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品質教育學科發展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意義
時間:2022-03-17 02:23:00
導語:探索品質教育學科發展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自1984年至今,經歷了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個階段,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簡要歷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主要原因,論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重要意義,必將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
1984年,中國高等教育專業與學科體系中開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科的設置、建設與發展,是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基本同步的,經歷了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個階段,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梳理建設歷程、分析發展原因和總結成功經驗,將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又快又好地發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簡要歷程
1.思想政治教育(1984—1995)
設置本科層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一是因為改革開放初期全國人才需求調研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奇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討論,一致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
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的《國營企業職工政治工作綱要》(試行)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籌辦以培養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干部為目標的政治院校。現有的全國綜合性大學、文科院校,各部、委、總局所屬的大專院校,有條件的都要增設政治工作專業或政治工作干部進修班”“,要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在全國形成一個初級、中級和高級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訓練體系”“,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專家”。
教育部于1984年連續發出三個文件,布置在部分高等院校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開辦本科班、第二學士學位班、大專起點本科班的工作。1984年正式設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屬于法學門類、政治學一級學科。全國首批辦學點共13家。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經過幾年本科層次的辦學經歷、經驗積累以及社會需求,黨中央、教育部、各高等學校和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可以進入碩士研究生培養階段。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指示“有關院校要認真辦好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辦好第二學士學位班,并創造條件培養這方面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造就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門人才開辟一條新路。”
198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修訂碩士、博士研究生專業目錄,在政治學一級學科中增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軍事學一級學科中增設軍隊政治工作學專業。經過嚴格審批程序,1988年全國10所高等院校獲準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1990年學科評議組正式通過相關學校的碩士學位授予權。
2.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1996—2005)
1991年起,中國人民大學許征帆教授開始領銜掛靠科學社會主義學科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博士生。這是全國首家、也是當時唯一一家。1995年國務院學位辦委托專家組到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校進行調研,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教學、科研和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情況作綜合評估。準備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調研組建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合并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設置博士點。
199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在新目錄的法學門類、政治學一級學科中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相應的碩士點、博士點,代碼為030205。
首批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全國只有三家: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與華中師范大學合作)、清華大學(與首都師范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合作)。1997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層次的政治教育(師范)與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名稱統一為思想政治教育,設置師范與非師范兩個專業方向。既可授法學學位、也可授教育學學位。從此,形成了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名稱上的不一致。
3.思想政治教育(2006—)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的學位【2005】64號文件指出:“為了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經專家論證,決定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
從此,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個二級學科中的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名稱在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得到統一。2008年4月又增設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共包括6個二級學科。
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位點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1個、碩士點7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13個,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52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26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47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22個,思想政治教育66個,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待設;二級學科碩士點842個,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4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100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189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96個,思想政治教育253個,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待設;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辦學點大約300個。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什么能夠在短短24年間從無到有迅速發展壯大?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今后怎樣才能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黨中央高度重視、專家學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繼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1.黨中央高度重視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前提條件
第一,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事特辦、重點扶持。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以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以為總書記黨中央,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始終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發表了許多重要指示,頒布了中央16號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貫徹特事特辦原則。從1984年設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1988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996年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到2005年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2006年批準21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都是中央文件決定的,無一不是特事特辦,沒有其他如何一個學科享有這樣的規格;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納入其中,在設立教育部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時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規定和要求等,都是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具體舉措。
第三,加強組織領導確保重點扶持得以落實。教育部先后由政教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社會科學司等一個甚至兩個司局領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專業,各省市自治區、各高等學校也都有相應的組織機構管理這一學科和專業。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幸運之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快速發展的組織保障。
2.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客觀基礎
第一,設置、建設與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另一方面,中國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建設事業需要確保證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需要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需要克服和清除各種消極落后現象和不良社會思潮,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需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設置與發展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內在需要。
第二,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問題,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和現代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依托和支撐。
