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9-13 09:00:29
導語:“中國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和重要特征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無論是否實現。國家和民族也不例外,夢想對于國家和民族而言是前行的指路燈,是國家和民族不斷發展的澎湃動力,是國家和民族的“魂兒”。“中國夢”是近代中國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在推進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不斷提升綜合國力的基礎上,尋求最為科學、有效的途徑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理念包含中國崛起、民族興旺、四個現代化等重要內容和理念,既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未來我國綜合國力全面發展和提升的指導。
(一)“中國夢”的豐富內涵
適時的“中國夢”理念,符合當今時代的主題和我國發展的要求,充分激發了中華兒女民族振興的激情,已成為全民族和全世界華人的共同心聲。中華民族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進行列,近代中華民族的落后和沒落,使中華民族遭受了巨大屈辱和奴役,付出了血和淚的代價,教訓慘痛。曾經的輝煌難掩近代中華民族面臨的窘境,內憂外患讓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的崛起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中華兒女從未放棄對“中國夢”的求索、不斷思變,努力進步。盡管辛亥革命沒能徹底改變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悲劇命運,但喚醒了沉睡中的雄獅。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誕生,奏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華美樂章,不僅引領中華民族實現了的獨立和解放,還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國家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二)“中國夢”的重要特征
“中國夢”的核心內容和特征就是實現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和人民的幸福。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與每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中國夢說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是不僅可以實現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美好愿景,還可以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個人命運、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體現了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的高度統一。中國的歷史和發展經驗告訴我們,要盡快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匯聚中國力量,發揚中國堅韌、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中國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中國夢”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號召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適時的融入中國夢的相關內容既有必要性,也有緊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科學的融入“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也是長期的重要任務,因為這是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有助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一)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
人才是推進國家和社會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高等學校的中心任務就是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生力軍。合格的高素質人才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作用。高校對于大學生的培養目的在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及身體素質,核心要素是思想政治素質。高校是各種思潮交織的地方,也是各種意識形態斗爭的重要戰場,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歷來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當代大學生主動接受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僅有利于個人的健康發展,也利于國家和民族的進步。國家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并要求:以堅持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和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關教育。有助于青年學生遠大目標的樹立,引導他們堅定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走穩、走好,并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勇往直前的為實現民族振興大業而艱苦奮斗。當前,要最大限度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將“中國夢”科學的融入其中。
(二)“中國夢“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工作要求相契合
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一體化進程不可逆。社會多元化的格局越來越明顯,多種思潮并存,急劇變革中的我國社會正處于思想活躍并沖突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值得重視,并積極開展對策研究。思政管理理念相對于大學生思想的活躍度而言顯得有些滯后,大學生當前敏感性較強強,自我意識突出,強調自由,抵觸學校的管理,有的甚至比較激烈。這些情況對學生管理、校園安全和穩定造成了較大影響,不利于學生“三觀”的正確形成。所以新形勢下高校要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國夢理念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了工作思路,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相關話語體系的重要發展。中國夢個人夢、民族夢和國家夢的有機統一,體現了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理想的融合和統一,既尊重了個人夢想也強調了共同理想,體現了人主體需要的滿足與契合。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夢內涵和實質始終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國夢”作為中國人最偉大的夢想,激勵著所有中國人在奮發向上,不斷前行。它鼓舞了士氣同時也激勵了人心,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奮斗,不僅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可以在萬眾的共同努力下盡快實現。“中國夢”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具體實踐中,完美實現了內容和形式的結合與統一。大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前奏,大學生有自己的夢想也在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期望美好的圓夢時刻;思想教育既要通俗易懂,也要被被學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中國夢”理念的提出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距離。
三、“中國夢”對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的啟示
(一)“中國夢”很容易引起每個中國人的共鳴
特別是大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質,能從更多角度、更深層次對中國夢進行有益的理解和解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國夢元素后可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對凈化校園思想環境促進大學生養成更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具有積極的意義,可以創造更為適合的大學文化環境和氛圍,使大學生能夠更快、更好的學習和接受先進的思想。“中國夢”作為導向,可以更好的引領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大學校園的精神文化與國家的精神文化建設標準相一致,“中國夢”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確定了新的方向,作為當代大學生最好的思想指導,對于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非常有利。“中國夢”充分融入到大學校園物質文化生活和建設中。大學校園物質文化包括校園綠化和美化、建筑群落、校內人員的裝扮等,這些要素都體現了校園人文精神以及價值追求,將高校的;歷史淵源和特色展現給大家。把“中國夢”作為重要的內容,營造良好的校園氣氛,在校園內的宣傳板、廣場、主要街路等處設置與中國夢相關的名言、警句。對校園內的樹木、庭院、小溪等進行合理的美化和宣傳,開展美化宣傳,構建校園內“中國夢”的良好環境;“中國夢”理念還可以融入到校園各處硬件設施中,讓校園內處處可見“中國夢”的影子,學生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與“中國夢”零距離接觸,耳聞目睹含有“中國夢”思想內容的宣傳和學習資料,潛移默化的學習中國夢的相關內容。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中國夢”主題活動
可以選擇適當的時機開展內容豐富的黨建活動,形成有效途徑學習“中國夢”。要組織大學生黨員充分起到帶頭作用,發展思想進步、素質過硬的大學生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還要學生黨員強大的感染力量,激勵和帶動周圍大學生積極踐行“中國夢”。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化宣傳手段讓大學生以喜聞樂見的方式了解“中國夢”及其相關思想,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中國夢相關內容。高校可以從實際情況出發,建設豐富多彩的,集知識性和趣味為一體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讓中國夢理念在學生建立更為廣泛的基礎。另外,還可以在大學生社團文化中融入中國夢的相關內容,使廣大學生在課余的各項活動中也能了解和感受到中國夢教育的內容和魅力。
(三)結合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中國夢”教育的實效性
可以組織學生結合“中國夢”理念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便于大學生更好的學習和體會“中國夢”教育內容。高校可酌情有針對性的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不同形式和不同內容的大學生實踐活動時,如專業性實習活動、支援邊遠山區、農村支教等活動,踐行中國夢思想的同時,積極宣傳中國夢思想。社會實踐過程中,能真正體會到國家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績和帶領各族群眾取得的偉大成就,加深理解國家的政策方針,感受人民群眾對黨的擁護,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使大學生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生活,有干勁豐富自己的人生,有信心實現自己的中國夢。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中國夢理念的認識,能夠從容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包括挫折在內的各種問題。
(四)在高校教師中開展踐行中國夢,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學習和實踐活動
老師的素質不僅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教師的言行還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認識。優秀的教師不僅讓學生學會、學懂文化知識,還應該身體力行,讓學生受到他崇高品德的熏陶。淵博的知識儲備,崇高的情操和道德品質、健康的人格等是高校教師必備的素質。不同的人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不盡相同,也會有對“中國夢”的不同見解,不同歷史階段又賦予了“中國夢”不同的內涵。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教師群體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推進高校各項工作健康有序的推進。過硬的教師隊伍是高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石,也是“中國夢”理念對高校工作的客觀要求。
四、結語
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做好人的工作,而人的思想客觀上是活躍不定的。只有不斷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快速發展,才能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中國夢”理念豐富的內涵為高校思想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內容,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思維,將“中國夢”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現更多的創新元素,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國夢”的重要思想和理念,“中國夢”教育在全國高校的全覆蓋。激烈大學生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作者:路標 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中國夢”與政治認同的構建
- 下一篇:城管局“扶貧濟困月”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