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探討

時間:2022-09-20 04:14:38

導語: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探討

摘要: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全面從嚴治黨是新形勢下管黨治黨的總要求,其對于推進黨的建設工程具有重要意義。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把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結合。依規治黨強調以黨章為主體的黨內法規體系對黨員干部的約束作用,力求將權力關進“制度之籠”,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剛性約束和教育評價;以德治黨強調以教育為手段的傳統道德對黨員干部的教化作用,力求將思想引入“道德之籠”,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柔性引導和文化傳承。二者相輔相成、互融互動,相互結合,為管黨治黨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和思想基礎。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以德治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其集中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和戰略思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從嚴治黨的提出將整頓黨風、從嚴治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體現了中央治黨治吏的決心信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更是將全面從嚴治黨作為重大問研究。從黨的十八大到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的提出,再到黨的即將召開,黨建工作不斷取得新實效、新進展。在新形勢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有必要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視角下,對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加以梳理、總結及展望,推動黨的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

一、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邏輯

面對世情、國情和黨情發生的深刻變化,黨建工作隨之也面臨新形勢、新考驗。強調,“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1]從黨中央管黨治黨的實踐發展來看,黨的建設邁入了新常態。在這一時代課題和背景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應運而生。全面從嚴治黨中“全面”二字蘊含著深邃的思想哲理。從主體角度來看,“全面”涵蓋了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的各級黨組織。從對象角度來看,“全面”涵蓋了從黨員領導干部到普通黨員。從內容角度來看,“全面”涵蓋了從思想建設到制度建設,其中思想建設是靈魂、是根本,突出了道德、思想在黨建中的作用,即以德治國;制度建設是載體、是保障,突出了規章、制度在黨建中的作用,即依規治黨。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如同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共同構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組成,為歷代國家領導人所高度重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為代表的中央領導就提出要從嚴治黨,并將黨的建設作為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2]鄧小平多次強調黨要管黨的思想,始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思想建設,一手抓制度建設。[3]強調,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二者一柔一剛,同向發力、同時發力。[4]全面從嚴治黨在以往從嚴治黨的基礎上,強調了“全面”二字,這就決定了在從嚴治黨的內容上,以德治黨要從嚴,依規治黨也要從嚴。以德治黨、依規治黨分別為管黨治黨劃出了黨員干部行事標準的高線和底線,進一步豐富了從嚴治黨的內涵與外延,體現了“全面”的真正含義。從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二者的辯證關系來看,依規治黨強調了以黨章為主體的黨內法規體系對黨員干部的約束作用,以德治黨強調了以教育為手段的傳統道德對黨員干部的教化作用。二者互為補充、互融互動,同質同向、同頻共振,前者力求將權力關進“制度之籠”,后者力求將思想引入“道德之籠”,二者共同織密織牢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大籠”,為管黨治黨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和思想基礎。

二、依規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剛性約束和教育評價

依規治黨,就是堅持用黨章、黨紀、黨規來約束規范黨員、黨組織的行為,促進各級黨員和黨組織依法依規辦事,堅決杜絕權力的任性。一方面,剛性約束是依規治黨的顯性特征。從我黨的歷史發展進程來看,嚴明的黨規黨紀儼然成為我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法寶和治國理政的重器。鄧小平講:“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法。黨章是最根本的黨規黨法。”[5]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就是要嚴明紀律。”[6]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不斷探索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全方位、立體式,嚴謹嚴密、層次清晰、內容豐富的黨內法規體系。該制度體系以黨章為主體,輔之以準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等,共同構成黨內法規體系。這其中,黨章處于最高層次,起到統領其他法規的作用,有著權威性與約束力;準則、條例處于第二等級;其余屬于第三等級。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提出以來,中央先后制定出臺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可以說是在新形勢下出臺的管黨治黨的重要黨內法規,為新形勢下管黨治黨提供了可遵循、可依照的制度保障,同時,也構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反過來講,管黨治黨要做到全面、從嚴,就必須牢牢抓住制度建設這一根本,突出黨規黨紀的剛性約束,突出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突出紀律底線和行為邊界,就是要明確黨紀要嚴于國法,就是要明確黨員領導干部不能混同于公民群眾,就是要堅決維護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性和原則性。可見,黨規黨紀以“成文的道德”的形式構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表達,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剛性約束。另一方面,教育評價是依規治黨的隱性表達。任何一種法律、規章、制度都包含有教育評價的作用。因為其都不同程度地提供了一套行為規范,規定了什么事情不可為、什么事情必須為、什么事情可以為,以此來劃定人們的行為標準。黨內法規體系同樣具有這樣的功能,規定了黨員的權利、義務、職責,特別是義務方面,規定了必須的行為(積極義務)和禁止的行為(消極義務),對于違反了規定,突破了底線的行為,堅決予以懲處。這實質上體現出了黨內法規體系的教育評價作用。這樣的教育評價通過黨內規章制度對黨員行為的裁定得以體現:依規懲處、警示教育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提出以來,中央堅持反腐無禁區,從打老虎到拍蒼蠅,一大批官員落馬,包括嚴重違紀違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等一系列行為。同時,中央不斷健全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反腐倡廉工作的抓手更實、措施更硬、力度更大。從對一系列腐敗案件的查處過程中,黨內法規制度不僅發揮了懲處、制約等作用,同時也發揮了教育評價的作用。通過對腐敗案件的查處,黨內規章制度依據其內容對黨員違反紀律規定的行為形成了客觀的、具體的價值評判;對于其他黨員來說,通過對規章制度作出評價的事物進行感知,強化對規章制度的認同,使得黨內規章制度真正成為黨員干部內心的準則,切實做到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知敬畏、守底線。[7]

