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學經費管理與統計思考
時間:2022-03-23 11:37:46
導語:地方高校教學經費管理與統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當前國家實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要求的大趨勢和背景下,為了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高校教學經費的財務管理模式需要持續進行改革。基于此種新形勢,高校教學經費將面臨如何籌集、如何管理、如何統計的問題。有鑒于此,文章論述了廣東省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加強和完善教學經費管理與統計的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放管服;高校;教學經費;財務管理
我們說的“放管服”實際上指的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以及優化服務。如今,我國高等教育正處在內涵式發展的全面轉型時期,在提高質量、創新能力、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新背景下,高校領域開展“放管服”改革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財政部、中央編辦、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在2017年3月底,聯合下發《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兑庖姟芬还舶隧棗l款二十條,對高等教育領域管理服務改革涉及的學科、職稱評定、選用人才、崗位編制、薪酬分配、內部治理、資產管理、經費使用等深層次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為落實《意見》精神,廣東省教育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廣東省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放管服》)。那么,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怎樣深入強化、規范教學經費管理,并客觀反映呢?本文將依照廣東省關于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實施意見的有關指引,探尋如何加強和完善廣東省地方高校教學經費投入、使用和管理的相關財務管理方法,對如何實現高校教學經費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提出一些建議。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我國高校擴招,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地方高校迎來了迅猛發展的時代。隨之一些相關制度陸續出臺,近幾年國家陸續了:自2014年1月1日起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開始施行;自2015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開始施行;2017年6月30日,《關于廣東省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實施意見》印發,要求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在服務國家戰略、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全面發展的能力。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切實推進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提高本科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在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中提出“高等學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采集反映教學狀態的基本數據,建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在教學狀態的基本數據中,教學經費的投入是要素之一,是衡量教學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深入強化、規范教學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如何更真實、便捷、有效地反映高校的教學經費投入、使用和效益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放管服”背景下高校教學經費管理與統計的問題
(一)“放管服”模式受現有財務制度的制約?!斗殴芊分嘘P于教育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改革措施,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制度健全問題。完善的制度是“放管服”工作能否順利實現的強有力保障?,F如今,許多高校的經費使用管理制度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面臨無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窘境。例如,經濟業務管理權通常集中在學校高層領導手中,現有財務制度往往約定經濟事項無論大小都須經過學校高層領導簽字批準后方可實施。作為學校高層領導,自身有很多復雜的事務要處理,加之經常在外出差,使得有時找其簽字較為困難,這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經費使用效率。《放管服》中提出省屬高??筛鶕浣虒W、科研、管理工作實際需要,遵循精簡高效、厲行節約的原則,制定差旅費、會議費管理辦法并確定相關標準,就是對現有經費管理制度提出的明確改革要求。因此,新形勢下對高校的經費使用制度實施改革具有必要性,必須在整個改革過程將“放管服”理念貫徹始終。(二)粗放預算編制制約著“放管服”模式?!胺殴芊备母锎胧┲刑岢龈咝RM一步提高預算編制水平,提前做好年度預算項目儲備,加快財政預算執行進度。如學校部門對預算編制重視程度不足,會使其提出的預算項目缺乏充分論證和科學依據,這將導致預算編制與學校的發展目標相脫節,未能充分發揮其在學校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主導作用。粗放式預算的后果往往是預算執行監督不力,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為確保教學經費能夠在科學預算指導下能夠實現有效的投放,則要編制一個具有科學管理理念、可量化評價項目進度及效益、執行程度高的預算。(三)事中事后監管不力不利于“放管服”模式?,F有高校教學經費管理體制,主要是對經濟業務的前期階段進行嚴格管理,包括資金的設立、分配和撥付等均要求逐層進行審批。然而教學經費投入以后,項目實施得如何、效益怎樣、如何能夠客觀反映,在許多情況下卻不受重視。在制度上,事中事后監督往往變成一種形式。要實施“放管服”模式,需要構建起對教學業務費全過程監督、控制的監管制度,并建立對應的項目績效考評機制,將經濟業務的事中監督與事后績效考評實施進一步完善。(四)缺乏有效的方式統計教學經費的投入與產出。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建立的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加強了對教育經費投入數據的分析與應用,要求各高校填報反映教育經費等相關數據。在“放管服”背景下,擴大高校自主權的同時,也要求高校改進和完善教育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很多之前由主管部門下達的專項經費改為要求學校自主安排。例如,教學改革與建設專項經費是學校用于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專業建設、教材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學生活動經費等專項建設的經費,之前由省教育廳將申報審批合格的項目資金下達到各高校,財務人員可根據賬上的項目設置取得相關經費數據。然而,財政專項經費改為由學校自行安排項目以后,財務人員只是單純按項目下達經費,并不清楚項目的具體用途,無法取出用于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專業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學生活動經費等的準確數據。另外,現行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對用于教學方面的經費未作單列,反映在財務賬上的數據往往與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平臺要求提供的數據統計口徑不相一致,導致當前缺乏有效的方式統計教學經費的投入與產出。
