要增強主體的個人意志,培養其適應能力與承受能力。

在個性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正視自己,還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與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個性培養不僅在于個體的完善和發展,更重要的是為社會發展而培養,個體還要對社會負責,踐行其社會功能。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的個性發展是同祖國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有把個人的前途理想和能力置于祖國和人民的事業中,才能有正確的方向和實現的可能,任何游離于祖國和人民的個性和張揚都是極端個人主義的。我們所要培養的積極個性決不是無視社會責任與義務的個性,決不是絕對意義上的自由,它是以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為底限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個體正確處理個人需要的多樣性與社會現實的條件性的關系;正確處理個體活動的隨意性與社會生活的規范性的關系;正確處理個體活動的選擇性與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的關系;正確處理索取與奉獻、享受與創造的關系,增強個體主動的接受教育和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分辨是非、自主選擇和自我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