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在輔導員談心談話的應用
時間:2022-03-17 09:39:00
導語:積極心理學在輔導員談心談話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積極心理學中應用于個體溝通的短焦技術以及團體溝通的成長小組技術,重視用朝向未來和目標解決的積極觀點來促成學生改變。本研究通過案例實踐與分析,總結積極心理學技術在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中的應用策略,為促進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短焦技術;成長小組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輔導員需學習和運用科學知識,有目的地關注和輔導學生思想、心理等各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1]指出,要結合大學生實際,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可見“談心談話”作為高校輔導員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是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與人交心的工作,但是,隨著新媒體、現代通信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灌輸式“談心談話”難以為學生所接受,如何結合新的時代背景探索和構建師生溝通新途徑是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談心談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從文獻梳理來看,目前輔導員談心談話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方面,例如高校輔導員談心制度[2]、談心談話重要性、[3]新媒體在談心談話中的應用[4]等。而積極心理學研究則在心理治療方面不斷深化。將兩者結合起來的文獻研究非常少,且缺乏對待不同學生群體的具體操作技巧。1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談心談話的必要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5]中指出:“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了達到《綱要》的相關要求,高校輔導員應該掌握談心談話的基本原則和技巧,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開展談心談話是指面對高校大學生,輔導員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工作理念、方法,與學生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挖掘和評估學生的需求和問題,與學生共同制定工作目標,幫助大學生改變或解決問題。談心談話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是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的載體,是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教育水平、不斷完善自我的一種工作方法。現實中,一方面,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在開展談心談話過程中,常常感到工作難度大,缺乏有效抓手,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高校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經常會遇到問題,傳統的談心談話方法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感不強,說教意味較濃,學生后續行動力不足。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技巧開展談心談話強調只要能找到學生自己的目標,而非教師、家長的期待,就能有效地完成談心談話的工作目標。積極心理學不僅幫助和鼓勵輔導員接納與適應各種學生的觀點,提供不同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幫助大學生積極正向地看待問題,尋找自身優勢,更加樂觀地面對人生。如果高校輔導員能夠運用積極心理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則有如獲得“一支魔法棒”[1](魔法棒技術是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理論的一種可操作性的技巧),讓教師有力量、有方法,讓談心談話質量更高。2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談心談話的可行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側重教育實施者的技能要求和教育內容的先進性,而對教育對象的關注和對教育方法的探索略顯忽視[6]。思政教育做到學生心里去,積極心理學中“尊重和傾聽”的手法很有借鑒意義。積極心理學強調每個人都是自身問題的解決專家,通過挖掘自身優勢,提高個體的能量感和幸福感[7-9]。從理論來看,積極心理學與談心談話目標如出一轍,學生作為溝通對象,可隨時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并非單純的被動接收。通過面對面的交談和互動,輔導員可以關注到遠程互動中難以覺察到的語言和非語言信號,隨時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談心方向。