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共青團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
時間:2022-08-10 03:30:14
導語:學院共青團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承擔著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的光榮使命。高校中絕大多數青年學生都是共青團員,因此高校共青團組織更是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擔負著為祖國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使命。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對象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應該以新的眼光審視高校共青團的工作,看清形勢,弄清需求,以積極的態度推進高校共青團的建設。
一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新問題
1.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面臨新問題傳統管理體制下,高校共青團支部的設置均依托班級的體系建立,從而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道德品德教育,營造良好向上的集體氛圍、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集體凝聚力。然而,隨著高校教學體制的改革,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后,很多課程合班教學,部分課程實行自主選課制度,沒有各班級的固定教室,學生上課的流動性加大,大學生的班級觀念弱化,班集體活動減少,削弱了基層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團組織對團員進行教育和管理的難度增大。
2.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變化增加了共青團思想教育工作的難度當代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理想信念、政治信仰變得現實功利,對于參加共青團組織及其活動,所看重的不是團組織能夠給他們帶來什么榮譽,而是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利益。價值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自主意識、獨立意識、競爭意識明顯增強,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更加強烈,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錯誤價值觀在大學生中越來越有市場。潛意識中,存在著理想與現實、奉獻與索取的矛盾沖突,而在道德觀方面,當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道德認知水平低下、社會公德意識淡薄、道德意志不堅強的情況,這些大大增加了高校共青團思想教育的難度。
3.網絡時代對高校共青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難題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網絡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娛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而改變了他們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方式。網絡的開放性和信息來源的廣泛性對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方向、思維方式、行為模式、性格心理都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網絡的信息量大、內容廣泛,良莠不齊、魚目混珠,部分大學生對網絡的迷戀嚴重危害到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一些腐朽、錯誤的信息泛濫,容易誘發大學生的思想波動和道德水準的失范,動搖和阻礙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政治觀。這些網絡帶來的問題無疑都給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難題。
二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1.以社團的活動為載體,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已成為當今高校自主、自律、自為的教育文化,它能讓大學生成為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體,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因此,高校共青團要依托社團,吸納更多的大學生參加活動,同時要積極開發設計出形式新穎、參與性強的活動,為大學生搭起一個自我展現的舞臺,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引導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向高層次發展,吸引凝聚更多的青年學生。
2.占領網絡陣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號召力首先,高校應當抓緊時間建設學生門戶網站,貼近學生生活,提供各類免費網絡服務,積極利用各方資源、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逐步建立共青團組織在校園網中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其次,要加強網絡媒體與陣地建設,充分發揮網絡的教育功能。此外,還可以建立基于網絡的團務管理信息系統,及時采集關于青年學生思想動態、基層團干部隊伍狀況等方面的信息,有力地支持共青團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
3.完善組織運行機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高校共青團組織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理解學生、貼近學生、解決青年學生的實際問題為己任來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放棄教條、空洞的口號式教育,找準年輕人的思想脈搏,辦實事,將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實處。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團干隊伍,通過這支隊伍圍繞解決青年人的實際需要展開工作,從而影響、帶動、引導一批青年大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與不良現象作斗爭,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此外,高校共青團還應積極發揮實踐育人的優勢,全面依照《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內容,以開發大學生的人力資源為著眼點,從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科技學術與創新業績、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等六個方面發展和完善大學生的智能結構,使之全面綜合發展成才。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和“第二課堂”這一載體,營造“關注素質、拓展素質”的濃厚氛圍,拓展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機制,不斷增強高校共青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上一篇:財政局民生宣傳方案
- 下一篇:文化哲學下的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