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會主義結合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22 08:47:44

導語:特色社會主義結合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色社會主義結合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摘要: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已經(jīng)作為各級黨政機關、高校在政治理論文化建設中的戰(zhàn)斗堡壘,對于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思想精髓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大學生群體落地生根,引導廣大的青年學生提高政治站位,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建言獻策。高校思政教育應當充分認識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大學生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并以“三全育人”理念為基本綱領,以多元化方式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創(chuàng)新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黨的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接下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其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就,以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科學的整體規(guī)劃和全面的統(tǒng)籌布局,為社會主義的未來發(fā)展目標指明了方向。對高校而言,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路徑。高校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的“四個著力點”切入,深入研究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質(zhì)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供建議。

二、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理論的重要意義

(一)全面貫徹黨的理論精神的根本要求

根據(jù)黨的重要會議精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已被確立為我黨今后工作的重要思想并寫入了黨章,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政治理論工作指導意義[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提出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目標和總體任務,其對于深化黨的執(zhí)政理念和方針,體現(xiàn)黨的先進性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為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必須將高校思政課堂作為前沿陣地,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課堂。

(二)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理論高度和教學水平

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和最終目的是全面提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根據(jù)這一需求,將高等思政課堂教學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平臺顯得尤為重要,同時也是深入踐行“三全育人”理念,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xiàn)實需求[2]。青年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主力軍,需要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nèi)涵,接受“思政進課堂”帶來的思想理論體系更新,才能有效展現(xiàn)新時代我國大學生思政課堂的新氣象,從根本上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理論高度和教學水平。

三、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理論的著力點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大學生文化認同感

以實踐促進理論學習是推進當代大學生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途徑。理論學習對豐富思想文化理念固然重要,但是要做到通透的理解,就必須將實踐與政治理論學習相融合。不同高校因為在課程設置、師資力量配比等要素上的不同,對相關治國理政文件、新時代改革發(fā)展精神的理解也會出現(xiàn)一定差異。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研究部、馬克思主義研習工作室應當結合高校自身實際,立足于國際國內(nèi)大局和區(qū)域發(fā)展特色等現(xiàn)實因素,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展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宣傳教育。

(二)多元化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

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教育工作,高校應當努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進課堂、進學術報告、進校園環(huán)境、進教材,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促進大學生思想和黨的發(fā)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許多高校目前已經(jīng)開展了針對師生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術報告,也有舉辦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的學術征文,這對于共同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宣傳”格局,統(tǒng)籌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課堂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形式

自媒體時代的興起極大地豐富了新時代大學生接觸新事物的方式,多種多樣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為豐富大學生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當抓住新媒體時代的契機,與時俱進,突破創(chuàng)新,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多媒體平臺為載體融入到師生日常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和網(wǎng)絡平臺中,讓高校師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識,增強政治信仰。因此,采取創(chuàng)新型的文化宣傳方式,對于新時代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具有突出的輔助作用。

(四)政策性引導廣大師生群體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想在宣傳上取得實質(zhì)效果,離不開廣大師生群體的主動參與,因此激發(f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勢在必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大學生自己參與到思想政治宣傳活動中來,共同計劃、討論、研發(fā)思想政治宣傳的內(nèi)容,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大學生自覺形成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觀念,接受紅色文化和正確價值觀的洗禮。因此,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四、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一)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問題淺析

當前我國高校已普遍開始了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和理論闡述,但是在不同程度上還存在以下四點問題。第一,針對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闡述不夠,深度不足,結合的面不夠廣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所以生動形象,具有鮮活的生命特征,就因為其立足于中國實際,但是當前許多高校在理論闡述中與實際情況的結合依然較為薄弱。第二,思想政治理論宣傳的協(xié)同性存在缺陷,具體體現(xiàn)在高校在政治理論宣傳的時間跨度上差異大,學校宣傳效率、效果不一,宣傳的程度和廣度參差不齊這三方面[2]。第三,思想政治理論宣傳的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部分高校在利用新媒體、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中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不足。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宣傳主體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宣傳工作不能做到實時進行,實時創(chuàng)新,僅僅是在有需求的時候才加大宣傳力度,這樣,對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理念的宣傳很難起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二)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相關建議

第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高校應當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展開工作,結合師生、學校各行政部門的特點,針對性地對不同教育對象進行理論宣傳,為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工作奠定基礎。特別是一線理論研究者要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在領悟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理論促實踐,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和學生思想價值引領的共同進步。第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宣傳機制。高校具有師資、平臺等諸多優(yōu)勢,在實際的思想政治理論宣傳中,應當更加注重校內(nèi)多部門間的統(tǒng)籌協(xié)作,達成有效的合作機制,確保宣傳教育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此外,高校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承擔起思想政治意識教育和紅色文化宣傳工作的責任,既要形成事實上的思想宣傳指導,又要塑造制度化的管理機制,推動協(xié)同宣傳氛圍的形成。第三,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整合校內(nèi)宣傳資源,擴大宣傳廣度和深度。各高校的歷史文化和發(fā)展情況都有所差異,在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要更加注重利用自身優(yōu)勢去創(chuàng)新,既能讓廣大青年學生接受,又能夠讓理論知識轉化、落實到具體實踐中來。在宣傳、教育形式的創(chuàng)新上,必須符合師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規(guī)律,結合高校自身特點。進行思想政治理論宣傳活動設計,增強學生群體的互動交流。

參考文獻

[1]賀一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德育課研究——以高職德育課為例[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21,42(5):5-6.

[2]姚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專題式教學的探究[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9(4):62-65.

作者:王海倫 單位:太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