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管理落實課程思政探討

時間:2022-05-28 02:45:48

導語:企業戰略管理落實課程思政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戰略管理落實課程思政探討

摘要:企業戰略管理作為經管類專業的重要課程,蘊涵著豐富的思政元素的融合點,是進行“隱形”思政教育課程平臺,結合企業戰略課程的特點,從課程教育目標、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設計、課程考核中探索思政元素與教學的融合,創新課程設置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四個自信”、“四個意識”、中國國情、社會責任感、個人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等元素融入課程中,科學地考核企業戰略課程,實現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為社會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的經管類人才。

關鍵詞:企業戰略管理;思政元素;課程教學

企業戰略管理作為管理學一個分支學科,從20世紀60年代被確立以來,一直受到學術研究和商業領域的極大關注,是企業管理必不可少的活動。企業戰略管理作為經管類專業的重要課程,創新企業戰略管理課程設置,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基礎知識與前沿熱點相結合、精髓管理知識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結合為指導思想,注重引入豐富的實際案例融進課堂教學中;同時,通過啟發式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理論運用到實踐的專業素養,通過理論授課、學生組隊實踐參與、翻轉課堂等不同方式,改變教師“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提高學生的擔當意識、團結協作意識。

1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目標的“思政”元素

1.1掌握管理技能,職業素養提升

本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采用課堂講授,啟發式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組實踐分析討論等示范教學法,通過增強學生理論知識的思考、討論,結合大四學生的特點,在原本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知識基礎上,具有酒店實習及管理學專業等知識儲備等優勢,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指導管理實踐運用。

1.2教學實踐應用,學習興趣提升

通過理論知識講解,案例分析、小組模擬分析企業戰略過程等形式多樣的課堂補充,激發了學生課程的參與性和創造性。學生掌握企業戰略基本理論、企業戰略管理的內容、過程,相關戰略的研究、分析方法,并能理論聯系實際,為將來管理工作進行知識積累。基本具備職業人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見表1)。

2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的“思政”元素

2.1學生職業技能提升的同時,提升學生文化認同感

企業戰略管理是培養學生掌握當代管理學知識,從企業戰略管理的內容、過程、分析方法,培養學生大局觀、全球視野的課程,讓他們在面臨戰略決策的時候,能夠全面和深入地分析企業所面臨的機會、威脅、優勢與劣勢,并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實際,發現自己的核心專長或者發現建立核心專長的領域;讓學生把握不同層次的企業在不同環境下的戰略選擇、戰略手段和戰略抉擇的方法,從而提高他們進行戰略決策的能力;讓學生熟悉戰略實施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何建立合適的治理結構、組織結構、領導風格和企業文化以提高企業戰略實施的能力。

2.2課程知識點蘊含豐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本門課程圍繞企業戰略管理的全過程展開,重點分析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從中體現了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內外因分析方法等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方法論,學生從中學習并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相應的方法論來指導的行動。

2.3結合中國企業案例分析,向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課程,可以了解全球環境、中國國情,對管理知識掌握的同時,通過課程,讓學生了解中國優秀文化如何融入現代管理學中、中國企業崛起之路、中國企業體現的企業家精神,通過案例教學,從各大企業的發展中引入中國自成立以來發生的蛻變,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責任感,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從而提升“四個自信”。

3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思政”過程設計

3.1修訂教學大綱,將課程思政貫穿教學全過程

作為專業必修課程,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同樣肩負著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學對象——大四畢業生,將立德樹人貫穿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活動的始終,教師團隊通過結合中國國情、精心選擇課堂案例,讓學生在課程中了解中國文化在現代管理學中的應用,介紹中國當代民族品牌案例,增強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培養和增強學生的道德感、責任感、自豪感、民族感。

3.2前沿熱點與基礎知識有機結合

“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門主要介紹戰略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學科,分析企業在面臨復雜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技術變革、自然環境變化情況下,如何調動企業自身資源、能力形成自身競爭優勢,通過制定戰略、科學決策、實施計劃來實現企業的創新與控制的管理過程。在授課時,融入學科前沿熱點,如企業外部宏觀環境分析時,結合中美貿易摩擦來講解我國企業在戰略管理過程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增強學生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的了解;講解企業愿景、宗旨、使命時,結合疫情期間,我國企業及企業家身上體現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此激勵學生做一個有素質、有擔當、有責任的有為青年。

3.3職業生涯規劃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大四畢業班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更需要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引,企業戰略管理的知識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廣泛的延展,對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指導作用。企業在面臨復雜的環境變化,需要審時度勢制定發展戰略,創新發展思路,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同樣,青年人身處這樣復雜多變的社會中,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創新,保持自我的競爭優勢,更應該合理、科學規劃自己的人生,將自我實現融入國家發展需要中去,不斷創新樹立核心主義價值觀,建立“四個自信”,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3.4理論授課與翻轉課堂有機結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理論授課幫助學生搭建企業戰略管理知識框架,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以任務驅動式方法讓學生有機會將理論學習內容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思辨過程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觀察社會,提升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

4課程考核中體現“思政”元素

4.1注重平時考核要求,增加學生參與程度

平時成績占課程考核的40%,主要包括出勤、課程參與程度、課后作業三部分組成,課堂活動參與是學生責任感的體現,課后作業主要以小組案例分析為主,要求明確的分工協作,共同完成課程最后的案例匯報為目標,從中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主動意識、責任意識和團結協作的意識。另一方面,邀請學生上臺分享每章節案例分析過程,一是將課堂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檢驗學習效果;二是改變過去理論課程主要依靠老師“一言堂”的現狀,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自己的課程考核中來,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三是通過主動完成課后思考,有助于學生培養自我管理的意識的形成。

4.2增加實踐分析內容,注重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

為了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課程安排上,留出6個課時時間,讓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可分為書面展示和課堂展示兩部分,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能力培養方面,學生按小組選定一個具有典型性的企業作為貫穿課程學習的案例分析對象,結合每章節學習內容,具體對該企業進行分析,不僅考核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二是價值引領,通過對中國這些企業的認識,從中了解中國國情、先進的中國現代管理理念、企業家身上管理者的堅毅和智慧、管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等,從這些企業身上認識到中國崛起的道路發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道路、制度、理論自信。

5總結

“課程思政”是思政課程的有益補充,共同構成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大目標,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結合中國國情、中國案例,對學生開拓視野,了解世界、了解中國國情上有先天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四個自信”、“四個意識”、社會責任感將更易于入腦入心。為更好地將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思政落到實處,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師團隊的育人、育德的能力及意識;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繼續挖掘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和資源,將正確的人生觀、世界官、價值觀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這是企業戰略管理課程落實課程思政繼續進行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3]劉承功.高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8(6):62-67.

[4]閔輝.課程思政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J].思想理論教育,2017(7):21-24.

[5]李羽飛,李勵宇.《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學模式研究——以亞當·斯密勞動分工觀點為例[J].科技資訊,2019(24).

作者:李照紅 單位:桂林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