從實踐來看,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觀點,應用技巧對于普通輔導員來說好學、易懂、容易掌握。以積極心理學指導高校輔導員開展談心談話將有效發揮高校育人工作的實效性。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時常面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他們問題不同,訴求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方法與其溝通。在積極心理學溝通技巧中,可根據談心對象的不同問題與需求選擇個體與團體溝通方式。例如學生在自我探索過程中因為情感、家庭等原因陷入成長困境,或因為過去的經歷而受挫希望得到輔導員的傾聽和幫助,這時輔導員可采用個體溝通方式與其談心。此外,當了解到學生希望得到類似經歷的同伴的經驗或鼓勵時,可選擇團體溝通方式與其談心。本研究運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技術(又稱“短焦技術”)指導個體溝通,采用成長小組技術指導團體溝通。
二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個體談心談話的技巧及案例
個體研究資料收集于2018年9~11月,經過校心理中心培訓后的兩名輔導員對大一40名新生開展個體談話,于2018年11月30日前收集學生反饋信息并進行分析。1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個體談心談話的技巧。積極心理學中有一種比較簡單易學的技術方法,叫作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技術,簡稱短焦技術。利用短焦技術,輔導員采取“解決式談話”幫助學生進行行為改變。其基本理念可概括為以下幾點:(1)事出并非都有因,不如指向目標解決;(2)相信人們有解決自身問題的資源與潛力;(3)用正向的、朝向未來和目標解決的積極觀點來促成改變的發生;(4)找出“例外”情況,從中找到解決方法;(5)持續的小的改變會累積成大的改變[10]。通過研討和實踐,本文嘗試總結輔導員短焦談話框架,其基本內容可簡化為以下五個方面。(1)信息收集:了解學生的背景信息,著重記錄興趣特長,肯定學生的資源和力量。例如“你今天按時來這里,輔導員看得出來你很重視這次談話”。(2)工作聚焦: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讓他了解到問題的一般性,通過暗示讓學生聚焦到問題解決。例如“面對這件事,你想我可以幫你什么?”(暗示當事人為自己負責)、“你今天來想要改變的是什么?”(暗示會談的方向是改變,而不是問題)。例如“其實你的問題在同齡人中很常見,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有。不同的人,因為性格、成長環境等不同,產生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如果你不愿意追溯那些,我們不妨聚焦到問題解決上來”。(3)對策探討:輔導員重點和學生探討切實可行的計策,重點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可分段實施,增強自信。特別的,可以通過評量讓學生對當前變化有較為清晰的認識。例如“我們一起來看看現階段你有哪些資源,我們可以分成哪幾個步驟來做?”;“假設1到10的量表,如果0表示非常不好10表示非常好,你對今天自己的情況的評量是多少”。(4)應用技巧:學生抱怨的問題也會存在例外,可能只是當時被忽略了,輔導員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在這些例外發生時自己是如何應對的,試圖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你所提到的狀態一直都是這樣嗎?有沒有好一點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是如何應對的?”;當學生糾結于過去,陷于問題時,輔導員可以通過奇跡提問來引導學生找到理想的狀態,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假如你明天醒來,讓你煩惱的事情都自然消失了,你的一天會是怎樣的”。(5)循序漸進:每次談話都關注學生的改變,發掘學生的優勢和改變動機。例如“你從上次咨詢到今天的這段時間,事情有沒有變化”;“我注意到,你現在似乎會樂觀一些了”。2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個體談心談話的實踐效果。后續收集不同學生對談話的反饋,學生提及最多的感受為:獲得尊重:“感覺被理解”等(例如同學A、E);加強溝通:“會主動和輔導員談話”等(例如同學A);發展自我:“認識自己的資源”“有幫助到我”等(例如同學B、C、D)。同學A:感覺自己終于被人理解,以后會主動找輔導員聊天。同學B:談話確實有幫到我,我覺得很有用。同學C:輔導員談話沒有一直揪著我的問題而是幫助我認識到自己以前成功的經驗,這個很有幫助。同學D:謝謝輔導員,我知道該怎么利用自己的資源,而不是怨天尤人。同學E:一開始覺得輔導員會責備我的想法,但是她很能理解我,她的這種方式不一樣。將短焦技巧融入師生談話中,經過整合后,輔導員與學生談話更理解學生的需求,有助于幫助學生發掘自身主動性和能動性,有效降低師生談話的隔閡與脫落。
三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團體談心談話的技巧及案例