三、以德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柔性引導和文化傳承

以德治黨是指應用道德的辦法對黨員干部進行教育、激勵,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權力觀,使其始終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追求,從源頭上做好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管黨治黨的最高境界。以德治黨承載著共產黨人的血脈、靈魂、宗旨和作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內在修養和外在形象。[8]一方面,柔性引導是以德治黨的現實體現。如果說依規治黨是用規章制度等客觀外在約束、規范黨員干部行為,使其形成“不敢”的高壓紅線思想,那么以德治黨則是用道德操守等主觀自覺來引導、教化黨員干部行為,使其形成“不能”的思想自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黨的發展史上,重視思想教育、以德育人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1941年5月開展的運動以“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為宗旨,匡正黨員干部思想,黨內達到空前團結。1996年開展的“三講”教育活動,旨在讓全黨同志加強黨性修養,端正思想態度,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2005年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從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推進的黨建設工作。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提出以來,黨內先后開展了“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可以說黨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了全覆蓋、常態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修身、律己、用權方面提出了共產黨員做人的本色特征,從謀事、創業、做人方面提出了共產黨員干事的規范要求,“嚴”和“實”的標準成為了全黨同志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同時也成為了以德治黨的重要組成,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價值理念。“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范圍延伸到了全黨同志,實現了從關鍵少數到廣大黨員的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到經常性教育的延伸。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黨同志學黨章、學講話,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其中合格共產黨員的標準與以德治黨的管黨治黨理念高度一致,進一步充實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內涵。從全面從嚴治黨的角度來看,以德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組成,忽視了德治,從嚴治黨就難以做到真正的“全面”。這一點來看,道德教育以“內心的黨法”的形式構成了全面從嚴治黨價值遵循,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柔性引導。另一方面,文化傳承是以德治黨的智慧源泉。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國家發展興旺的不竭動力,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縱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幾乎始終伴隨著德法并存的優秀傳統文化。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為政以德的治國思想,主張德政治國,德主刑輔,重視道德的作用。以德治黨在強調德治對黨員的引導、教育、激勵的同時,事實上同時也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產主義的道德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要求共同構成了以德治黨的三個基本面。其中共產主義道德追求是共產黨人的最高精神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是前者與中國現實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前兩者的發展提供了環境與條件。以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文化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提出以來,黨對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在黨的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深刻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梳理概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源流、思想精華和鮮明特質,闡明了我們黨對待傳統文化的立場態度。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文化觀,充分反映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強烈的文化擔當。黨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為以德治黨的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素材和歷史積淀,全面充實、豐富了以德治黨的內容體系。

四、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互結合、協調發展

依規治黨是應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治黨管黨的具體體現,屬于制度層面,以德治黨是傳承傳統文化、強調信仰道德的感化教育、鼓勵引導。新形勢下,做好治黨管黨工作必須突出“全面”二字,牢牢把握全面從嚴治黨的核心是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結合。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結合”屬于唯物辯證法中聯系觀點的范疇。一般來講,“結合”有三種實現路徑:一是以某種中介實現結合;二是創造某種結合體實現結合;三是既融合又保持獨立實現結合。這樣的哲學思維對于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結合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首先,要在體系上相結合。體系上的相結合就是二者應該相互借鑒、互為一體,不能相互割裂,相背而行。我們的黨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即所謂的黨內規矩。要適時將這些成熟的所謂黨內規矩等治黨思想轉化為黨內法規,使道德具體化,以制度形式體現管黨治黨最新理論成果和思想精華。其次,要在內容上相結合。內容上相結合就是二者應該相互補臺、互為支撐,不能相互分離,各行其道。要把黨的道德建設、制度建設共同融入到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過程中,合理區分二者管黨治黨的區間,構建全面從嚴治黨的協同路徑。中央頒布實施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就是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二者相互融入的最好例證。《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重在強調共產黨員的德行與操守,立德是其鮮明的特征。《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重在強調對行為的約束,立規是其鮮明的特征。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結合要避免就“規”說“規”、就“德”說“德”,要在“規”中彰顯“德”,在“德”中體現“規”。再次,要在執行上相結合。執行上相結合就是二者應該相互配合、互為表里,不能各自搭臺、各家唱戲。要在黨規黨法執行過程中完善道德的懲處和倡導機制,使制度建設成為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進程中,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作為管黨治黨的核心,是治標與治本、他律與自律、底線與高線的關系。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更加注重二者協同互動、結合發展,共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工程穩步向前,構建良好的政治生態。

作者:喬亨 單位:延安大學

參考文獻:

[1]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57.

[2]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8.

[3]劉漢峰.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考[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1):102.

[4].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02).

[5]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7.

[6]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1.

[7]黃小軍,朱勇.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內在邏輯[J].學術探索,2015(3):44.

[8]劉先春,王小鵬.論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結合[J].探索,2016(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