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對思想政治建設的作用

時間:2022-10-16 09:55:58

導語:科學發展觀對思想政治建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對思想政治建設的作用

1科學發展觀內涵及對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1.1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既涉及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包含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問題;既針對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更是現實的實踐問題,必須在工作中認真把握、貫徹落實。具體來說,其精神內涵主要為以下四點:(1)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一開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到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到最后健全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努力為學生灌輸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精神。(2)突出科學發展觀的主線。回首過去的成就,瞻望未來的生活,在國家建設中,科學發展觀始終占據著核心地位。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力發展科學,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把握“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在十八大中,由建設小康社會,突破為建成小康社會,體現了近年來,我國在這目標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而在此基礎上,十八大對八年之后的小康社會進行設想,描繪了美好的藍圖:包括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的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4)抓住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文化水平的關鍵,中國共產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在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中,始終離不開黨的指導。因此,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至關重要,只有在保證黨的有效指導下,才能推動社會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1.2科學發展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21世紀是經濟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也產生了變化。對于青年學生來說,處在時代的大洪流之下,往往缺乏足夠的定力去抵制世俗的誘惑,于是一味的追求時尚,崇拜金錢,崇尚享樂等不良風氣越演越盛,“月光族”“享樂派”“負二代”等新鮮詞匯風靡網絡。同時,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網絡更深地侵入了人們的生活,追星,哈韓哈美,瀏覽不法網站等等在高校學生中普遍存在,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除此之外,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生活呈現出更加緊張的節奏,對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就業壓力和學習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演變成心理問題。因此,為了解決目前高校學生所存在的這些問題,學習貫徹黨的科學發展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科學發展觀對高校學生思政建設的作用

青年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接班者和接班人,因此,對于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僅如此,創造德才兼備的人才是我國教育的目標,也是新形勢下人才強國的基本要求。因此,通過學習和貫徹科學發展觀,提高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堅定信念,投身社會實踐,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為人們的利益而奮斗。

2.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主席在十八大報告上指出:科學發展觀同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茖W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表現,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最新成果。對于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總的來說,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其中“以人為本”的核心,既符合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應遵循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即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項利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對于高校思政教育來說,也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在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也應保障青年學生作為主體的地位和權益。既要對其全面發展做出教育指導,也應在教育過程中,給予尊重和關心。當今高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淡薄,而逐漸傾向于利己主義的發展。因此,在進行思政教育時,要著重加強對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教育,使其對國家、對人民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質有著更為透徹的理解,從而當個人利益與國家、人民利益發生沖突時,能夠擺脫利己主義的誘惑,舍棄個人利益,以國家、人民利益為重。只有當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時,才能超越個人狹隘的視野和改變只注重眼前利益的膚淺,才能樹立更加遠大的理想目標,并為實現個人的理想而堅持不懈的奮斗。在此基礎上,為了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里一個層面上看,“以人為本”思想的貫徹,也體現在對青年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上。青年學生許多不良習氣的形成,與其生活習慣有關。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擺脫直接的課堂說教式教育,應貼近學生生活,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從中發現問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必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始終秉持人人平等的教育理念,對經濟困難或是心理上有問題的學生,應保持更多的耐心,對其諄諄教導,切勿忽視他們的要求,鄙視和孤立他們,使其產生厭惡情緒,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抵觸,從而導致不良后果。

2.2通過科學發展觀,推進高校思政學科的隊伍建設

在高校教育中,開設思政教育課程,對提高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有著重要作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可以通過閱讀報紙、文件或通過網絡途徑進行政治理論的學習,但這樣難免會照本宣科,產生教條主義。因此,為了有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就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指導,即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將其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應推進思政學科的隊伍建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使其能正確的把握黨的精神,并凝練出其中的核心和精髓,從而切實有效的將其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對黨的精神有著透徹的理解。其實,從黨的政策來看,思想教育學科隊伍的建設,一直受到廣大的重視。例如:2008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納入了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钡?006年,又明確針對高校教育,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這就對學校將怎樣加強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包括對思想教育工作者和輔導員進行思想教育培訓,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以及對其進行理論知識的考核等等,從而保障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此基礎上,教育工作者進入校園,通過上課、舉辦教育講座或采用座談會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為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把握黨的基本思想以及樹立正確的思想教育理念奠定了理論基礎。

2.3通過科學發展觀,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

推進大學生的道德建設和發展依法治國教育迫在眉睫。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從遠古到現在,人們的生活都伴隨著一定的道德規則?!袄衔崂?,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钡淖鹄蠍塾姿枷胍恢绷鱾鞯浇瘢瑸樯鐣暮椭C穩定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在十八大中,指出了“一些領域仍然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現象。”這不僅是作為個體的人格的散失,它還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因此,必須針對這種現象,進行道德教育。首先,應正視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既定事實以及對青年學生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其次,再根據具體時間進行具體解決。這就是在十八大上,部置了“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重要原因。所謂“人無信不立”,一個人道德的完善程度決定了人們對他的尊重程度,品德高尚的人始終能夠得到人民的信仰,不僅如此,他還能正視自己的過失,及時調整人生心態和對生活的態度,最后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社會,面對未知的前程。而無德之人總是抱怨社會,仇恨社會,從而歪曲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走上一條不歸路。對大學生來說,他們已經能夠正確的理解道德的重要性,只是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了錯誤的認知,這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正視青年學生的道德失范和誠信缺失的事實,并研究其對青年學生的不良影響和對社會產生的危害,從而促進高校良好風尚的上揚。另一方面,重視對依法治國教育的普及。近年來,青年學生群架斗毆現象層出不窮,而這些事件產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青年學生法制觀念的缺乏,不能走正常的法律程序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從而一部踏錯,終生悔恨。因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上,要求“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制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制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對于高校教育來說,法制觀念的普及尤為重要,因為青年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對社會規則的懵懂無知往往會觸犯法律而不自知,有時也會形成認知上的盲區。這時,他們迫切需要的是教師的指導,因而教育工作者可以順勢開展關于法律知識的專題講座,促進學生的法制知識,進一步保證社會的和諧。

3結語

黨的科學發展觀,在一定意義上為大學生提供了思想教育的參照,它以高度的科學性為青年學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提高了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也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貫徹學習黨的科學發展觀,在高校思想教育中有著重大意義。當然,對于青年學生來說,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其取得成功的關鍵,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是其人生的巨大財富。同時,在具有理論基礎的指導下,應不忘聯系實踐,確立正確的人生計劃和行動準則??傊?,在黨的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青年學生應懂得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布赫 單位:呼倫貝爾學院招生就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