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分析

時間:2022-12-24 03:17:16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分析

摘要: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國理念,同時也是中國治國的基本原則。以人為本就要求工作人員對工作有高度的熱情,因為以人為本就是按照人的需求工作,這不同于機械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把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不僅可以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以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可以發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結合以人為本的理念,這與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是一致的。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校必須做到以人為本,讓學生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

以人為本理念雖然在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落實開展許久,但是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在高校的思政教育過程中,因為學生人數眾多,導致不同學生的客觀差異容易被忽視。在教育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仍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所以在進行教學工作時無法兼顧學生的個性化差異。

一、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原則

以人為本是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思想,大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學生提供具有人情味的人性化的教育,以人為本就必須具有高度的工作熱情,因為不同于傳統機械而又墨守成規的工作方式,根據不同對象,大學教師需要使用靈活多變的方式,采用不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適合的教育。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工作體現了人本思想,滿足學生們的教育需求,體現了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存在價值,同時也體現了新時代以人為本的文化情懷。今后以人為本的理念將會更加深入人心,成為大學思政教育創新以及發展的重要守則,也是一個判斷學校思政教育工作建設管理是否成功的標志之一。通過以人為本的思想,實現大學思政教授以及全體教育人員的服務目標。他們教學的目標是讓更多需要獲得知識的人受益,以解放人的思想、豐富人的精神為己任,以人為中心,充分做到培養人、關心人。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高校思政教育的對象當然是大學生,所以,如果想要大學思政課堂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明確當代大學生們在大學思政教育過程當中扮演的絕對性地位,并把這一絕對的領導地位作為開展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來實施相關的教學活動。只有完全意識到學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才能在本質上面滿足我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需求。2.“三貼近”原則。“三貼近”原則是指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開展中,三貼近原則是教育的綜合要求。貼近學生,是說教師多做工作,通過不斷學習全方位的掌握我國高校教育工作的形勢與環境,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不同特征,真正做到關心大學生,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困難,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貼近生活,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生活,從實際出發,不斷了解當代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并結合現實的社會環境,理解學生的困難,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貼近實際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工作的重點要放在學生的切實需要上,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眾多大學生都必須面臨的就業找工作,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建議或者解決方法。3.分層次教育原則。大學教師如果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運用分層次教育原則,將會更加有助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模式的養成。同時分層教學,使得知識模塊化,學生也更加容易接受,可以更好的領悟學習內容。分層教學可以分為兩方面,第一,教學內容分層,教師可以把一些相對較難的知識點分層,通過模塊化,對小知識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由淺入深,再涉及更深層次的問題。第二,學生分層,學生的水平不同,所以不能對所有學生都布置相同的題目,這樣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不能更好的提高,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熱情,所以根據學生基礎,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讓所有同學都能逐漸掌握學習內容。

二、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途徑

1.明確高校思想。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以人為本的觀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于高校的大學生來說,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自己今后的發展,通過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完善學生的人格,讓學校擁有健康的人格來積極樂觀看待社會與周圍環境。只有不斷地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學生的人格,才能不斷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人才。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讓學生正常發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校應該意識到不同的學生有其獨特的個性,所以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習慣,讓學生的個性可以最大限度的自由發展。2.創新高校思想教育。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出現豐富了大學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方式和途徑。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以人為本教育更加生動、豐富,學生接受教育也更加靈活。同時,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可以引用適合學生學習,更易于學生接受的圖片,文字,圖像,聲音等多樣化的信息元素,使得傳統的課堂式教育更加生動有趣,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故取得的效果也更佳。創新思想政治內容,首先要審時度勢,放眼社會發展潮流,緊跟時代步伐,樹立正確的是非價值觀,判斷正確是非曲直,講究實事求是。這就要求研究清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找出合理的論據,解決大學生的實際思想問題,避免假大空的虛假說教。其次,要充實自己的思想,適應信息的高速發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水平。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個人教育水平,仔細鉆研專業知識,綜合新媒體去滿足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充分利用以人為本的特點調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大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鉆研,與教育者主動積極交流,共同進步。3.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大學教師們將學生看成了一個整體,他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是進行統一的教學,從而完全忽視了大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他們的優點。如果大學教師可以在大學課堂上不再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將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應用到課堂上,同時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將課堂內容用文字,圖片,聲音等一起表現出來,開展一堂聲情并茂、動靜結合的思政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使他們可以自己去自主學習思政知識。在課堂外,大學教師可以在課下談論一些最新的思政新聞,與同學們共同探索,共同討論,共同進步。4.改善教學環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受教育體驗來說很重要,良好的教學環境會給學生帶來愉快的學習體驗。通過合理的布局和精心設計,為學生營造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大學生們都能體驗到舒適濃郁的文化氛圍,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校建設應該設計的寬敞、明亮,寧靜,應該布置一些盆景,營造綠意盎然的學習氛圍,同時應該光線充足,照明設施的光線要柔和,在墻上的顯眼處再掛上名人的畫像及格言,為學生的良好學習打基礎。

三、采用“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

1.以理服人的理論教育法。以理服人是根據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方法。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以理服人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在諸子百家中,孔子、孟子以及莊子對“理”都有具體而深刻的論述。這些論述的核心觀點都是“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這種觀點在任何時期都是絕對的真理。所以,在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以理服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是指以人為本的理論,通過以人為本的理念教育大學生在生活和發展中人才是一切的根本。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加強調人在發展中的重要性,是最科學的教育理論。只有運用科學的理論教育大學生,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防止學生受到消極思想的誤導。所以,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培養大學生思想的重要方式。2.主客體互動的實踐教育法。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以人為本的理論是主體和客體的實踐。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里,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有句名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強調實踐的不可替代性。這些觀念都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所以在實際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論,讓大學生不斷參加各種實踐,從而達到提升大學生思想認識的目的。實踐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必須長期堅持,通過積極開展思想教育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大學生多了解社會。在當今中國深化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之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可開始逐漸的深化改革,要做到全面深化改革,就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地創新、完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變原有思政課堂的刻板灌輸和長篇大論,讓學生不再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學習,而是要把需要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融入我們日常的實踐中去。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實踐的方式,讓大學生學會運用這些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因此,我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以人為本”為思想指導,合理的運用主客體互動的實踐教育法,讓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變得更加形象生動。3.體現藝術性的批評教育方法。批評教育一直是我國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以人為本的批評教育,是指在對學生進行批評的基礎上,讓學生們學會進行自我批評。批評不僅是指可以指出別人的缺點,而且是指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批評教育,學會認識自己的缺點。如果學生可以找出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就完成了思想觀念上的一次質的飛躍。通過學習自我批評,會使大學生自覺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過失和缺點,并能夠自主的分析出原因,然后自覺加以處理。大學生思想教育批評法對于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之下,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可以真正的落到實處,才可以真正的給我國當代的大學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這就需要從大學生的需求出發,轉變現有的教學方式,緊跟時代的變化。本文通過介紹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原則、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途徑、采用“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讓人們了解大學思政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使高校大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而給我國輸送更多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夏宗瑯,王杜霞.以人為本,把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和品德培養做實、做新、做活[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9(2)

[2]羅慧.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團委工作中的關鍵問題初探[J]時代教育,2013(21)

[3]江毅.論中國傳統文化“以人為本”哲理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審美滲透[J]未來與發展,2009(8)

[4]張陽.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1):121.

[5]李敏.以人為本原則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7):125-126

作者:胡娜 單位:湖南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