三、“放管服”背景下高校強化、完善教學經費使用管理和統計的對策
(一)改革教學經費管理相關制度。不管哪個行業的任何一種工作,若要想順利高效地完成均離不開制度的保障,高校教學經費的使用管理也是如此?,F如今,制度缺乏完善性是高校需要解決的一個緊迫問題。對于“放管服”實施意見中下放的權力事項,高校要重點制訂相關實施細則,進一步厘清學校和院系層面在教學經費管理過程中的權利、義務。注重學校層面財務制度的建設,特別是在教學經費預算管理、分配機制、競爭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制度建設的現存問題進行梳理,厘清各部門在教學經費管理中的權利義務,讓學校和院系在使用和管理教學經費過程中有法可依;院系層面也要出臺教學經費相關制度措施,規范教學經費的使用,強化教學經費的自我評價,保障教學經費使用的績效性、合法性,從而有效構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符合高校長遠發展的教學經費使用管理制度。(二)強化教學經費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編制水平。在《預算法》及“放管服”改革的大環境下,加強教學經費的預算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提高預算編制水平,需要嚴格遵循《預算法》及各項財經法規,結合高校發展的實際需求科學編制預算,合理安排和使用資金,減少資源浪費,充分發揮預算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化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教學經費應納入學校預算統一管理,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標相關性和經濟合理性的原則,從制度上要求教學項目負責人立足項目實際,科學合理、真實地編制項目經費預算,確保在教學經費項目運作過程中??顚S?,規范教學經費開支,真正發揮預算在教學項目經費管理中的作用。(三)實施過程管理,引入績效評價機制。實施過程管理能夠有效解決目前教學經費管理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有助于提高教學經費使用效率和效益,也有助于端正教學經費使用態度,培養統籌經費使用的能力。從教學經費的申報開始,績效評價機制的引入就要明確教學經費的使用方向、成果效益情況以及項目實施的時間進度情況,研判教學經費使用過程或項目實施過程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經費使用和教學項目實施過程中,管理部門通過資金使用進度、項目實施進度和自我評價情況等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經費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在年度結束后,學校對教學經費的績效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提取優點、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并將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在新一年度教學經費的管理上。(四)創新管理手段,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建設的意義在于形成教學質量常態監控機制,促進高校決策科學化、管理精細化。因此,建立數據平臺常態采集機制以后,對高校教學質量的常態監測將成為工作主題。而教學經費的投入是衡量教學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為解決當前缺乏有效方式對教學經費進行統計的問題,需要創新管理手段,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為教學經費在各種管理需要中提供明晰的數據來源提供強有力的財務制度保障。此外,當今已是互聯網時代,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中廣泛地應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放管服”的大環境下,高校需要實施財務信息化建設,積極引入教學經費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從學校預算安排、教學經費的分配、院系教學經費預算的下達、項目的立項、經費的使用和項目的實施、教學經費統計和數據的抽取、績效評價等環節,都須通過信息化系統完成。為此,須對現有教學經費管理系統,包括賬務系統、教學項目管理系統,進行數據化升級。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將財務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最終實現財務的信息化管理,為教學經費數據的統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四、結束語
總體而言,“放管服”文件的密集出臺,對地方高校教學經費管理和統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高校經費使用權限逐步擴大,高校財務管理者亦應當及時轉變思想以適應新的形勢,盡快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教學經費管理制度,強化預算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督,建立教學經費績效評價機制,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益,為高校的高質、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徐明稚,張丹,姜曉璐.基于現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J].會計研究,2012(07):57-64+97.
[2]黃韜.高校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探討[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S2):55-62.
[3]吳俊文,段茹楠,張迎華.高校校院兩級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理論基礎探析[J].會計之友,2017(08):113-117.
[4]馬海群,呂紅.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的范圍界定與工作體系構建[J].情報資料工作,2015(01):93-96.
[5]冼永光.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建立及運用[J].企業經濟,2011,30(03):165-167.
[6]熊娜,撒晶晶,曾春麗,王秋娜,田映紅.政府會計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8(03):20-23.
[7]吳仕宗.高??蒲许椖抠Y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會計,2015(24):68-69.
[8]王義浩.關于新常態下高校財務管理的現存問題與對策探究[J].時代金融(下旬),2017(10):133-134.
作者:余濤 蘇海蓉 單位:肇慶學院財務處
- 上一篇:大數據時代統計學挑戰與機遇
- 下一篇:統計專業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