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風險應對措施思索
時間:2022-03-17 04:58:00
導語:高校財務風險應對措施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2007年8月14日在《上半年社會事業發展和下半年政策建議》中指出:“高校財務風險逐步顯現,據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05年底,高校貸款余額達2001億元”。在2007年7月初,全國政協也報告稱全國高校負債總額達2500億元,且有擴大趨勢。部分高校難以償還銀行巨額債務而倍感壓力,個別高校由于債務問題已影響到學校的正常運行。
(一)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育經費相對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4.9%,發達國家為5.1%,欠發達國家為4.1%。我國政府在上個世紀就確定要達到4%的目標,但即使是這個欠發達國家的平均投入水平我國也從未實現過。據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和財政部的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2000—2007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L例分別為2.87%,3.19%,3.41%,3.28%、2.79%、2.82%、3.01%、3.32%。
(二)負債具有普遍性且規模巨大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oo6~-: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2005年以前,我國公辦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額達1500—2000~元,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貸款。有調查認為,中國公辦高校貸款規模高達200乙到250o億元。高校負債不是某一個地區或省份所特有,而是全國各個地區都出現了高校負債過重的情況;不僅僅局限于某一種類型或某一個級別的高校,而是各個類型的高校都存在負債現象;部分高校負債規模巨大,超過其償債能力,有的甚至資不抵債。由于負債高校范圍廣以及單個院校負債規模大,因此全國高校的負債規模加總起來就很大。
(三)融資方式單一且操作性較差面對高校的巨額債務,在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各級地方政府和各個高校開始在融資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的債務問題。一是采用“三•三”制方式解決高校的巨額債務。即:三分之一由地方政府財政撥款解決,三分之一由社會籌資解決,三分之一由學校自行解決。由于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這一公共產品屬性的認識不足,再加上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各級政府要花錢項目太多,也限于社會對投資、捐資教育的認識不足、稅收鼓勵政策不到位和實際運作的復雜性,加上學費標準制定與收取是一項政策性強且十分敏感的問題,使得這一融資方式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在實施中受到諸多限制,效果不甚明顯。二是以“土地置換方式”解決高校的巨額債務。即擁有老校區的高校將老校區土地出售或轉讓以籌集還債資金。很多省市興建大學城,將各個高校集中遷移到城市的邊緣或郊區,這當然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共享和節約兩校區或多校區辦學的成本,但高校用地屬國有劃撥的教育用地,要轉讓或改為商業用地必須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操作起來困難重重,況且這種方式只適用于擁有處于城市中心并具有商業價值老校區的高校,不具有普遍性。
二、高校財務風險化解對策
總理在2008年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會議上,就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辦學體制改革以及投資體制改革方面,尤其是有關教育發展的保障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指出在教育投人上要強調政府的責任,資金來源要多樣化。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業,發展教育是政府的職責。加大教育投入,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維護教育公益性,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
(一)加大財政撥款力度這是化解高校財務風險的根本。加:趕財政撥款力度,就是要落實國家對教育的財政撥款占同期GDP4%的目標。因為在現行體制下,國家的投入仍然是高等學校辦學經費的主要支撐。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投入規模和教育實力的重要標志。所以,進一步強化政府投入責任是保障國家舉辦學校經費的穩定來源與增長的措施。
(1)完善高等教育的法律體系,努力提高政府對高校的財政預算撥款比例。通過法律形式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資上的責任和職責,規范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的來源、分配、管理、使用和監管。各級政府要依照法律規定,確保教育財政撥款預算和決算都要達到法定增長要求。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將教育支出列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保證教育財政撥款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費f生收入增長幅度。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盡快實現教育經費占GDP~L例4%的目標,以體現教育經費投入中政府的主體責任。
(2)以“公平”和“績效”為導向,改進財政撥款制度。政府對高校的財政撥款,應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將財政撥款分為兩部分。一是按照不同類型和地區高校的生均成本、成本分攤比例和學生人數,進行基本的運行經費撥款,以體現“公平”的原則并保證一個高校的基本運行;二是引入競爭機制,按照特色建設、內涵建設,結合績效評估的結果進行專項經費撥款,以體現“績效”的原則,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和資金的使用效果。
