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統計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07 10:36:18
導語:高職生統計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社會進入了信息社會,面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終端背景下,每個人都生活在“大數據”之中。從日常生活到工作、管理,我們面對各種數據。如何分析和使用各種各樣的數據,發現這些數據的規律和現象,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管理決策和社會各方面的需求。提示大量數據之間的規律性是統計的本質,大數據時代為統計方法手段指明了新的方向,對統計專業技術人員的數據分析應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本來就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在大數據背景下,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統計專業人才,學會用大數據手段、方法處理統計問題,充分利用大數的價值,是統計專業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但當前我國的統計教學還存在許多與培養目標不適應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一、不斷更新教學理念
(一)教學過程體現大數據思維理念。大數據提供的各種數據源,時刻影響著人們對待數據的思維和觀念。從而也改變統計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因為,大數據環境下,統計研究對象的基礎改變了,統計教學理念也應該跟著改變,從前是以“計算”為中心,現在是以“數據處理”為中心:數據是研究對象,也是一種資源,大數據資源可以解決很實際的問題,著名的沃爾瑪“啤酒與尿布”的故事。就是通過數據的挖掘看到數據的關聯現象的典型。因此,在數據信息時代要想教好統計,就要從教學思維開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二)注重實踐及創新教學。一直以來,統計教學存在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實踐應用教學,傳統的統計教材基本上按著“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指標—統計分析”這樣的邏輯來構建知識體系,教師教學的重點都集中在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公式和方法的介紹。課程的講授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很少能夠把學生帶到實際生產、生活中,通過解決身邊的生產生活問題,來展現統計工作的現實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目標中,統計教學應注重在大數據下統計數據的社會服務化與創新。比如通過整理、統計和分析電梯的故障數據,建構大數據平臺,為電梯生產廠家提供遠程協助服務;比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的各種工作及生活方面的調查及數據整理活動。
二、教學目標的轉移
在實踐創新要求及大數據背景下,統計教學目標從數據計算能力轉向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計算技能已經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數據應用才是關鍵的崗位能力要求。現代化的信息技能手段,如EXCEL等計算機軟件的應用,使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傳輸變得簡單、準確,同時使統計教學內容由抽象變得簡單。在大數據背景下,統計所能收集的數據空間和時間幾乎無限寬廣,一些以前看來的統計難題在現在已經變成了輕而易舉,比如統計中方差的計算、相關系數的計算,在手工條件下,幾節課也算不出來,在應用軟件支持下,不到幾分鐘就出來了。因此,在當前的統計教學中,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原理、數據公式及其應用條件、正確計算的結果的涵義,具體的計算過程由計算機輔助完成。所以,讓學生學會使用現代的信息手段,學生操作統計軟件、學會熟悉使用EXCEL等應用軟件,并且利用如此快捷的手法、手段去實現工作方法、服務方法的創新,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環境的需要是新時期統計教學的目標。
三、更新教學內容及方法手段
(一)教學內容根本改變。為適應實踐創新的統計教學培養目標,必須在統計教學內容上做出全新的改變。如新型統計教材《Excel在統計中的應用》通過Excel工作表和清晰直觀的步驟說明Excel在統計中的應用,目的是幫助使用者解決統計工作中遇到的某些實際問題,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按照Excel電子表格數據傳遞順序,圍繞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數據清單建立與數據透視表編制、數據整理、統計數據描述、抽樣分析與參數估計、指數分析、時間數列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等日常統計工作。通過一個個典型應用性很強的案例教學,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在EXCEL表格中分析學生考試成績,只要學會復制、粘貼、排序、篩選這些最常用的功能,就可以快速地完成學生考試成績的最高分、平均分、優秀率等分析,通過圖表功能可以很直觀地建立圖形分析。商業應用方面,比如我們逛淘寶商城,數據系統會自動分析我們點擊過的商品,分析我們的購買需要,自動向我們推薦商品。沒有大數據的支撐以及現代的信息手段這樣的服務功能是實現不了的。通過應用性教學,就是讓學生知道數據在現在社會中的存在價值,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方向。(二)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統計是研究數量關系的方法論學科,在大數據背景下,它實踐性和應用性功能突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起各種實踐教學基地,才能保證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能夠利用所學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有些高職院校創辦了社情民意調查實習實訓基地,為政府以及社會組織提供了相應的統計調查及分析服務,把社會問題數據化,為社會管理提供依據。通過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實踐創新打下經驗基礎。
四、對專業教師綜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傳統的統計教學中,有的學校統計課程是商科專業的老師教的,有的學校是數學專業的老師教的,有的學校是計算機專業的老師教的,在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下,以上的任課老師知識結構可能都無法滿足教需要,如商科的專業教學計算機知識可能不夠,而計算機專業老師又缺乏商科專業基礎知識。統計專業老師就具備以下綜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一)具備相關的專業水平。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能力是各專業學習的普遍要求,統計專業也不例外,為了能夠實現學以致用,除了統計學專業本身以外,其他相關專業所教的統計課程,必然緊扣各自專業的專業崗位技能要求,學習內容有所側重,為了更好的理解統計數據的內涵,這要求某專業下的開設的統計課程的專業教師,也應用具備該專業領域的知識,才能解釋清楚在這個專業下數據的使用范圍、使用目標,才能體現出數據的專業價值。(二)具備較高計算機專業水平。在信息技術時代,計算機技能是各種專業的必備技能,而統計工作對計算機的信賴程度比很多專業更高,因為在處理數據方面,計算機擁有強大的優勢,很多的統計工作內容都是可以在計算上操作完成的。這就要求統計教學教師除有較強的統計專業技能外,還應有足夠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特別是數據庫的建立、維護,電子表格的數據使用操作、公式的使用,統計軟件的熟練操作。(三)具有扎實的創新實踐教學能力。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以及實踐創新能力要求下,需要培養各類專業人才的統計分析能力,能熟練地掌握和應用各種分析工具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方法手段,而合格的人才的培養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才能不斷掌握專業技能,形成工作能力。我國統計教學現實的是,學生使用教材提供的數據按照預定的套路進行建模分析,而且很多教材數據沿襲使用很多年,嚴重脫離社會業態,毫無實用性可言,學生總覺得統計工作距離現實工作很遠,當前創新創業教學是各專業教學的全新活力所在,統計教學也需要結合創新創業比賽的需要,圍繞一個實際商品需要問題,讓學生自主選定調查方向,如需求人群、購買渠道等進行統計調查和分析,然后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性的銷售方法、渠道,這就是創新教育教學的本質,是實踐教學的目標。因此,統計任課教師自己應該具備創新意識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
總之,在大數據時代,統計工作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充滿了挑戰與機遇。為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職統計相關專業學生,教學中,我們必須注重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才能不斷地適應新型業態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湯巖,任永泰,傅麗芳.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3(16):96-97.
[2]張西栓.大數據時代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8):95-96.
[3]張謙明.高職高專統計學教學模式探討[J].時代貿,2011(35):247-247.
[4]鐘洪燕.高職統計學教學探析[J].科教新時代,2010.
[5]雷億輝.地方高校統計學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科技視界,2016(20):68-68.
作者:周傳頌 單位:百色職業學院
- 上一篇:統計類宏觀經濟學教學思考
- 下一篇:統計法制問題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