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備課新要求

時間:2022-04-03 08:44:49

導語:高中思想政治備課新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思想政治備課新要求

摘要: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出臺,課程標準修訂組創造性地構建了以實踐活動為基礎,以核心素養培育為主線,以活動型學科課程為框架的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擁有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內容,新基本理念和新內容也對高中思想政治備課提出新要求。把握高中思想政治備課的新要求,對于教師適應新課程標準帶來的變化,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思想政治;備課

備課是教師準備教學內容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參照教材、教學參考書,也需要考慮學情。學情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內在潛力、學生已有知識與新內容之間的關系”[1]。除此之外,學科課程標準在教師備課的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2017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堅持反映時代要求,關注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新課標的頒布給高中思想政治課規劃了新的藍圖,也對高中思想政治備課提出新的要求。

一、關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思想政治備課新要求的重要性

重視備課并備好課是使課堂教學科學高效,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關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思想政治備課新要求,對于幫助教師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變化,掌握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的規定性要求和指導性建議,在備課時做到與時俱進,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在新課程標準下依然沿用傳統的備課方式,不思變革,忽視新變化和由此產生的新要求(例如新課程標準倡導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以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議題,這些內容與舊課程標準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教師自身難免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影響正常教學能力的發揮,極有可能出現教學質量的下滑,同時也給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帶來阻礙,使課程內容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這對于人才培養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思想政治備課新要求的具體內涵

1.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思考是否有利于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八枷胝螌W科核心素養,是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綜合運用本課程的學習所孕育出來的學科知識與技能、學科思維與觀念,在分析情境、發現問題、確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參與社會生活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2]。思想政治學科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后應達到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了整合,具體表現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與以往不同的是,核心素養提出之后,教師在制定具體教學目標時都要思考本課內容與哪一個或哪幾個核心素養相對應,還需要考慮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以“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這一框內容為例,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首先需指明本框內容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具體來講就是引導學生認同我國的政治制度,確保學生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其次要引導學生樹立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監督方式的內容,使學生知道自己如何行使監督權,培養學生基本的公共參與能力。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體現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這兩個核心素養的要求,使核心素養的培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指導地位,而不能讓其僅僅作為形式和裝飾而存在。2.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思考是否符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要求。活動型學科課程作為新課標所提倡的課程類型,從本質上講依然是學科課程,活動只是其課程實施的方式,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名稱既包含課程的本質,也闡述了課程實施的方式。活動型學科課程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課程內容活動化。課程內容以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內容的形式呈現。二是學習行為活動化。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收獲成長。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活動型學科課程是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實踐證明,傳統課堂模式被學生認為枯燥乏味、背記內容多,缺乏實用性,在完成立德樹人任務上難以收到理想效果。因此通過改進教學方式來改變思想政治課的尷尬處境是十分必要的。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在改變思想政治課處境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教師除了要善于設計課堂活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之外,還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設計課外實踐活動。如在講授必修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可以邀請當地人大代表向學生講解自己參加人民代表大會的經歷并介紹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內容,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人大代表進行交流,在與人大代表相處的真實情境中增強學生的現實體驗。也可以通過組織“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主題活動,讓學生模擬人大代表進行提案、審議等等。這種活動方式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情境選擇和創設能力、活動引導能力?;顒右龑芰τ职ńM織協調能力和整體推進能力。教師要提前設計好活動流程,可以按小組安排好學生要承擔的任務,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避免活動進行中出現雜亂無章的問題。教師由課堂的主講者變為活動的導演,學生由聽眾變成主角,這種學習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科內容與學生活動相結合,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最終實現知識的內化與外化。活動型學科課程需要制定相應的評價方案,通過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態度以及學生后期的活動行為改進對學生作出評價,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和持續發展。3.在備課形式上由個人經驗型備課向集體研究型備課轉變。傳統備課由教師個人依據自己的經驗、教材、教學參考書以及網絡素材進行單獨備課,獨立完成自己的備課任務。這樣的備課形式有一個缺點:教師之間難以溝通交流,能力較弱的教師也難以得到能力較強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因而限制了教學設計的完善,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為此,“教師的合作備課就顯得特別重要,這是因為新課程新問題多、困難多、矛盾多,備課的難度也會隨之上升,集體智慧會提高備課質量,節約備課時間”[3]。面對同一課的內容,不同的教師提出自己對這一課時內容的理解,以及基于個人理解而設計出的不同教學環節,教師就此展開討論,最終確定哪一種方式最為有效,最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另外,還有一種較為通用的集體備課法,一般情況下集體備課由備課組長確定課題并選定主備教師(備課組成員輪流做主備教師,保障每位教師平等參與的機會),主備教師研讀教材,研究學情,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撰寫教學設計,然后介紹各個教學環節以及所使用的素材,并說明理由和依據。其他備課組成員在認真聽取主備教師介紹之后提出自己對該教學設計的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根據其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修改教學設計,然后通過模擬授課的形式進行演練,其他教師認真聽講發現現有教學設計的不足,主備教師再次修改教學設計,最后集中整個備課組的智慧形成終稿。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究竟如何才能備好一節思想政治課,體現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要求,并達到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標準,需要一線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邢朝陽.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思想政治集體備課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7):48.

[2]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3]丁雪梅.新課程新技能———21世紀高師生教學技能訓練教程[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1:84.

作者:盧月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