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價值引領

時間:2022-09-13 09:03:06

導語:中國夢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價值引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夢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價值引領

一、中國夢作為當代中國人的共同愿景

所追求的除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還包括每一個中國人夢想成真的機會。其所彰顯的社會主義本質的價值維度,就是中國夢所蘊含的追求社會公正、誠實守信、共同富裕等價值目標,對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價值引領方向。

1.中國夢蘊含的公平公正的價值追求目標是個人實現理想、創造價值的基礎。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絕大多數中國人已經擺脫了生存困境,進入了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當前中國夢最重要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讓每一個努力奮斗的中國人都有向上攀爬的階梯,都有實現人生夢想的機會,實現各個階層合理的流動,打破富者恒為富者、窮者恒為窮者的不公平狀態,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和優越性。因此,十八大將保障社會公正當作最重要的改革目標,并提出“要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可以說,中國夢蘊含的公平公正的價值目標,為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追求提供了明確的時代坐標。

2.中國夢蘊含的誠信價值目標是市場經濟順利運行的基礎和維系力量。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觀沖擊下,中國人誠信倫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制假造假層出不窮,在利益的驅動下,無數的道德底線被沖破,中國社會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機。中國夢所追求的國泰民安的大治境界,離不開誠信的社會環境。大學生的誠信意識的建立和對誠信倫理的堅守是未來中國誠信風尚形成的關鍵因素,也將深刻地影響到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因為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放棄私利而為理想信念持續奮斗。實現中國個人和社會在誠信風尚上的夢想,建立符合中國人個性和中國文化習慣的中國式誠信是中國夢的重要支撐,是當代大學生在新時代的使命。

3.中國夢蘊含的共同富裕價值目標是公民權利得到保障的充分條件。權威媒體曾經做過調查,中國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改革焦點之一便是收入差距,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八屆四中全會推出的一攬子深化改革措施和公民權利保障,有許多方面涉及到共同富裕,這是目前深化改革的重點。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實現共同富裕,追求社會公正也將成為新一代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價值引領目標。在追逐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在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中國人的人格主體將得到彰顯,金錢再次成為人生的工具而不再是大多數人追求的價值目標,而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有中,社會公正和平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目標得以實現,當代大學生將在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中促進中國夢的不斷實現。除了公正、誠信、共富等價值目標外,創新、法治、平等、生態文明等價值訴求也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方面,這些價值理念也會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營養,引領他們將這些價值目標轉化為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堅定信念,并通過不斷努力奮斗最終將其轉化為社會現實。有了這些符合自身需要和時代需要的價值目標作支撐,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的實現便有了堅實的基礎。

二、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實現的過程

也是中國夢不斷變成現實的過程。這一動態的過程將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要想當代大學生能夠將理想信念奮斗到底,將中國夢所蘊含的獨特價值變成現實,需要中國夢不斷在愿景召喚、精神動力、制度環境的保障方面為其提供高效的路徑支持。

1.中國夢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提供愿景召喚。對現狀永不滿足,對未來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是大學生理想形成的動力源泉。可以說對未來藍圖的描繪形成的理想圖畫,形成的美好愿景的感召力,決定了大學生理想的堅定性和實現程度。而個人的理想愿景總是深深地受到國家、民族社會這個時代共同理想的召喚。二十一世紀大學生為理想奮斗拼搏的動力來源于對未來中國生活和發展的憧憬和期盼,來源于他們對自己、家庭、國家的責任和信賴,因此,屬于這個時代的共同理想所提供的愿景越有吸引力和現實性,就越能吸引大量的大學生投身其中。中國夢所提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共同夢想,展現出未來中國的動人愿景。這個集體夢想一改過去共同理想的抽象和高遠,變得與每一個中國人息息相關,很能打動當代大學生的心靈。因為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深深地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建設一個富強中國,一個文明中國,一個公平中國,一個幸福中國,一個物質豐富和精神充實的中國是這個時代的呼喚,是每一個大學生內心深處的美好夢想。每一個中國人通過自己和家人持續不斷的奮斗,在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中,實現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人際關系的和諧。

2.中國夢為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實現提供精神動力。精神具有巨大的能量,因此,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大學生在為理想奮斗的過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會遭遇波瀾和坎坷,特別是高遠的理想,往往充滿了長期的磨難和艱難險阻。因此,將理想變為現實,創造美好未來,就需要百折不撓的信心和堅忍不拔的超強意志力。這種信心和毅力根源于一個人精神的強大。中國夢是除了實現國家富強和繁榮之外,更是中華文化的復興之夢,是民族精神強大之夢。中國夢與美國夢的不同在于,美國夢是通過每一個美國人努力奮斗,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將美國打造成世界霸主,中國夢是通過中國人的持續奮斗將中國打造成為一個熱愛和平、建設和諧世界的具有王者氣度的強國。我國先賢老子在幾千年就指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同樣適合于國家,一個民族真正的強大不是靠武力的征服,而是文化的感召和精神的引領。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正因為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強大的生命力,才使中華民族數次面臨危難而處變不驚,安然無恙。時代不斷向前發展,民族精神也與時俱進,在大發展大變革的新世紀,價值觀念越是多元,就越需要啟迪大學生心靈的精神理想,引領他們的理想坐標。中國夢所倡導的自強不息的傳統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將為大學生實現理想,堅定信念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3.中國夢為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實現提供制度環境。人是環境的產物,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實現,既取決于個人能力、意志品質等因素,又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理想信念的實現不能靠主觀和幻想解決問題,而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制度完善。只有在社會制度環境所體現出的主導價值和倫理精神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相一致時,內心的向往與社會現實高度的融合,理想和信念才會對行為產生切實的感召力。制度通過不斷地影響環境,從而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其以活生生的社會現實賦予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以特定的價值導向,不斷地引領人們的理想追求。所以說,好的制度讓壞人變好,壞的制度讓好人變壞就是制度力量的最好寫照。中國夢的實現需要通過一系列深度改革,對國家制度進行再造,進而改變中國社會環境。因為隨著每一次社會制度的巨大變革,人們的觀點也會發生變革。一個社會價值觀念質的飛躍,不僅僅是概念上的突破,而在于環境的改變和現行制度的改造。十八大以后一系列改革思想和舉措,就是要在社會的重大領域,實現一系列的突破,構造一個綜合制度框架,從而打造一個真正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通過制度內含的強制性和普遍有效性的價值觀念,不斷地塑造符合時代的個人價值觀念,完成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有力引領。

作者:艾素平 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