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關系協整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07 10:55:00
導語:經濟增長關系協整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術界在外商直接投資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這一問題上存在爭議。鑒于FDI的凈溢出效應是隨時間而動態變化的,本文選取我國1986年~2007年度宏觀數據,對GDP與FDI進行協整檢驗,采用EG兩步法構建誤差修正模型,探討FDI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FDIGDP協整分析誤差修正模型溢出效應
一、引言
學術界對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經濟影響有不同看法,部分認為FDI對GDP有促進作用:Abende-Nabende,J.L.Ford(1998)以我國臺灣省為例討論FDI對經濟的潛在推動。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結論:L.P.King與B.Varadi(2002)分析了匈牙利59家公司相關數據,認為短期內FDI促進經濟增長,長期有阻礙作用。多數研究認為,發展中國家FDI凈溢出效應不顯著,甚至為負,而在發達國家有正效應。
2003年中國接受外國直接投資530億美元,居全球首位。FDI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學者最初持肯定態度:ChungChen,YiminZhang(1995)研究表明1978年后FDI對中國經濟的推動。后陸續有異議:趙奇偉、張誠(2006)檢驗京津冀1980~2003年數據發現以1995年為拐點,FDI溢出效應逐漸消失,至與區域經濟增長顯著負相關。
少有學者對近幾年宏觀數據進行分析,而FDI的凈溢出效應是隨時間變化的;也少有學者建立誤差修正模型(ECM),該模型有不存在虛假回歸的顯著優點。本文取1986年~2007年數據,通過協整分析構造ECM,探討FDI對我國GDP在長短期內的影響,并提出合理建議。
二、實證分析
1.變量和數據的選取
以GDP衡量經濟增長,FDI與GDP取自CCER宏觀數據庫(2007年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2007年國家經濟運行情況會及商務部網站),CPI取自《中國統計年鑒2007》及CCER(取1978=100)。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折算出年度匯率。
(1)統一單位:FDI乘以年度匯率,以人民幣表示。
(2)消除物價因素:FDI,GDP除以當年CPI。
(3)消除列異方差:消除物價因素后的FDI與GDP取對數表示為lnGDP,lnFDI。
2.單整階數檢驗。(下述檢驗結果均來自EVIEWS5.0)
變量單整階數相同才可能具有協整性。單位根檢驗可以確定變量的平穩性,從而知其單整階數。建立ADF模型如下,進行單位根檢驗。當ADF統計量小于臨界值時,變量具有平穩性。
表一lnGDP,lnFDI及差分序列的單位根檢驗
lnGDP,lnFDI非平穩,經一階差分,△lnGDP,△lnFDI平穩,故lnGDP,lnFDI為一階單整序列。
3.協整檢驗與ECM
本文采用EG兩步法建立誤差修正模型。第一步基于動態分布滯后模型(ADL)進行回歸,這時需要檢驗變量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第二步是以第一步得到的殘差值作為誤差修正項加入到ECM模型中,用OLS法估計短期參數。
(1)建立ADL模型,進行協整回歸(括號中數值為對應的t檢驗值)
(403.21)(4.16)(-3.85)=0.998,DW=1.50
(2)對回歸所得的非均衡誤差進行EG檢驗:
(-3.784)
Prob.=0.0013小于0.05,=0.43,DW=1.55,協整檢驗通過,lnGDP與lnFDI間存在協整關系,可繼續EG兩步法,分析長期關系并建立ECM模型。
(3)ADL模型分析
根據ADL模型,短期看來,當期的FDI對當期的GDP有促進作用,然而對下年度的GDP則有反向影響。
長期關系:
長期看來FDI對GDP的平均彈性為-1.27,FDI對GDP并沒有想象中的推動作用。
(4)ECM
已檢驗變量存在協整關系,由格蘭杰定理,可建立ECM:
(對數的)FDI年增長量以0.2的比率影響GDP的年增長量變化,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誤差以0.018的比率對本年度的取值做反向調整。
4.格蘭杰因果性檢驗
假設變量A對B存在格蘭杰非因果性,若Prob.<0.05則拒絕假設,變量A對B存在格蘭杰因果性。隨著滯后期不同,檢驗結果也不同。經檢驗,lnFDI與lnGDP在滯后1—3期互相沒有明顯影響,滯后期為4時,lnFDI與lnGDP互相存在因果性,lnGDP與lnFDI相互影響。
表二:格蘭杰因果性檢驗結果
三、結論
1.計量結果表明:FDI與GDP間存在協整關系。短期內,FDI對該年的國民經濟有一定的刺激促進作用,但就長期而言,FDI對GDP的平均彈性約為-1.27,即與經濟增長負相關。根據格蘭杰因果檢驗,滯后期不同,FDI與GDP的相互作用不同。
2.FDI以其“溢出效應”給東道國帶來經濟發展,本文得出結論FDI對GDP有負作用,這與趙奇偉、張誠(2006)發現FDI溢出效應逐漸消失相符。目前我國的金融和勞動力市場尚不能為企業獲取FDI溢出效應提供足夠的資金和人才支持,我們不能片面否定FDI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而是需要提供相應的完善的外部條件。
3.基于稅收視角:政府為了吸引外資所提供的“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等稅收優惠,加劇了外商投資的“超國民待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平競爭。
4.FDI在促進關聯產業發展同時,打擊了直接相關的國內民族產業。故在充分吸收“溢出效應”的同時,應對外資比重過高的行業的引資規模加以限制,保持適度的內外資比例,保證民族資本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A.Bende-NabendeandJ.L.Ford:FDI,PolicyandEndogenousGrowth:MultiplierEffectsfromASmallDynamicModelforTaiwan.1959-1995,WorldDevelopmentVol.26,No.7.(1998)
[2]L.P.KingandB.Varadi:BeyondManicheanEconomics:munistandPost-CommunistStudies,35(2002),1~21
[3]ChungChen,LawrenceChangandYiminZhang:Therole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china’spost—1987development,WorldDevelopmentVol.23,No.4.(1995).691~703
[4]趙奇偉張誠:FDI技術溢出與區域經濟增長:以京津冀都市圈為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3)
[5]趙奇偉張誠:FDI溢出效應與區域經濟增長_基于東道國要素市場發展的理論視角及中國經驗[J].世界經濟研究,2007(7)
[6]任永菊: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3(5)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