對于個別學生面臨的個性化需求,輔導員可以開展個體談心談話,而對于群體時,輔導員也可以開展團體談心談話。這里所指的團體可以是一個班級的學生,一個在某個方面感興趣的學生群體。本研究團體談話資料收集于2018年10月-12月,經過校心理中心培訓后的兩名輔導員對大一8名自愿報名的學生開展4次團體談話,于2018年12月末收集學生反饋信息并進行分析。1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團體談心談話的技巧。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是一個發展周期,可以分為八個階段———嬰兒期、兒童早期、學前期、學齡期、青春期、成人早期、成年中期、老年期[11]。大學生從青春期向成人早期過渡,面對新的發展任務、新的環境適應,也需學習和建立與之相符合的新能力。成長小組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將一群有共同成長任務的朋輩群體組成小組,在專業輔導員的帶領下,通過團體討論、互動游戲等形式使學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完成角色轉變、促進個人發展與成長。借鑒社會工作小組工作及心理學團體咨詢的方法,圍繞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自我認知、人際溝通、生涯探索、親密關系四個主題,設計四次小組活動。不僅融入傳統小組工作中的領袖能力、合作精神、創新思維等[12],更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納入思想價值引領和案例分析等元素,充分發揮輔導員和朋輩群體的主導作用,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大學生活,增強自我認知。具體來說,團體談心談話可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導入主題,通過熱身活動,營造氛圍;第二階段為進入工作階段,創設情境,引發討論與思考;第三階段為轉換階段,通過多種活動深入探討;第四階段為總結階段,分享感悟,解答疑問[13]。在團體談話過程中,需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具體表現在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各個環節,以及增強學生思考和分享的能力。2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團體談心談話的案例。本研究在心理咨詢中心長期開展的心理成長小組基礎上,通過專家評議,形成新的小組活動方案。并邀請心理咨詢中心專業咨詢師對小組組長(輔導員)進行三次工作培訓。最終形成以下工作方案:在2018年10月開展成長小組,一期四次活動,分別在每周五晚間進行,每次時長1小時-1.5小時,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輔導員擔任小組組長,招募兩名助管擔任觀察者。面向大一新生招募小組成員8名。小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共同圍繞相應主題開展游戲和主題討論。具體方案如下。四次活動后,觀察者邀請小組成員對活動滿意度打分(0~10),并進行訪談,了解學生的心得、感想和改進建議。在最終的評分中,學生總體滿意度達8.55。通過后續訪談,收集不同學生對此次活動的感想,發現學生提及的收獲包括:獲得經驗:“少走彎路”“防止走入誤區”(例如同學F、G);認識大學:“看到困境的縮影”“對大學生涯有了清晰的認識”(例如同學G、H);發展自我:“培養專業興趣”“保護自己”“選擇、獨立、社交”等(例如同學H)。同學F:通過組織集體互動活動、交流經驗來幫助我熟悉大學生活,還通過案例分享快樂的體驗,遇到的問題,應對的策略,讓我在大學的新生生活中少走了很多彎路。同學G:我們能夠看到大學生活中會遇到的一些困境的縮影。此外輔導員們認真地給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經驗,防止我們走入誤區。同學H:幫助我對大學生涯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使我更加堅定信念,培養了專業興趣。更加懂得保護自己,學會選擇,
四對策和建議
1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新途徑。針對以往思政研究在途徑和實踐方法上的不足,本研究重點關注積極心理學技術在談心談話中的實操性應用,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更讓學生獲得思考與改變的主動性。根據談心對象的不同問題與需求,采取個體與團體溝通方式,均能有效幫助學生。本研究的個體溝通以短焦技術為指導,通過輔導員一對一談話模式對學生進行輔導。當輔導員了解到學生的問題具有隱私性,不希望與同學或家長分享,輔導員可采用個別化原則與短焦技巧進行工作。在個體溝通中,輔導員能夠更加聚焦于學生個體,讓學生感覺到被全然關注,有助于推動學生自我覺察和自我改變。團體溝通一般應用于有相同或者相似問題的學生群體,通過參與和交流將團體中學會的經驗發展到生活中去[14]。本研究以成長小組技術為例,幫助8名大一新生學習適應技巧,端正思想,同時幫助改善人際關系,提高了輔導效率。在有限的資源下,輔導員可將個體溝通作為團體溝通的補充,采用“團體輔導+個體關注”的模式進行談心談話。2提高輔導員談心談話技能。通過談心談話開展思政工作,看似簡單,實則為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作。高校需重視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高校學生工作瑣碎化、復雜化,使得輔導員將過多精力投入行政工作中,談心談話往往力不從心。做好談心談話工作,需要高校減少輔導員過于行政化的工作負荷,并注重工作技能培訓,加強多學科工作技能指導,讓輔導員具備談心的工作氛圍,增加談話的工作能力。作為輔導員,需要進一步學習和了解思政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就業指導等方面知識[15],提高綜合素養和知識儲備,培養自身覺察力和感悟力[16],從而使談心談話更加專業。隨著“00后”一代進入大學校園,輔導員需要不斷充實自身文化素養,學習新知識,了解新媒體,及時發現新問題,加強思考,做好大學生的指導者[17]。但本研究還存在以下不足:(1)缺少量化研究測量學生在接受心理學干預前后的數據變化,在以后的工作中希望加入量表與對比;(2)因為時間和人員限制,本項目應用的技術有限,今后研究可進一步發展更多的積極心理學技術與思政教育相結合。
作者:鄭悅 單位:華東理工大學
- 上一篇:網絡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下一篇:輔導員意識形態工作能力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