第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具有理論性和應用性兩個特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宣傳與傳播,需要正確的原則和方法。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適應了這一重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成果為此提供了理論、原則、思路與方法。
3.專家學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內在動力
專家學者是個廣義的概念。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區和各高等學校的很多相關領導同志,他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家學者,有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專家學者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離不開專家學者辛勤努力、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同仁申請和完成了一批高層次科研項目,出版了眾多著作與教材,發表了大量高水平學術論文,獲得了包括國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區獎勵;在學科理論創新、完善學科體系、學位點建設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等各個方面做出杰出貢獻。
第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及學術委員會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方向、理論研究、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專業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科學化以及溝通信息、總結交流經驗、團結隊伍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研究會在、教育部領導下,1984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擁有31個省區市、軍隊院校系統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體會員33個。研究會舉辦學術會議、舉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專著與論文的評獎、出版論文集、創辦學術性刊物《思想教育研究》、成立學術委員會,加強與有關學科專家學者的聯系,推動基礎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2007年春開始,學術委員會就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及輔導員工作理論與實踐兩大專題進行研討,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分別承擔兩個系列共22項專題研究,預定于2008—2010年分批出成果。
第三,報刊雜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中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都定期設有思想政治教育版面;《馬克思主義研究》、《教學與研究》、《高校理論戰線》、《求是》等都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欄;《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思想教育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的辦刊質量都有很大提高;最近,《北京教育》出版了《北京教育(德育)》版。報刊雜志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發揮了媒介平臺作用,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中提升了自身的學術水平和刊物品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重要意義
新時期最顯著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與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也是改革開放的生命線。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設置、建設與發展,對順利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為改革發展穩定、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的“生命線”工程提供理論、學理和人才支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的結論提供學科依據。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關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一門科學的問題就引起了爭論和討論。如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題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的文章。1982年,、教育部聯合召開政治理論教育座談會,一致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直存在疑問。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設置、建設與發展,才從學理和學科層面解決了這一問題,結束了一些無謂的論爭。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線提供理論基礎。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線的提法可以追溯到紅軍時期,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都被黨中央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所確認。但從理論與學科、歷史與現實等角度科學論證和系統證明生命線結論,使之建立在理論和學科之上,則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充分發展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條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自創辦以來,培養了數十萬優秀人才,大量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奮戰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線。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崗位上發揮著骨干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內涵和基本原則更加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號文件中得以確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說法,避免產生歧義和造成混亂。16號文件也明確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上述6條重要原則的確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結晶。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明確和規范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與內容。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勢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負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深入開展社會實踐;大力建設校園文化;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等,實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內容與效果的有效結合。上述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內容取得的共識,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設成果,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比較充分發展的基礎之上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設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奠定學科基礎。新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中國近觀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由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和六個二級學科支撐,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四門課程分別具有直接對應關系。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強有力支撐。
3.設置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學科體系更加完善
第一,先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后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中具有重要作用。1996年設置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兩個大方向中的一個,而且是學科體系相對比較成熟的學科。在2005年底設置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獨具特色、兼有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特點。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現社會主義大學的性質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性質和方向,也是中國大學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的重要保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設置,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學科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在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學科體系的12個學科門類中,雖然在哲學、經濟學等門類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等學科,但始終缺少從整體性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六個二級學科的設立,填補了從整體上系統研究、把握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學科空白,使中國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得以進一步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春天已經來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進程任重道遠。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批轉《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1983年7月1日)[DB/OL](2007-06-07)[2008-10-26]/xwzx/gnsz/szyw/200706/07/t20070607_11633643.shtml.
[2]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院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規定的通知》(1984年9月4日)[DB/OL](2005-06-20)[2008-10-23]/viewtitle.jsp?url=3964412.
[3]中共中央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1985年8月1日)[DB/OL](2008-04-19)[2008-10-29]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4/19/dca8442908f04b255abbd91b0a88ab9c_0.html.
[4]中共中央《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1987年5月29日)[DB/OL](2001-09/06)[2008-10-18]/20010906/3000447.shtml.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年8月26日)[DB/OL](2004-1015)[2008-10-15]/c/2004-10-15/10353935285s.shtml.
[6]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2005年2月7日)[DB/OL](2007-06/18)[2008-10-21]/edoas/website18/55/info8955.htm.
- 上一篇:分析品質教育學科發展的新趨勢
- 下一篇:小議思想政治教學目前價值的三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