(3)出臺不同高校辦學成本核算標準,確定財政撥款依據。政府對高校的財政撥款要以生均成本、成本分擔比例為標準,前提是政府要盡快出臺不同高校的辦學成本核算標準,從而有利于核定財政撥款標準,提高財政撥款效益,以體現“透明”和“有效”的原則,保證政府財政撥款有章可循和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4)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提供真實生均教育成本信息。要出臺不同高校的辦學成本核算標準,關鍵是要加強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前提是要建立和健全適合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會計制度,提供真實的生均教育成本這一會計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講,工業企業的產品成本核算基本原理同樣適用于高校教育的“產品”——學生的教育成本核算。具體而言:以大類確定“教育成本對象”,可分為二級學院(系)——專業——年級等,體現成本核算的“受益原則”和培養成本負擔的“公平”原則;以主要支出項目確定“教育成本項目”,可按照“四項經費”設置“教育成本項目”,對接教育部對“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要求并簡化核算程序;以教學年度確定“教育成本計算期”,可對接按照“年級”確定的“教育成本對象”并符合教育過程;以“權責發生制”確定“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由于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巨大和受益期限的長期性與“教育成本對象”受教育期限的短期性,帶來了教育成本支出與受益對象、受益期限的不一致性。所以,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采用“權責發生制”更為科學合理。
(二)拓寬投資渠道這是化解高校財務風險的有益補充。在目前政府教育經費投入占GDPI:I~例未達到4%的情況下,拓寬投資渠道并增加資金供應總量,既是化解目前我國高校財務風險的有益舉措,也是政府教育經費投入比例比較高的國家的普遍做法。因為,廣泛吸納社會資源參與到高校的學科專業建設上來,是高校改善高校辦學條件、凝練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和社會知名度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
(1)加大稅收優惠力度,鼓勵社會各界投資、捐資教育。為調動社會各界捐資助學的積極性,政府也可以利用國家稅收調控政策及精神鼓勵政策,鼓勵社會各界投資、捐資教育,特別是激勵企業家投資、捐資教育,可以起到“多贏”的效果。一是擴大了教育資源總量,可化解目前我國高校的財務風險;二是建立了高校和企業的聯系紐帶,豐富了教育資源的供給,包括建立教學實習基地、提供產學研合作平臺等;三是政府通過稅收優惠,學校通過教學樓、圖書館等建筑物的冠名,以企業名稱或企業家的名字設立獎學金等方式,讓捐款人名利雙收并增加廣告效應;四是學生通過在企業的實習、實訓,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并找到了就業的方向,而企業通過對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實訓的觀察和了解,招聘到了合適的人才,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人力資源管理風險。
(2)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和補償制度,擴大高校收費自主權。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高等教育管理條例,確定高校成本核算的范圍和標準,通過向社會公布各個層次和各個類別高等教育的平均成本、各類學校的資金運營情況,指導高校確定比較合理的學費水平。高校可以根據其所提供服務的資源稀缺性、服務的層次和水平,以及學校的運行成本,并考慮市場中的競爭性、學生家庭經濟負擔能力的可能性,合理確定學費水平。制定新的收費模式,打破按年度、按固定標準的收費制度,允許學生之間、課程之間不同的收費負擔,學生可以擁有學費負擔輕重的選擇權。靈活的收費模式可以更好地實現高校對教育成本的補償,實現高校收費自主權。
(3)發行高等教育債券,促使高校提高辦學質量。發行具有準國債性質的高等教育債券,既可以在不增加國家財政支出負擔的情況下,彌補高等學校教育經費的短缺,化解目前我國高校的財務風險,又可以為投資者增加新的、風險較小的投資渠道。當然,發行高校教育債券是有條件的,投資者要以該高校的信譽和償還能力做擔保。在大眾化教育條件下,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高校招生制度和收費制度的改革,這必然引起高校之間高質量生源的激烈競爭,而數量充足的高質量生源將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以,一個高校要發行高等教育債券,就必須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由發行高等教育債券要償還本息這一外在壓力轉化為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的內在動力。
(4)發行教育福利彩票,提高全社會對教育關注度。彩票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工具和一種特殊的消費品,可以持續、反復地籌措社會閑散資金并能給消費者帶來改變命運的機會。從世界范圍來看.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彩票,其資金運用的一個主要領域就是教育事業。
從我國來看,經國務院批準的在全國發行的運作規范的彩票有中國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對推動我國福利事業和體育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根據我國彩票市場的現狀,發行教育福利彩票籌集社會資金來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的時機已成熟。因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儲蓄存款穩中上升,有發掘我國彩票市場的巨大潛力,同時也由于高等教育的準公共產品性質天生就適合于通過彩票形式融資,所以,完全可以利用彩票市場的卓越融資功能,聚集社會閑散資金,化解我國高校的財務風險,提高全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度,扶持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 上一篇:高血壓病預防知識宣傳研究
- 下一篇:規范團場失業保險制度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